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和靖康之变的成因是不是很类似?

如题所述

导读:北宋靖康二年金军长驱南下,攻破开封掳走徽钦二帝。这场导致北宋亡国的事件史称靖康之变;大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亲率几十万精锐亲政瓦剌,结果在土木堡兵败被俘。这场战斗大明王朝精锐尽失导致明朝由盛转衰的事件史称土木堡之变。两者都对中原王朝带来了重大打击,北宋亡国、大明王朝由盛转衰。

虽然宋明两朝都有以文驭武的情况存在,但是现任天子守国门的明朝君臣更刚烈一些。所以北宋一战亡国,赵构逃到南方建立偏安政权史称南宋;而大明王朝则不受要挟,皇帝被俘虏就再立新君;在瓦剌即将濒临城下时不妥协、不迁都,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并在此基础上延续了将近两百年的国祚。所以大明还是大明,而不是偏安的南明。下面我们详述一下两个事件的异同。

两次事变成因类似,但是事后两朝处理方式完全不同

无论是靖康之变还是土木堡之变都来源于统治者大局观不够才酿成的苦果。也许大辽给予了北宋太多痛苦的记忆,所以在辽国晚期迫不及待的跟金国签订了海上盟约。PS:北宋与金国并不接壤,只能通过海上保持往来。其实自从澶渊之盟以后,宋除了定期缴纳保护费岁币以外宋辽两国已经保持了将近百年的和平。宋朝君臣想收回魂牵梦绕的幽云没有错;找个帮手也可以,但是难道就看不到女真比大辽更生猛?

就不怕前门驱狼后门进虎?大辽已经式微,按照兴衰的规律也差不多了。所以就该让这样的政权衰败下去,按照耶律大石说的那样联合起来抵御凶狠的金国才是正理。但是北宋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童贯20多万的北伐军被耶律大石2万军队打的丢盔弃甲。最后收复幽云还是从金国手里赎买得来,北宋在盟友金国的面前彻底暴露了自己的虚弱。对于金国来说大宋比辽国更富庶、更软弱怎么可能遵守盟约,南下灭宋也就成为了必然。

大明王朝在朱元璋、朱棣时还有着积极的国防政策和宽阔的全局视野,所以即便没有能力彻底征服蒙古各部也会采取扶弱抑强的策略。所以朱棣时代多次亲征蒙古,鞑靼部阿鲁台、瓦剌部马哈木都曾经是征伐对象。总之一个政策,就是就是保持蒙古势力均衡防止一家做大。但是从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开始在文官的影响下国防政策变的保守,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十余年对草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对于春风吹又生的草原来说,十年的时间足以诞生一代霸主。所以草原上从鞑靼、瓦剌彼此制衡变成了瓦剌一家独大。而大明对于瓦剌的蔑视使明英宗亲政如同儿戏,最终酿成苦果。

金国、瓦剌在事变过程中收获类似,但是事后长远来看两个政权的收益不同

金国攻破汴梁后烧杀掳掠后,带着无数财富和徽、钦二帝北归;瓦剌俘虏明英宗后通过敲诈从孙太后那里也获得不少财富。似乎女真和瓦剌收获类似,但是从中长期看女真获得的收益远大于瓦剌。

靖康之变直接导致北宋的灭亡,王公宗室不是被杀就是被俘。只剩下一个赵构勉强在北方称帝后迅速南逃,都被吓破了胆子。甚至在金国的追兵之下,继位称帝的赵构害怕的都逃到海上一段时间。虽然大宋有岳飞等坚决的抵抗派,但是也无法抵御来自高层赵构的畏惧与妥协。虽然称呼临安为行在(临时首都),但是实际上已经是放弃了北方领土默认偏安。恢复故土、还于旧都就只停留在口号上,公元1141年签订的《绍兴和议》明确把淮河以北的领土割让给金国。所以南宋就是偏安政权,算是大宋的延续都勉强。

明朝虽然以非常儿戏的方式输掉了土木堡战争,但是大明朝臣可远比赵构等人呢刚烈。即便瓦剌包围北京城后用明英宗的性命要挟,但是以孙太后和于谦等大臣佁然不动。迅速立英宗弟弟朱祁钰为帝,然后调兵遣将囤积粮草积极应战。大明君臣抵抗到底的决心和意志让瓦剌无功而返被迫撤退,大明打赢了京城保卫战。大明君臣没割地、不赔款,坚守国门。所以大明王朝还是大明,没有南迁都城成为南明。从这一点来说大明不愧刚明之称。

也先虽然也完成称帝建立瓦剌帝国但是很快被刺杀,强大的帝国也轰然倒塌。此后大明延续了将近两百年,但是强大的瓦剌如同一岁一枯荣的野草逐渐枯萎。当俺答汗东道诸王部称雄时,瓦剌只能退回大漠西部默默恢复元气直到百余年后准噶尔部再次崛起与大清争夺天下。

小结:

综上所述,土木堡之变、靖康之变的成因造成的灾难都是相识的。但是后人的态度与对策决定了王朝下半场的不同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4
一个是没事找事作死,一个是稀里糊涂等死。
第2个回答  2020-11-23
是相似但是影响不一样。土木堡之变发生在京城附近,而靖康之变就直接发生在京城开封,等于是国破城灭的意思。土木堡之变在惨烈程度上不及靖康之变,而且土木堡之变虽然皇帝做了俘虏但是明朝最后还是保住了政权,靖康之变那就是京城失守,金人夺了政权。
第3个回答  2020-11-23
的确是非常相似,都是因为自己内部腐败无能,再加上军事实力弱小。
第4个回答  2020-11-23
不类似。土木堡之变是因为朱祁镇强出风头;而靖康之耻则是因为宋朝皇帝软弱无能,宋朝国立衰退。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