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扫毒2》为什么未入选奥斯卡国际电影?

如题所述

1、《扫毒2》的情节乏善可陈,一句话即可总结:金融家余顺天(刘德华饰)因为自身经历,痛恨毒品,立志要和毒枭地藏(古天乐饰)开战。硝烟过去,大家都死了。

电影用的是如《追龙》《盗火线》一般的“双雄模式”。焦点主要放在余顺天和地藏之间的争斗上。大约是觉得“警匪对决”太过老套,这次的主线是“商匪对决”。

但这种设置,从根上就动摇了剧本的合理性。

“双雄模式”想要拍得好,矛盾和立场必须明确。参考一些成功的同类电影,《暗战》《无间道》《盗火线》都是警对匪,职业上有天然对立;《古惑仔》系列以及两部《黑社会》则是聚焦黑帮内部争位,利益冲突不可调和。

但《扫毒2》在这方面做得很失败。余顺天没有警察身份,前身是小混混,靠金融洗白上岸,变身企业家,突然号召反毒,显得没有“底气”;地藏被砍掉手指后,立志成为大毒枭,却反倒生出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凉,叫人心生同情。

一言以蔽之,余顺天和地藏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利益冲突。这就意味着,导演必须花费大量笔墨在建构余顺天行为的合理性上。余顺天的童年阴影,以及儿子丹尼吸毒过量,跳楼而死,这些看似和主线无关的剧情,都是这么来的。

所以剧情就散了。

光是散了倒也罢,可怕就可怕在,花掉了这些戏份,导演给的解释最终也没能成立。余顺天的童年阴影和前妻儿子去世,没有一样是地藏直接导致的。余顺天本人生活也和和美美,并没有被逼上绝境。影响他的,无非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心结。

所以地藏才会发出那句灵魂拷问:你没事来搞我,是不是有病?

这句话,同时也是观众的心声。

成年人做事,第一出发点在于家庭和实际利益。为了满足童年情结,不惜将家庭置于险境,实非智者所能为。剧情如此安排,使得余顺天这个人物整体都处在了一种低幼的状态中。

“双雄模式”中,两名主角总是相互影响的。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盗火线》全长近三个小时,警察阿尔·帕西诺和盗匪罗伯特·德尼罗彼此见招拆招,最后达到了一种惺惺相惜的境界,这是强者之间的理解。

但因为余顺天的低幼,地藏也只好从大毒枭降格成小混混。双雄对决成了小孩对挠,整部影片的格局都变得小了很多。

两大主角都幼稚不堪,对观众也是一种折磨。双雄电影重在树立榜样,让观众产生一种“我也要像他一样酷”的心理投射。但无论余顺天还是地藏,显然都不够资格。

2、剧本创作是环环相扣的系统。立场崩坏了,人物性格也自然会随之扭曲。

无论是两大主角,还是各路配角,刻画得都可谓相当失败。

为了突出地藏的“狠”和“变态”,导演用了很多符号化的场景。比如审讯、妓女、屠宰场、堆积如山的现金等。光是地藏和欧美妓女互动的画面,就至少出现了三次。

色欲固然能反应人的贪婪一面,但倘若过度,反倒暴露出心志不坚的弱点。贪婪好色的人设,用在《华尔街之狼》这种小骗子身上合适,用在黑帮大佬身上就格局大降。因为后者要求管理能力,而好色者往往不忠,难以服众。

《扫毒2》本质上是一个禁毒宣传片,仅此而已。

3、平心而论,《扫毒2》在技术上还是有些亮点的。

比如大结局中,车从手扶电梯一头扎下去,在狭窄的地下左冲右突的画面。无疑体现出了香港导演的娴熟拍摄技法。

车是高速移动的物体,地铁站则是狭窄且人员密集之地,两者天然构成矛盾。会让观众全身一震,追车戏还可以这么拍?

但电影的核心在于剧本,画面呈现只是辅助作用。用高超技术呈现低劣剧本,是本末倒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0
因为要入奥斯卡国际电影估计有很多方面的要求,虽然《扫毒2》收视率挺高,但是还有其他某方面达不到要求吧。
第2个回答  2019-12-27
毕竟《扫毒2》是一部动作型商业片,与奥斯卡评选的口味和标准不太相符,不是最合适的代表作品,所以未入选奥斯卡国际电影。
根据往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得奖电影,比如墨西哥电影《罗马》、2008年的日本电影《礼仪师之奏鸣曲》等,都可以从中得知奥斯卡评审们的口味,所以说要想赢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要有当地的特色,还要多围绕一些社会话题,这样得奖的几率才会比较大。
第3个回答  2019-12-27
中国香港《扫毒2》,没有进入奥斯卡国际电影奖,可能还是有一部分原因没有得到观众喜欢,细节还有很大改善空间
第4个回答  2019-12-27
这次《扫毒2》代表中国香港申奥,意义不在得奖,而是在于告诉世界,香港电影还活着,香港电影不死。 其实主要是扫毒2这个电影的题材确实是很难拿奖,一般来说,多数是文艺片才有可能拿到奥斯卡提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