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比天高,高不成低不就 这是很多大学生通病

如题所述

大学生从来没有高不愿成,只有低不想就。
先说说高不成,学校,专业是限制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一些普通学校的学生,直接被一些限制条件卡住,自己无法满足条件,高不可攀,何来高不成,何况,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也很多,那么多学生竞争少数岗位,肯定有落选的,这就是某些人说得高不成,其实就是嘲笑那些落选的学生。
再说说低不就,什么样的人不就,一些好面子的,有关系有背景的,他们会不就。但是生活有压力,哪怕是销售,服务员,被饥寒交迫所逼,有时候也不得不就,毕竟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没办法。
为何这种言论出现呢?一是社会上看不起大学生,某些没有读过大学,没有吃过苦,有过难处的人,自以为是的结论。二是,某些人,故意而为之,想让普通学生屈就,​​让他们心甘情愿吃一辈子的苦。第三,苦不苦,自己去尝尝,千万不要说风凉话。
几个原因:一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左右着。现在的大学生他们的父辈出自大学生(或老亲老友),都有较体面的工作和生活,但那是八九十年代或更早的事。时代变了,他们天真地以为会超过父辈,其实很难,社会一万个机会给了每年七八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有几个会成为“人上人”的呢。自已以为超过了社会父母,其实起点不同了 不愿找准自已起点的同学大大有人在啊。二是享乐主义几乎成了所有年轻人存活于世的状态。艰苦奋斗、共产主义理想、为人民服务、雷锋、…在他们那里都是空洞无物的,不会成为他们的理想和精神坐标 ,他们崇尚的是明星的知名度、富豪的金钱、郭靖的女朋友(或阿朱的男朋友)、豪车、夜店生活、网游的青春消耗、风景区的浪费+浪漫+自拍+浪…,就是享受生活,能不苦坚决不苦,能节约坚决浪费,能珍惜坚决挥霍,总之,都是来人间享乐的,不是来奋斗的。三是他们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食无忧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养成了不劳而获、少劳多获的懒惰行为方式,苦和累是父母和别人的事,渐渐养成懂万事万物,就是不懂身体力行是人之根本。四是家庭和学校、社会的急功近利。政府、学校几十年来搞的升学教育和家庭无奈的胁从,一直以大学升学率、名校录取数等为指标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 ,而不是去培养脚踏实地干(共产主义__第一要义是劳功)事业的劳动者 ,就是只培养上大学的人,不负责培养社会事业的劳动者。教育的意义异化了。五是西方的三观侵蚀中华文化的优秀文化继承。总之, 中国人多点自信,尤其是年轻人,未来是你们的,也是全人类的,何去何从,应当慎重取和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0
对,是很多大学生都有的情况。有的人天生人情练达或者比较现实主义,比较接近生活,大部分大学生都是被学校保护的很好,与社会实际有些脱节,认知偏差造成的有些眼高手低心比天高,当他们出了校门步入社会碰了壁之后,经受了挫折之后就会牛转过来心态
第2个回答  2019-05-20
没有办法啊,从小到大学习是很辛苦的。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肯定心比较高啊。所以就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这样的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