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牺牲感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如题所述

父母的牺牲感: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对孩子倾其所有的牺牲
我们要知道:父母的牺牲感越强,孩子的价值感越弱
电影《关于妈妈的一切》是一部堪称让所有观众看了都哭着走出电影院的电影,影片中季佩珍是李小美的母亲,从小就对女儿李小美要求比较严格,导致李小美一直想脱离她的掌控。对她的女儿无条件付出,女儿的一切事情都在她的掌控之中。李小美,影片中季佩珍的女儿,她一直想要挣脱母亲季佩珍的掌控,只身一人来到北京闯荡,却并没有闯出什么名堂,工作、生活、爱情都不尽如人意,因为母亲突然的探视,两人开始了矛盾重重的生活。这样的妈妈很伟大,为了家庭为了子女倾其所有,《请回答1988》里面有一句话:上帝不能照顾每一个人,所以他创造了妈妈。
很多的父母试图对孩子进行无条件付出,总认为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在最好的时机告诉孩子“父母不容易”。殊不知这句话将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用自己的牺牲感去绑架孩子,试图将他控制起来,长期在孩子面前标榜自我牺牲的父母,难以换来孩子发自内心的爱和尊重。父母的爱有多沉重,孩子就被压得有多痛。
成熟的父母,会放弃追求绝对的公平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牺牲自己的幸福,让他背负这一切,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总以为父母不把自己的付出背负在孩子的身上,孩子就不会飞的更远。
付出感和牺牲感除了让亲子双方心里倍感沉重之外,其实毫无意义。
父母希望孩子听话、懂事,这本身是美好而温暖的词,它代表着养育过程中,孩子对我们情感和情绪的用心回馈。
压力和内疚感不可能变成儿童内在的需求,听话或懂事不过是一种假象,背后是孩子心理功能的失调;因此这些经历不但不能转化为经验,还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真正的懂事和听话,应该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共情和体谅。
父母一旦开始用牺牲感和付出感来捆绑孩子,父母也会感受不到养育孩子的快乐。
很多父母其实追求的是绝对的公平,就是我对你付出了什么,你就要回报我什么,我卯足了劲“鸡娃”,你就不能成为一个普通人,甚至你还需要成为一个卓越拔尖的人来回报我。
如果孩子没有回报父母,或者回报没有达到父母期望的高度,那么孩子就被钉在了无形的耻辱柱上,扣上了一顶不孝顺的帽子。
这样的对立状态中父母能感受到的只有委屈,而孩子感受到的则是无以为报的压力。
放弃追求绝对公平,亲子关系才能步入正常的轨道。
好的家庭系统,是家庭成员共同成长的
过度牺牲的父母不但做不好自己,相反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把过多的存在感刷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有诸多期待和要求,那么这个孩子的快乐和价值就会被扼杀。
成熟的父母,应该是懂得为自己负责,而不是让孩子承担这份愧疚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