如何提高团队管理能力??

?

管理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去授权,第二步是监督执行,第三步建立自己的管理权威。

工作团队是由致力于共同的宗旨和绩效目标、承担一定职责。技能互补的异质成员所组成的群体。群体中的成员是具有多种技能的“多面手”,并享有高度的自主权和决策柔性。在这种多功能型的工作团队中,人性假设和人的基本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就需要对组织中人的因素进行再思考。

一、 工作团队管理对传统管理理念的挑战

一般观点认为,传统的层级组织中,各部门在经营过程中,争夺经营资源和权力,对知识、技能与信息封锁,不愿与其他部门积极配合。毫无疑问,这种部门割据式的管理造成了人为的封闭,使得智力资源因得不到共事而大量浪费,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瞬息变幻的外部环境。

与传统管理相比,工作团队所面对的因素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1) 管理上的变化,表现为行政权力的淡化,人员之间关系的平等化和协作的自动化;(2)工作方式与人员素质要求的变化,员工被授权执行一套工作范围更广泛的任务,然而很少有人来监管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这就要求员工应当是自勉、自律和自觉的,木仅仅是精通某一方面技能的专才,而且应该是熟悉多层次知识的通才,并能够实现相互沟通;(3)培训重心的变化,培训的重心从被动培训转向主动学习,也就是说,仅仅培训员工如何做好工作已不再重要。相反,新的通才型员工需要不断接受新的信息和新的工作方式,员工学习的重点在于洞察和理解问题的分析、解决思路,并能够知道工作如何做和为什么这样做。

二、 工作团队管理中有关“人”的问题

人们在重视工作团队正面效果的同时,却忽视了工作团队管理中,必要条件的缺位和观念的变化可能导致的矛盾和问题。正如罗布·戈菲和加雷斯·琼斯在“什么使现代企业团结一致?”中指出的那样,“在网络型组织中,网络型文化并非以缺乏等级制度为特征,而是以有很多避开等级制度的办法为特征。”“网络型组织产生两种关键的能力:收集和有选择地传播软信息的能力;在公司获得支持者的能力。”但是,“它们的团结一致程度低,意味着管理人员在行使职能或使公司协作工作时往往会遇到麻烦。同事之间要对重点问题达成一致变得很困难。”工作团队出现“高度的和睦交往,低度的团结一致”的现象。因此,其中的许多问题和症结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问题一:如何改变员工的工作习惯?在传统管理中,考核标准非常明确,人们习惯于专注自身“份内”的工作,工作进度已经被安排妥当,遇到疑难问题,完成自行安排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拥有高度的沟通技巧,与相关人员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但现实的情况是,适合于实行工作团队管理的组织是高技术性和知识密集型组织。而传统教育中,科技人员善于沟通者为数不多,他们更愿意按自己的工作方式去完成“份内”的工作。这种情况如何改变?一种可能的方法,就是通过非正式群体方式,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来缩短人员之间的距离,从而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非正式群体更多强调的是情感满足问题,而解决工作关系方面还尚存在疑问。

问题二:为什么人们愿意进行信息和知识的共享?工作团队管理的前提基础是,人们愿意让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和知识实现共享,互相学习。但关键问题是,什么动机使他们愿意这么做呢?有的观点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强调让所有员工理解,只有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才有利于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个人才能获得利益的依靠。否则,只会将出现“全输”的结果,谁也无法得到优厚的收入。还有的观点认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高素质人群的需要层次已经达到自我实现需要,人性假设已经发生变化,在单个人员无法完成复杂任务纷情况下,为了共同目标的实现,人们愿意这么做。值得注意的是,知识和信息曾经一直是作为一种权力的资本,只有对知识和信息保密,才能维持个人的权力和威望。天生就具有竞争性的员工则认为,拥有比别人多的知识与技能就可以获取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收入,将知识和技能与别人共事则意味着将自己的职位置于风险之中。因而无论管理者还是员工对知识与信息保密近乎一种不自觉的行为。面对这种矛盾,如何认定人们的合作动机,要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加以改变?

问题三:如何解决团队中的“搭便车”行为?在工作团队管理中,“赋权”意味着传统的权力基础发生根本性的转移,将权力下放到个人手中。但是,大量资料表明,团队中人员间的合作经常被部分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所破坏,即所谓的“搭便车”行为。同时,团队合作意味着整体的行动,考核形式必然是以团体工作结果为对象的团体考核。但是,如果遇到团队中存在不称职的人员,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搭便车”问题无疑是团队管理中的又一难题。

问题四:如何解决团队的稳定性要求与创新性要求的矛盾?工作团队管理的出发点在于创新。然而,合作默契是长期协作的结果。为了能够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团队组合要求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是,稳定性与创新性往往又是一对矛盾。那么,团队管理中又如何把握两者的“度”呢?

三、 工作团队管理中入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设计

首先,为适应高素质员工的管理,人力资源部门本身需要拥有高素质的多技能型的工作人员,方可与其他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其次,为适应人员替代性的要求,对不合格人员要能及时给予鉴别和替换,人力资源部门要能够提供快捷及时的服务支持,与团队形成和谐的节拍;再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充分得到体现,在每个管理环节中,充分尊重员工的自我选择,将员工追求个人事业的活动,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

1.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把握。工作团队管理需要良好的管理基础。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实行团队管理只会导致管理的紊乱和工作的低效率。因此,在确定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条件后,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全面分析企业人员的素质状况,确定人员素质方面是否具备实施的条件。同时,进一步明确是否实施全面性的团队管理,还是采取局部实行,并将团队的高要求和高回报作为激励的一种手段。
2、人员招聘。招聘除了对个人教育培训的背景和技术能力的严格要求外,更要注重团队个性的优化组合效果。尤其是,在权力淡化后,要选择出一个具备足够影响力的领导者,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同时,为减少和避免“搭便车”行为的出现,录用人员必须持有相同的信念和价值观。另外,对不合格人员要设立灵敏的检测和淘汰机制,并为此准备充足的合格人员“蓄水池”,以保证人员的可获得性。

3、人员激励。(1)物质方面,除了高水平生活条件保证外,还可通过股票期权等方式,增强员工的归属感;(2)工作设计方面,认识到团队成员的激励动力主要来自于工作本身,应采用合理的工作方式,使员工体会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3)容许失败的激励,团队管理的另一特点是鼓励创新,而创新和失败是相伴随的。因此,必须设计合理的容错规则,规定可允许人员创新失误的资金支持范围。

4、人员培训。在工作团队管理中,人员对新知识和信息的接受至关重要。这样,培训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集中时段的训练,而应该是全方位、随时性的学习。要让员工感觉到学习的紧迫性,并把每个学习机会转变成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为此,必须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来实现培训思路的根本转变。

5、团队文化建设。团队文化建设可以贯穿到管理的各个环节。比如,在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方面,充分体现团队的特点,以集体的成果来决定创造的价值;把团队价值观贯穿于培训的始终;在宽松的环境中,树立团队的榜样等。总之,要持之以恒地把工作团队管理必需的理念渗透到每个团队成员的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0
对公司的管理模式,作为项目管理者,要比较关注项目成员能力的提高,在项目开始就对每个人的能力做初步了解,对每个人的优势、兴趣和欠缺做到基本把握,然后结合公司远期的发展目标,对每个人在项目工作中个有侧重的进行分配,尽量做到让每个人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让每个人有足够的兴趣去做自己的工作,如果项目团队整体比较年青,大家不计较而且甘于奉献,项目做起来得心应手,不仅项目工作顺畅圆满,而且每个人都在技术和综合能力上有所提高,直到项目做完,大家仍然斗志昂扬。

谈到物质激励,在我看来,物质只能是短期激励,作为长期的回报,个人能力的提高才是更有长期价值的激励。而且作为物质激励,还要看项目的利润和公司的薪酬体系,这是一个很难平衡的话题。金钱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但多少才能让人激情彭湃,那就更难衡量了。

综合能力的提高,比物质激励来的更加实惠。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市场能力、管理能力……,这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需要逐步提高的,而且,如果你专注某个方面能力提高的化,这是能让你废寝忘食的事情,也是能让你略有所得便能“沾沾自喜”的事情,能让你比得到金钱更痛快。把事情做好比把钱挣到更重要,这也是做事的出发点问题,虽然我也需要更多的钱,但我很认同这个观点。

在项目中,会出现的问题:

1、对项目整体的范围不够明确,简单说,对一个复杂业务系统的把握不够,缺少全局概念;

2、项目的计划性和计划的可控性差,会使大家很累但没有成就感,逐渐缺少激情,态度消极;

3、对项目资源的可控性不够,管理工作存在交叉,资源准备不够充分,个人能力不能完全发挥;

4、对项目成员的定位不够明确,不能个有所长、个尽所长,大部分人工作很努力但很仍然被动;

5、项目中缺少能够独当一面的业务、技术和数据库人员,使自己不得不身兼数职,导致管理工作精力分散;

其他的问题还很多,针对本文讨论的话题,除去个人在项目管理中的失误。

在提高项目成员能力方面做出一些调整:

1、对每个人根据个人能力进行不同的分工,注意每个人特长的提高和兴趣的培养;

2、结合公司对项目的长远规划,确定业务、技术和数据库方面的负责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3、加强个人能力的提高计划和跟踪计划,加强精神和物质激励;

4、注重制造沟通、讨论的和谐氛围,加强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凝聚力;

5、提升对项目成员的信任和依赖,使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快乐的做,有收获的做。
第2个回答  2019-08-29
团队的项目管理能力需要项目管理者与项目成员的配合。项目的管理里能力还与项目目标、项目团队等因素相关。
1、明确项目实施目标
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有动力的,作为项目管理者,需要在开始时就将项目的目的明确出来,透过这个目标,才能让参与项目的人员真心投入,大家朝着一个方向走。
2、组建项目团队
一个成功的项目离不开一个好的团队,作为项目管理者,建立一个项目团队,了解每一位人员的角色,然后再各自的领域展开项目,同时确保项目资源供给充足。
3、简化步骤
没有人愿意繁琐的工作量,项目管理就需要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尽可能简化,提高项目实施工作率。当然,简化工作量的同时不能以降低项目质量为代价,需要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工作步骤,帮助团队不要陷入项目的某个细节中。比如说项目资源申请,如果步骤太过繁琐,项目人员资源供应不足就会导致项目停滞。
4、及时解决团队冲突
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有冲突是正常的,比如说思维方式不一样引起了矛盾冲突,因此,在项目团队中,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项目管理是一个过程,实施过程中必定艰难重重,比如说项目进度如何跟进,项目成本如何核算,项目风险如何规避,项目资源如何分配,项目人员如何安排等等,作为项目管理者,都需仔细掂量,每一个步骤都不允许失败。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中,项目管理系统成为项目管理人员的得力助手,通过系统及时传递的项目实施数据,了解项目进展,同时,核算项目成本与已使用资源,清晰管理项目。
推荐使用更高效的团队协作工具——日事清。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选对工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事清是一款基于SaaS的团队协作工具,是任务协作类软件,其定位是高效能团队管理专家。其中,包含了计划管理、流程管理、项目管理、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等先进的理念,结合了GTD和四象限工作法、看板管理法等科学的方法来协助各层级的工作者提高工作的效率。
日事清可以做到让管理者要求每位同事将自己的日程按照轻重缓急写在日程中,每位员工可以在日程中合理规划自己的事项。在日程中,还可以根据对任务的不同要求,随时与团队成员交流。
日事清计划中的看板视图让你可以很直观的知道每个任务谁在在负责,由谁参与,进度怎么样、执行日期,任务成员还可以在任务里展开讨论。统计功能,从多个维度体现团队计划进展,员工工作情况等,从而来考核员工工作量、饱和度等等。
日事清还可以一键生成日报、周报、月报,简化工作内容;新建笔记可以满足同时在线编辑一篇笔记,要点总结、随时的想法都可以放到笔记中。
第3个回答  2019-09-03
提高团队的项目管理能力需要做的方面有很多,总体来说是需要管理者与成员相互配合、共同达成目标、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1、提高项目管理能力,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公正的划分任务、明确的惩奖制度和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等
2、此外想要提高团队的项目协作效率,还需要团队项目管理工具的协助
3、云便签团队便签可以协助提高团队效率和项目管理能力,因为云便签可以实现便签内容多人、多端共享
4、在团队便签中成员不仅可以在线协作办公,还可以进行简单的项目工作任务管理
第4个回答  2013-08-10
我的建议是:团队多参加一些需要合作精神满强的活动,或者是多参加一些案例的讨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