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没有像现在一样的取暖设施,那皇室在故宫是怎样取暖的?

如题所述

在冬天,紫禁城也会做火盆,但这是相当危险的,这是人们以前不知道的,但从电视连续剧里我可以看到,基本上是被子、炭盆、炉子、棉袄和动物皮毛做成的衣服。

事实上,别担心。古人的智慧超乎我们的想象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故宫下面有一条隧道,类似现在北方的供热管道。工匠们建造了一条通往紫禁城各个地方的密封隧道。当碳火从源头点燃时,热气会流到隧道的各个部分。如此源源不断的供暖,使故宫温暖如春,丝毫不觉寒冷。

这也是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由木材制成为了确保安全,绝对不允许在皇宫内看到明火。修建隧道是为了避免明火和取暖至于像太和殿这样的大殿,隧道的供暖已经不能满足抵御严寒的需要,所以这些地方还是以炭锅为主。由于这些宏伟寺庙的开放空间,碳火灾的危险性大大降低。此外,王室贵族喜欢穿貂皮大衣,也在一定程度上御寒。

没有烟的另一个原因是燃料故宫的取暖材料主要是煤和木炭大部分煤来自宁夏太西煤,黑色、光泽、不着色、无烟、无味,具有很高的发热量。所以宁夏的煤被称为“玉美”。木炭被称为“红螺滩”,它由通州、大兴和其他郊区的硬实木制成,又按着他们的尺寸锯了,放在红土覆盖的小荆棘里,运至西安大门(现为红螺厂)存放,然后放入子宫内使用。现在,西安门外的红螺场大街,那是木炭存放的地方。就这样,房间里没有明火,它不会产生烟。不是为了环保,因为紫禁城的宫殿是木制的,防止煤烟熏黑宫殿。

纵观历史,寒冷的冬天仍然离不开炭火,再多的貂皮也抵挡不了北方寒冷的冬天,今天的供暖、空调,让寒冷不再恐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8

地炕火道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共有9999.5间,但是在如此大规模的建筑群中我们没有发现一个烟囱。故宫在冬季取暖的重要方式之一即是地炕火道。烧火炕是北方农村民居传统的冬季取暖方式,在故宫则是将火炕建在整座宫殿的地下,称为地炕。冬季寒冷的时候,将预先已经引燃的木炭倾入地炕口。木炭燃烧产生的热气就会顺着火道在地下流动,逐渐将室内的地板砖烤热,从而使室温更暖。

这种地炕的火道入口名为火膛,都被设置在室外,这样室内没有明火,不会产生烟气,又不占用空间,负责添火加炭的太监在室外就可操作,不会影响室内主人的正常生活。为使热力循环畅通,火道的尽头都设有排烟孔,而且这种火道还直通人睡觉的炕下面,使得宫殿冬季不再寒冷,整个都沐浴在温暖如春的环境中。

炉火取暖在我国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有气象资料显示,清朝时,一年内北京约有150天是寒冷天气,最冷时气温可达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在这样严寒的气候下,在清宫不住人的宫殿冬季则是用炉火取暖,或称为火盆、熏笼,如举办大典的太和殿等处。这些采暖设备往往被制作的很精美,方配得上皇家的尊贵和奢侈,燃料一般都采用上等的木炭,燃烧持久,活力旺盛,无烟无味,不会污染室内环境。

另外,皇室成员还有专门的手炉、脚炉,用来暖手暖脚。手炉自是用来暖手的小火炉,炉身外加罩,样式灵活多样,精巧别致;脚炉要比手炉大一些,用锡或者铜做成,用时里面灌装热水,可随身携带,可以用来暖脚,或者放入被窝中。

宫墙紫禁城内的建筑,通常以院落为单位。每个院落都会有单独的围墙。这一道又一道的围墙,除了分隔空间的功能外,既可用来防火,同时又可抵御冬天的寒风。此外,紫禁城内的大部分宫殿都坐北朝南,这种设计本身就有利于依靠自然日照取暖。再者,大部分宫殿都建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也可以达到较好的保暖效果。

舌尖上的温暖——火锅紫禁城内的火锅可分为两种:其一为组合式,由锅、炉支架、炉圈、炉盘、酒精碗五部分组成,可同时烧煮食物,也可单独用锅温热食品。其二为锅中带炉,炉内烧炭火,把水烧开以涮煮食物,和我们今天吃的火锅类似。这简直是全中国人民抗寒利器啊有木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8
冬天的故宫里也会弄火盆儿,不过这样是相当危险的,在以前的人们是不知道的。
第3个回答  2019-09-20
从电视剧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基本就是棉被,炭盆,手炉,棉披风,动物皮毛制成的衣物
第4个回答  2019-09-22
皇室成员还有专门的手炉、脚炉,用来暖手暖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