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沆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题所述

刘沆应该是一个刚正不格的正面人物,今江西省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人。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九月十八日生。天圣八年(1030年)刘沆进士及第,名列第二。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共7年,“自进士设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以沆为首”,在位以“长于吏事”著称。
  皇祐三年(1051年)三月,刘沆由尚书工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以前政事多由宰相决断,副相不过备位而已。刘沆任职后,积极参与国事决策,重大问题多廷议解决,对政事有所救正。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刘沆又进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当时中书省任官多近臣举荐,刘沆向皇帝进言指出其三弊:一、近臣保荐,授非公选,多出私门,浮薄权豪之流交相荐举,互以贸易,以致不能选贤任能;二、任人唯亲,造成“当入川广,乃求近地;当入近地,又求在京”,边远贫困之地无人愿去;三、奖罚升迁,“常格虽存,侥幸尤甚,以法则轻,以例则厚,执法者不能持法,多以例与之”,以致赏罚不明。刘沆恳请皇帝能革除这用人上的弊端,使真正有才德的人,能挑选到政府部门中来。仁宗接受了刘沆的奏请,诏令照此施行。
  刘沆奉诏,实行三举,革除“三弊”。一、举荐贤才。他反对近臣拉关系,走后门,任用无德无才之人;而他本人则以国家利益为重,大力举荐贤才,为安邦治国尽力尽责。当时欧阳修被谗出守同州(今陕西澄城县),刘沆奏请皇帝把欧阳修留在史馆修书。过后不久,推荐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欧阳修不负众望,与宋祁等到同心协力,终于编修成了一部高水平的《新唐书》。刘沆荐人,不为私利,完全出于公心,他引富弼共政,勉其大展经纶,富弼感激不尽。刘沆罢相后,富弼写了一封信给他,仍不忘此事:“每辱公勉以尽瘁”。弼终身感其恩德。二、强化中央集权。定御史迁次之格,“满二岁者与知州,御史范师道、赵忭,岁满求补郡,沆引格出之”。三、竭力抑制侥幸,深入观察权近的功过是非,“阴持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沆挟台谏之威。权近畏之。”
  刘沆为相,敢于启用贤人,救正时弊,他的这种刚正性格,得罪了那些侥幸谋官者与既得利益者,于是群起而攻。中丞张升-刊号17条-刘沆。仁宗皇帝本性温厚,时人说他“无隔夜之怨”,眼看刘沆被控,便一改初衷,取消革新。刘沆孤掌难鸣,受到内外夹击,便称病求罢,坚卧月余,嘉祐元年(1056年)十二月后,以观文殿大学士、工部尚书知应天府,再后迁刑部尚书,徙陈州(今河南省淮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7
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及长,倜傥任气。举进士不中,自称“退士”,不复出,父力勉之。天圣八年,始擢进士第二,为大理评事、通判舒州。有大狱历岁不决,沆数日决之。章献太后建资圣浮图,内侍张怀信挟诏命,督役严峻,州将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罢怀信。再迁太常丞、直集贤院,出知衡州。大姓尹氏欺邻翁老子幼,欲窃取其田,乃伪作卖券,及邻翁死,遂夺而有之。其子诉于州县,二十年不得直,沆至,复诉之。
尹氏持积岁税钞为验,沆曰:“若田千顷,岁输岂特此耶?尔始为券时,尝如敕问邻乎?其人固多在,可讯也。”尹氏遂伏罪。奉使契丹,馆伴杜防强沆以酒,沆沾醉,拂袖起,因骂之,坐是出知潭州。又降知和州,改右谏议大夫、知江州。时湖南蛮猺数出寇,至杀官吏。以沆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潭州兼安抚使,许便宜从事。沆大发兵至桂阳,招降二千余人,而蛮酋降者皆奏命以官。又募土兵分捕余党,斩馘甚众。已而贼复出,杀裨将胡元,坐降知鄂州。还,知审刑院,除知永兴军。顷之,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数发隐伏。皇祐三年,拜参知政事。
第2个回答  2020-11-30
刘沆
刘沆(995-1060年),字冲之,号庐山,吉州永新(今江西省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村)人。北宋时期宰相,刘素之子。
天圣八年(1030年),考中进士,授大理评事,通判舒州。累迁太常博士。奉命出使契丹,坐事出知潭州,镇压瑶民起义,累迁工部侍郎。宣祐三年(1051年),担任参知政事,支持张贵妃追封皇后。至和元年(1054年),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成为宰相,大力推行革新,以“长于吏事”著称。出任工部尚书、应天知府,迁刑部尚书、陈州知州。
嘉祐五年(1060年),去世,时年六十六,追赠左仆射兼侍中,谥号文安。
本名
刘沆
别名
刘冲之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吉州永新
快速
导航
刘沆故事一则史料记载藏书故实亲属
人物生平
皇祐三年(1051年)三月,刘沆由尚书工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以前政事多由宰相决断,副相不过备位而已。刘沆任职后,积极参与国事决策,重大问题多廷议解决,对政事有所救正。
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进拜同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当时中书省任官多近臣举荐,刘沆向皇帝进言指出其三弊:一、近臣保荐,授非公选,多出私门,浮薄权豪之流交相荐举,互以贸易,以致不能选贤任能;二、任人唯亲,造成“当入川广,乃求近地;当入近地,又求在京”,边远贫困之地无人愿去;三、奖罚升迁,“常格虽存,侥幸尤甚,以法则轻,以例则厚,执法者不能持法,多以例与之”,以致赏罚不明。刘沆恳请皇帝能革除这用人上的弊端,使真正有才德的人,能挑选到政府部门中来。仁宗接受了刘沆的奏请,诏令照此施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30
宋仁宗在位四十余载,选贤任能,时天下人才济济,仅涌现出的名臣贤相就有二十多位,君臣相得益彰,相安无事。相比较耳熟能详的才子宰相李迪、王曾、文彦博、富弼、晏珠等人,刘沆似乎看起来不太起眼,但纵观其一生所作所为,其风骨毫不逊色于其他诸位名臣贤相,刘沆的余辉掩映在历史边角缝中,其史实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刘沆是江西吉安人,出身于红色资本家家庭,是个典型的富二代,其父虽不仕,但颇具政治眼光,从小勉励刘沆勤奋读书,将来报效国家。据传,刘沆出生时,其母夜梦白衣卿相衣袂飘飘而来,已而有孕,遂生刘沆。那么这位白衣人是谁?唐代宰相牛僧孺也。老牛是唐代大V,喜欢在朋友圈发玄怪访谈,刘母看来是个超级粉丝,不知不觉间中毒太深,刘家以星二代降临目视刘沆,反正刘牛同音,刘家抱定了这个粗腿。

刘沆长大后,风流倜傥,豪侠任气,意气风发间连续参加了几届高考,可惜学艺不精,每次皆名落孙山,刘沆同学气不打一出来,还牛僧孺托生呢?一发狠,干脆将自己的字“冲之”改为“退之”,不冲了,稍息立正向后转,经商办企业。他老爸不干了,道理讲了一箩筐,好歹劝说刘沆再试一次。天圣八年,刘沆卯足了劲,考前南柯一梦,梦见自己的头被人砍了去,有大神解梦”状元轮不上你,堪堪第二”。刘沆解嘲“虽砍却头,留沆在里。”留同刘,留沆就是刘沆,老刘家一脉相承,都喜欢说文解字。神了,刘沆此次科举果然以一甲第二名榜眼高中。

刘沆长于吏事,尤其以断案著称,他在担任司法官员,通判舒州时,多年积案一扫而空。转任衡州市长时,有一件长达二十多年的积案,历届官员全都不作为,唯独刘沆敢于项住压力迎难而上。要说也不是一件多么难缠的案子,是比较常见的民间财产诉讼案,可是却久拖无决,原因在于被告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地产商,首富,人大代表尹氏,尹家在当地是豪族大户,黑白通吃,势力非常大。强龙难压地头蛇,历任官员皆以“拖”字决对付,就是怕引火上身,影响前程。

案情并不复杂,尹氏为了修建豪华别墅群,趁着邻居年老势孤霸占了人家土地,并且伪造了田产地契,继而拉拢腐蚀政府官员,以建造当地地标建筑为借口,强拆了邻居房屋,这种空手套白狼强取豪夺的手段,虽然尽人皆知,却都敢怒不敢言。邻居家的儿子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信访,上过京,到过省,信访材料转了一圈又转到了市里,市里官员沆瀣一气,结果始终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二十年,弹指一挥间,邻居家的儿子始终没有放弃,像秋菊打官司,民妇潘金莲讨个说法一样,从精壮小伙子熬成了中年大叔,为捍卫自己的私有财产权锲而不舍。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哦,对了,那个时候红薯还没传到中国。刘沆到任后,邻家儿子再次提出诉讼申请,刘沆仔细研究了案情,心中有了底,面对尹氏的威逼利诱,刘市长不为所动,在顶住官场的说情风后,开始了法庭审理,尹氏仍旧强悍,出示了自己名下田产所纳农业税赋税凭据,以此证明土地早就合法为自己所拥有。精于法律的刘沆反问“你既然拥有数千亩田地,为何仅仅缴纳如此区区一点税收?”这句话问的尹氏虚汗淋漓,刘沆再问“依照我大宋律法,房产买卖田契订立当有中人作保?如今父老乡邻还有许多人健在,谁人可证明你合法买卖?”刘沆说完,立刻派人找来父老乡亲对质,在铁的事实面前,尹氏无奈只能认罪服法。一桩简单的财产侵权案件积压了二十多年,终于在刘沆任上得到了彻底解决。

刘沆还是一个辱使命的优秀外交官员,他在出使契丹时,契丹负责接待的官员叫做杜防,杜防屡出要挟之言,刘沆均严词拒绝,后杜防假惺惺的劝酒,宾主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却蓄势待发,渐至剑拔弩张,刘沆不胜酒力,但酒醉心明,面对杜防不怀好意的威逼利诱,刘沆对输款、割地始终持强硬的态度。杜防有意要将刘沆灌醉,然后便宜行事,洞察杜防的奸计后,刘沆大怒,拂袖而去。结果这件外交关系中的小插曲,遭到御史弹劾,担心会酿成外交风波,刘沆被贬官外放。

刘沆后来任参知政事,也就是副相,在宋朝有个定制,副相就是个备胎,唯宰相马首是瞻,这叫识时务,也是官场潜规则,可是刘沆不,不仅不做这个虚位以待的备胎,反而强硬的很,他积极建言献策,纠弹偏差,对政事多有补救。仁宗信任他,将他扶正,刘沆任宰相时,举贤任能,名臣欧阳修就是他一手提拔的,他还引富弼共政,使之大展鸿图,富弼感激不尽。他还抑制侥幸,取缔“三弊”,将保举、审官、叙劳三项人为操作升官的途径堵死,首开宋朝绩效考核先例,为加强中央集权,他还规定了御史升迁的办法,史称“沆挟台谏之威,权近畏之。”

史载,刘沆在担任宰相,大宋朝高级领导干部时,还做了一件令世人敬服的事情。他的故乡吉安刘氏族人中,有人拖欠了国家巨额税收,是当地路人皆知的老赖,但刘沆因身居高堂,却一无所知。当地官员一连好几任心知肚明却从来不敢过问,理由明摆着,得罪谁都不敢得罪当朝宰相。可是却有一个叫做程饷的税务官员,不理这个茬,头脑一热,下令将刘家拖欠税款者关进了大牢,责令其限期缴纳,否则不仅曝光,还要上诚信黑名单,让你贷不了款,坐不成飞机,出不了国。家人十万火急用微信传给了刘沆。

刘沆不看则已,一看则胡子气得乱颤,用语音通话的方式传给家人,“拖欠国库税款,原是我家犯了法,怎么可以让地方官徇情枉法不按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办理呢?我奉劝你们赶快照章纳税,想让我庇护,想都别想”。然后国家总理大臣亲自写信向程饷道歉。完事后,刘沆有次在京师遇到程饷,极尽礼貌谦恭姿态。时人赞道“刘沆的伟量,非常人可比,实乃真宰相也。”

刘沆性情豪爽直率,资质明敏,在宰相任上时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尤其抵制侥幸冒进,断了权贵升官发财的路子,所以遭人嫉恨,时任国防部长狄青和监察部一把手张升等多次上奏皇帝诋毁刘沆,后来狄青因欧阳修上书建议将其踢出国防部,以制于未盟之时;毒舌男文彦博火上浇油,狄青终因君臣猜忌被贬陈州,满朝文武全作壁上观时,唯有刘沆不计前嫌,正告仁宗皇帝“贬有功之将相,是削足适履的作法,就是要让陛下你自卸臂膀呀。”可惜仁宗心意已绝,拒绝忠言相告,有意思的是狄青五月被贬,十月刘沆也被踢出了京城朋友圈,到陈州和狄青作伴去了。

嘉祐五年,刘沆逝于陈州任所,仁宗御制挽诗以赠:“早富经纶业,终成辅弼功。立朝无党势,为国尽公忠。比日悲遗直,谁人嗣匪躬。深嗟亡一鉴,何以慰余衷?”御篆碑首曰“思贤之碑”。所谓思贤,兄弟我窃以为,观刘沆之为官,后人似可在墓前凭吊,为刘沆冠之以“人民的名义”,难得的好官啊。
第4个回答  2020-11-26
刘沆自幼聪明好学,生得一表人才,参加乡试后,举进士不中,他便称退士不复出,无意于仕途。经父亲一再劝勉,才赴京参加天圣八年庚午科考,殿试擢进士第二。为大理评事,舒州通判。

他到任后接手的案子中有一件是多年疑案,刘沆数日便审理完毕,做了处理。后出任衡州(今湖南衡阳市),该州有大姓尹氏,欺侮邻村一老翁,欲夺其田,乃伪造买卖文书,翁死后即霸占之。

其子诉于州县,二十年未得裁决。直到刘沆到任,其子再诉,经过刘沆验证文书,询问乡邻,治了尹氏的罪,并令其归还田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