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的户县,为何要改名诶鄠邑区?

如题所述

在陕西省关中平原的中部地区,有一个地方叫户县,也就是现在的鄠(hù)邑区。在它的南部是秦岭,北面挨着渭水。户县县城位于距离西安45公里。县城东边有高冠河、沣河,挨着长安县;县城西边有白马河,与周至县为界;县城南边依靠秦岭分水岭,与宁陕县接壤;县城北边依靠渭河,与兴平县隔岸相望;县城东北与咸阳市相接。整个户县区域东西最宽可达三十公里,南北最长可达五十三公里,总面积达到了1282平方千米。 截止到2018年,常住人口将近56万。


秦汉时,户县不仅属于上林苑辖区,而且还是建都在长安的11个王朝(周、秦、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的京畿之地。由于历史上户县交通闭塞,战略上并非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历史上大的战乱比较少,经济相对稳定。

在近代的考古发现中,户县共发现了十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证明了远在公元前40世纪到公元前21世纪,先民们就已经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并且创造了氏族文化。在天桥公社丈南遗址的粮食窖穴中曾发现了碳化粳稻,说明氏族社会时期已种植水稻。


据《户县志》中的记载,在夏代,鄠邑区属于有扈氏国,这个地方算是夏的属国。有扈氏国是鄠邑区地区建置最早的记载,这也就是鄠邑区这个名字的起源。当年夏王启讨伐有扈氏,在甘(今户县西南一带)这个地方进行了战斗,有扈氏站败。到了商代,户县有崇国,其后有丰邑。


后来,秦孝公设置了鄠县,秦朝属内史;汉属右扶风;三国时期,魏属扶风郡;北朝及隋属京兆郡;唐属京兆府;五代除梁属京兆郡外,唐、晋、汉、周及北宋、金皆属京兆府;元属奉元路。

明代和清代,户县隶属于西安府;1914年到1927年,也就是民国三年到民国十六年,户县隶属于关中道;到了1936年,也就是民国十六年至二十五年,户县隶属于陕西省政府直接管辖;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管辖。


1949年5月21日鄠县解放后,属陕甘宁边区咸阳军分区管辖;1953年元月直属陕西省人民政府直接管辖;1961年8月归咸阳专区管辖。一直到了1964年9月10日,因为“鄠县”这两个字比较生僻,经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1983年10月20日将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又到了2016年,经国务院的批准,撤销了户县,设立西安市鄠邑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8

陕西省的户县,为什么要改名为鄠邑区,其实是因为政策所致。2016年11月24日,国家同意了陕西省调整西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年12月2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开始陆续批复撤销户县,设立为西安市鄠邑区。

2017年9月9日,鄠邑区撤县设区正式揭牌,户县之名就此停用,改为了鄠邑区。鄠邑区,位于西安市的西南部,北邻渭水,东邻长安,西靠周至县,总面积达1282平方千米。

户县撤县设区,本是大好的事情,但因为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县”“区”都属于地名专用词,两者不能同时使用,因此叫“户县区”明显不妥,于是思来想去,户县最终改名为鄠邑区,这“鄠邑”的名字,虽然从汉字角度看来显得有些生僻,但却是真正的正本清源、尊重历史。

鄠邑区地处陕西关中的渭河流域,因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诞生了原始的氏族文化,为后来国家邦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夏朝建立后,鄠邑区为有扈氏,是夏朝的属国,商朝时期为崇国、丰邑,都是商朝的属国,后来到秦朝时期,鄠邑区属内史管辖,秦朝灭亡后,汉朝初期,设置鄠县,属右扶风,高帝九年属内史,汉武帝时期属右扶风,东汉后又属右扶风。

事实上,自从鄠邑区在汉朝被确定了县的建制后,之后的历史发展中,县名和县制等从未改变,只是隶属关系上一直在变更。三国时期,设置雍州三辅,下设八郡,鄠县就属于始平郡,后来到北魏和西魏甚至是隋唐时期,它仍叫鄠县,属京兆郡。

时至北宋,全国被分为十五路,当时长安被设立为山西路,后来陕西路改为永兴军路,而鄠县属永兴军路京兆府京兆郡注21。元朝后,陕西设行中书省,下辖六路,鄠县属奉元路。

明朝建立后,在沿袭元朝制度的基础上,对陕西仍设行中书省,到1376年,设置陕西布政使司,此时的鄠县属关内道西安府。之后到清朝甚至是民国和新中国成立,鄠县的名字都没有任何改变,只是隶属关系上有所变更。

1946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1983年,户县划分为西安市管辖,一直到2003年,户县开始了长达十三年的撤县设区的长跑,最终成功,改名为鄠邑区。

正如《地理志》记载,古邑国,有户古、户国、甘亭、邑至秦改为鄠邑。典籍《辞海》里面则显示:鄠侯之地为鄠,位于长安西南、涝河东岸,夏时扈国、秦为鄠邑、汉置鄠县、即今陕西省鄠县。户县回归曾用地名,的确是历史的选择。

第2个回答  2020-03-30
陕西省的户县,改名诶鄠邑区,是为了尊重历史。鄠和户本是同音,西汉初年就设立为鄠县。所以借着撤县设区恢复了户县原名。
第3个回答  2020-03-30
陕西省的户县,在1964年之前叫做“鄠县 ”,因为是古字,后来更名为户县,但是为了正本清源、尊重历史,在户县撤县设区的时候又改回秦朝的名称“鄠邑”。
第4个回答  2020-03-30
因为如果不改名的话,就会留下以前不好的事情,存在就会变得不好,所以只好改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