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如何判断死亡时间,您有这方面的资料吗?可以发给我吗?之前看过你的回答,真的很感兴趣~~谢谢~~~

如题所述

下面是我自己把教科书、论文资料及自己实际经验总结出来的东西。有一点需要提醒一下:仅通过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是非常不准确的,实际的操作一般是侦查主导、现场和尸检辅助佐证。

以下均发生在一般情况下,所谓“一般情况”是指16-18摄氏度、正常空气成分、春秋季节的室内平均湿度及细菌含量、尸体中等体型、死前无影响尸体现象形成过程的疾病。所谓冬季是指环境温度<=5摄氏度,夏季是指环境温度>=35摄氏度。

以下尸体现象并不是按照死亡后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但是我会尽量按照勘查以及出现的顺序进行排列):

1.超生反应(我仅将一些实用的反应写上去,像某些死后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才出现的,我们完全都可以用其他的尸体现象进行判断了)
(1)瞳孔反应:人死后约4小时内,瞳孔对注入结膜囊的药物如阿托品或伊色林有散瞳或缩瞳反应。一般人死后甚至在濒死期瞳孔散大(随后可略微缩小),这并非超生反应,而是因为虹膜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或因眼压降低所致。
(2)断头后反应:头颅至颈部与躯干分离后约十余分钟内,可观察到眼球、口唇及下颌运动,躯体部痉挛,心肌收缩等。
(3)发汗反应:死后约30分钟内,汗腺对阿托品及肾上腺素等药物仍可有发汗反应。

2.肌肉松弛
肌肉松弛是最早出现的尸体现象,它几乎与死亡同时甚至在濒死期已经发生,待尸僵发生后(1-3小时)即自行消失。
一般的,影响尸僵发生的因素均会影响肌肉松弛的持续时间。

3.角膜混浊
一般死后5-6小时角膜上可出现白色小点,之后斑点逐渐扩大,在10-12小时发展成云片状,但尚可透视瞳孔,为轻度混浊(说实话,所谓的“白色小点”、“云片状”在实际的勘查检验当中是很难分辨出来的);15-24小时呈云雾状,半透明,亦尚可透视瞳孔,表面有小皱褶(“表面有小皱褶”这一点存疑,不过如果是真实有效的,这个现象可是相当容易分辨出来的);48小时以上,不能透视瞳孔,为高度混浊。
角膜混浊的速度与角膜周围的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温度越高,混浊速度越快,所以眼睑遮盖的角膜易出现混浊。另,请区分白内障和角膜混浊。

4.尸斑
出现于死后1-3小时;尸斑开始时呈现小块或条纹状,经3-6小时融合成片状,死后约6小时以内,如改变尸体的位置,则原已形成的尸斑可逐渐小时,而在新的低下部位重新出现尸斑,这种现象称为尸斑的转移,在死亡6小时以上以后再改变尸体的体位时,则原有的尸斑不再完全消失,而在新的低下部位又可出现尸斑,此称为两侧性尸斑(以上说法在实际操作当中基本没有使用过……),此期间的血液局限于血管内,用手指按压尸斑(以按压的手指指甲变色为度)可以暂时褪色,移去手指又重新出现;死后12-24小时,此期间尸斑中血管周围的组织液渗透入血管内促进红细胞溶血,血浆被稀释并被血红蛋白染色后,又向血管外渗透,用手指按压尸斑处仅稍微褪色;死亡24小时以上的,组织细胞同时被浸染,尸斑完全固定,手指按压不褪色。
尸斑的形成速度于温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尸斑的发展越快。有与血细胞缺少相关的疾病的(比如急性大失血、贫血、多器官功能障碍),尸斑出现晚。

5.尸僵
尸僵一般自死后1-3小时形成,最为明显的见于下颌;4-6小时开始向全身发展,这时上半身有明显尸僵;6-8小时发展到全身(不包括手指、足趾关节);12-15小时达到顶峰,全身关节僵硬(包括手指、足趾关节)。腐败发生后尸僵缓解,夏季为1-2天,冬季为3天以上。
影响尸僵形成的因素当然还是温度,尸僵的形成速度和强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另外,因为尸僵形成的机制于肌肉内ATP含量有关,所以,一些影响肌肉内ATP含量的因素同样会影响尸僵的形成,如死者的年龄、死者生前是否有剧烈运动等。

6.尸冷
尸体裸露部分有冷却感,为死后1-2小时或以上;着衣部分皮肤有冷却感,在死后4-5小时;死后最初10小时,尸体直肠温度(似乎取代成肝表面温度也行),每小时下降1摄氏度;10小时以后,尸体直肠温度每小时下降0.5摄氏度;肥胖尸体死后最初10小时,尸温每小时平均下降0.75摄氏度。夏季尸体温度下降速度较春秋季节慢1.4倍,冬季块0.7倍。

7.玻璃体液
除非是眼部受到直接损伤,玻璃体液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死亡时刻玻璃体液钾离子浓度为3.4mmol/L,死后大约每小时升高0.17mmol/L,死后12小时内误差为1.1小时,方程为h=5.88*K-20+/-1.1;死后100小时方程为h=7.14*K-39.1+/-0.95。
虽然说玻璃体液受外界因素影响小,但是还是应该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因素所导致的高钾血症(如酸中毒)。

8.胃内容物
一般认为,胃内充满食物呈原始状态而没有消化的,为进食后1小时内死亡;胃内容物小部分移向十二指肠,稍有消化,为进食后1-2小时死亡;胃内容物大部分移向十二指肠,并有相当程度的消化时,为进食后2-3小时死亡;食物已基本进入十二指肠内,胃内仅剩少量残渣时,为进食后3-4小时死亡;胃内空虚或仅有少量消化物,十二指肠内有消化物或食物残渣时,为进食后4-5小时死亡;胃和十二指肠内均已空虚,为进食后6小时以上死亡。
通过胃内容物评估死亡时间需相当谨慎,虽然影响其的因素并不是很多,但是影响程度是比较大的。食物量、食物性质、死者消化功能上的偏差会严重影响对死亡时间的评估。通过剖验胃和十二指肠评估其所含食物的比例或许能够挽回食物量和死者消化功能上的误差。
补充:一般情况下,人饱食后的胃容积在1000-1500ml,而胃的极限容积是可以到达3000ml的。

9.晚期死后变化
尸体右下腹出现尸斑的,为死后24小时以上;出现轻度腐败静脉网,为死后2-3天;腐败静脉网+腐败气水泡,为死后3-4天;巨人观,为死后5-7天。
蝇蛆长度:3-4毫米,为2天;5-6毫米,为3天;7-8毫米,为4天;10-12毫米,为5天;13-14毫米,为6天;成蛹,为7天;蛹变成蝇,为14天。回归方程为TSD=(1.452-0.0353T)I-0.585,其中,T为蛆生长期间的平均气温,单位为摄氏度;I为蛆的长度,单位为毫米;死后时间TSD的单位为天。该方程的标准差为0.56天,相关系数0.97。
所谓白骨化,既是尸体软组织经腐败后完全溶解消失,毛发、指甲脱落,最后仅剩下骨骼。尸体发生白骨化,暴露于旷野的,春秋季约需5-6周,夏季约需2-4周,冬季数月以上(2个月或以上),土中尸体一般3-5年,书中没有写明水中尸体需要几个月,粗略估计需1年左右;尸体软骨和韧带消失,需5年或以上时间;骨骼上脂肪消失,需5-10年;骨骼开始风化,需10-15年;数十年后骨骼毁坏脆弱。(请注意,该处白骨化的时限评估未将动物和昆虫的影响算在内,如果算上,某些夏天的尸体不到2周就可发生白骨化。具体请参照《法医昆虫学》)

10.特殊尸体
霉尸:多见于阴凉、潮湿的现场,通常见尸体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绿色霉斑,一般用于推测发现尸体的现场环境情况,不做死亡时间推测。
干尸:多见于干热通风处,或者其他有利于水分丢失的场所均可形成,成人干尸形成约需3月到1年的时间,婴幼儿仅2周即可形成。
尸蜡:形成于水分充足、细菌和氧气隔绝、温度适中之处,局部(四肢)尸蜡需3-4个月,,面部肌肉尸蜡化需6个月左右,全身大部(深部肌肉)尸蜡需1年时间以上,完全尸蜡化需4年左右。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