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如题所述

养生之最高境界,在于养心。下层人士注重养护身体,中层人士追求培养气息,而上层人士则专注于修心。观察一个人也是这样,看相不如观察气息,观气不如观察内心。心神不安,情绪急躁,是疾病和死亡的总根源。心有两种,一种是真心,一种是妄心。真心如同平静的水面,而妄心如同波澜壮阔的波涛,波涛因风而动,风停则波息,但水本身并不动摇。心无杂念,便是无心之境。人生最忌讳的一个字是“乱”,心乱则外可乱事,内可打扰气血,导致失衡。恼怒、恐惧、喜悦、忧愁、困惑、疑虑,都是心乱的体现,是多病和短寿的根源。不仅生病时不应心乱,平时也应保持内心平和。因此,在生病时,切忌怨恨和嗔恚,要保持心静,心静则气顺,气顺则血畅,血气流畅则百病自消。愤怒伤害肝脏,纵欲伤害肾脏,贪食伤害脾胃。忧虑伤害脾脏,愤怒伤害肝脏,过度劳累伤害精神。许多重病和绝症,都源于心中的怨恨。怨恨消除,疾病也将随之而去。心静气和,气和血顺,血顺精足,精神旺盛,内部抵抗力强,病自无存。因此,治疗疾病应以调养心为主。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身体往往较为健康,因为他们懂得顺应自然规律。事物都有生长、发展、收缩、收藏的周期。一切都有其规律,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个阶段有各自的侧重点。应正确把握重点,不宜急功近利,也不应企图一蹴而就。请相信,通往成功的最快途径,不是寻找捷径,而是脚踏实地。真正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往往并非那些拥有大量书本知识的人,相反,一个未受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思维开放的人,更能真正领悟大道。人一旦违背养生之道和生命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习惯形成后,得病风险将大大增加。这如同交通规则,违反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危险性显而易见。平衡就是阴阳的相互依存和制约,一方过于强或弱都会破坏平衡。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害元气。保持经常的平衡状态,元气得以保持,人就会衰老得慢。什么叫做得意忘形?就是失去了控制,失去了阴的制约,所以最终的下场……同样,人也不能一味地消沉,这就是失去了阳的制约。适量运动有助于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通过放松和静养来实现,这也是健康所必需的。要调养心神,当克服“贪/嗔/痴”三毒。要化去这三毒,必须学习心戒。仅凭口头戒律并无益处,必须追求开慧,才不会被愚昧所困。要开慧,必须先求得内心的平静。要得到平静,必须学习静坐。静坐是让心休息的方法,心休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病可去,不足可补充,已足可增长。现在的病可去,未来的病可防,这是小事。心静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然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凝神定气,物我两忘。静养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相似。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