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民法中的意思表示

如题所述

《民法》中的意思表示从生效时间看分为:1、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对人知道其内容时生效;2、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时生效。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3、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发布时生效。意思表示的形式,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2
意思表示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是指行为人欲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内在意思表现于外在的行为。意思表现包括意思与表示两方面的要件或内容。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不是寻常的意思,而是体现为民法效果的意思,亦即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
  意思表示必须具备3个要素,目的要素,效果要素和表示行为要素。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目的要素:即合同成立的必备要件,缺少必备要件,则缺少目的要素合同不成立。
  效果要素:即主观上有没有订立合同的想法或意思,有就有效果,没有就缺乏效果要素。
  表示行为:很简单,即把上述的要素用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1:对方是特定人的:采取到达主义,意思表示到达对方当事人才生效
  2:对方是不特定人的,采取发出主义。  
3: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采取作出主义,作出即成立,因为没有相对人,无所谓到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02
1.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追求民事法律后果(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或消灭)的内心意思用一定的方式表示于外部的活动。

2.意思表示与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所以,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每种民事法律行为都必须存在意思表示。缺少民法所确认的意思表示的行为就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但并不等于民事法律行为,因为,不同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意思表示构成是不一样的,既可以是一种意思表示所构成,也可以是包含两种或多种意思表示。
第3个回答  2019-03-17
你好,
一、关于误喝洋酒案
该案可以用合同法原理解答,旅店将明码标价的洋酒放在房间内,构成了以实物形式提出的买卖合同要约,取而饮之构成承诺。双方达成了买卖合同。值得注意的是,该男子当然存在重大误解,原则上可请求法院和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但是在撤销前该合同是有效的。所以,该男子不能拒付。其只能向法院请求变更,因为原物已经无法返还。
二、关于教授售书案
本案中该教授当然构成要约,但是该学生的签字行为并不构成承诺。原因是,我国民法理论中,意思表示包括目的意思、效果意思和表示行为,该学生欠缺效果意思,所以不构成承诺的意思表示。因而双方也并未达成买卖合同,自然不用付款。应当注意的是,本案也不构成重大误解,重大误解要浮攻第纪郢慌电苇钉俩求行为人有认识,只是认识有偏差,而本案中该学生自始至终都没有认识可能性(借用刑法理论),因而也不构成重大误解。
希望可以帮到你。
第4个回答  2013-08-02
这个问题你要先答意思表示是什么,然后再答它的构成:意思和表示两个方面,再具体的说一下,一般来说,简答题不用写得太多,差不多200字就可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