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梁与次梁相交处箍筋如何设置

如题所述

主梁与次梁相交处箍筋如何设置介绍如下:

主次梁交接处,主梁不断,且与次梁交接处,在主梁每侧附 加三个间距50的箍筋。

梁支座是在柱上的就是主梁,支座于主梁或者次梁上就是次梁。

通俗的理解,梁支座是在柱上的就是主梁,支座于主梁或者次梁上的就是次梁。规范的标注主梁及框架梁是“KL”,次梁是“L”,但也存在设计对主梁和次梁的标注有不规范的现象。

可以从受力的特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考虑:荷载从板传到次梁再传到主梁,再由主梁传到柱子。所高银以一般主梁是是搭接在柱子上,而次梁是搭接在主梁上。次梁一般和主梁铰接。

扩展资料

附加箍筋一般布置在主梁,主要是抵抗集中力,只是习惯上两侧各布置3根蔽毁。

主梁和次宏念备梁相交,上排筋都是Φ25的,保护层以哪梁的上排筋为主,按照06G901-1的P2-33的说明,分两种情况,但做法二是要经设计同意,如施工原因先绑扎次梁钢筋等等,比较常见的做法是构造一,此梁钢筋在主梁钢筋上,即次梁保护层厚度不变,而主梁保护层厚度增加了次梁钢筋直径。

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类似于一个S钩。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