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时间表

如题所述

二十四节气表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立春:正月节;一般在公历2月3、4或5日。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2、雨水:正月中;一般在公历2月18-20日。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气温回升。

3、惊蛰:二月节;一般在公历3月5日-6日。越冬的动物开始苏醒,抓紧春耕。

4、春分:二月中;一般在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昼夜等长;平分春季。

5、清明:三月节;一般在公历4月4日-6日。祭祖节日,弘扬孝道。

6、谷雨:三月中;一般在公历4月19、20或21日。雨量增加,有利于农作物。

7、立夏:四月节;一般在公历5月5、6或7日。夏季开始,气温升高。

8、小满:四月中;一般在公历5月20-22日。降雨增多;小麦颗粒开始饱满。

9、芒种:五月节;一般在公历6月5日-7日。谷类作物“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10、夏至:五月中;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气温较高,且白昼最长。

11、小暑:六月节;一般在公历7月7-8日。进入伏天,潮湿多雨。

12、大暑:六月中;一般在公历7月23日或24日。最热的天气,避免晒伤。

13、立秋:七月节;一般在公历8月7-9日。秋季开始,天气渐渐转凉。

14、处暑:七月中;一般在公历8月22-24日。处暑,即为“出暑”;不再炎热。

15、白露:八月节;一般在公历9月8日前后。露浓色白,抓紧种麦。

16、秋分:八月中;一般在公历9月22-24日。平分立秋至霜降,昼夜等长。

17、寒露:九月节;一般在公历10月7日至9日。凉爽过渡到寒冷。

18、霜降:九月中;一般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出现初霜,播种三麦。

19、立冬:十月节;一般在公历11月7-8日。冬季开始。

20、小雪:十月中;一般在公历11月22-23日。气候初寒。

21、大雪:十一月节;一般在公历12月6-8日。天气进一步寒冷。

22、冬至:十一月中;一般在公历12月22-23日。最早制订的一个节气。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23、小寒:十二月节;一般在公历1月5-7日。天气开始寒冷。

24、大寒:十二月中。一般在公历1月19或20或21日。顾名思义,天气最冷。

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节气对中国人意义深远,它所标示的气候变化,迄今仍是中国人和自然之间漫长的农耕关系的续演,其中的传承意义深远而厚重。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二十四个节气,其实就是二十四个时令点,每月两个。

我们现在经常把节气当做一个词,但在古代,中国人是将节和气区分使用的,每个月中都有一个节和一个气。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人们通过节气来确定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