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尚书看中国人的上帝信仰

如题所述

《书经》又称《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文化宗教。社会习俗的唯一的宝典。其内容大多为古代策命告誓之原文。《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书经》是孔子教育弟子的主要教本之一。孔子所修订的《书经》本有一百篇。可是原书以秦始皇的一把火中被烧得荡然无存。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使《书经》画遭受了第二次厄运。古文《书经》又完全丧失了。我们现在所存的《尚书》称为今本《尚书》,共二十八篇,是一直公认的可信的史料。
  “上帝”、“天”这两个词就早就出现在《尚书》里。我们的先祖对上天、上帝有着清明的认识与和亲密的关系。人类的诸多大事,均有上帝的旨意体现在其中。人们懂得上帝旨意的伟大与美善,对上帝的圣德也有深刻的认识。我们在此摘录几则请读者诸君看个究竟。
一:禅让的美谈
  上古有一段佳话,就是没有读过《书经》的普通中国百姓也都知道,耳熟能详,均可出口成章,徐徐道来,那就关于尧将帝位不传其子而传给舜的故事。史称禅让。尧在位七十年,一天召集四方诸侯之长,欲把帝位让给他们。诸侯之长因自认才德不济,拒而不受。尧帝就请他们推荐一位高明之人,纵然出寒微也在所不弃。于是出身低微的盲人之子舜受到推荐。经过三年的考验,舜不负众望。尧将帝位让给舜,于正月上旬在太祖庙堂中受帝之位。继位之后,舜立即举行了祭天的典礼,将继位之事禀告于上帝。(见《书经尧典》)
  后来舜又将帝位让给了禹。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治水所以成功,根据《洪范》篇的记载乃是得了上帝赐给他的九类大法。后来大禹采用蔬导的办法,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将大水治理好。
  禅让之风历来成为美谈,流传至今。然而华夏的子孙们在传讲这个故事时,却把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给忘记了。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万章问孟子:“帝将天下交给舜,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不对。天子不能把天下交给人。”万章又问:“那么舜得天下,是谁交给他的呢?”孟子说:“上天交给他的。”
  孟子接着说:“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
  就是说天子能向上天推荐人,但不以使上天把天下交给他所推荐的人。就如象诸侯能向天子推荐人,却不能使天子封这个人为诸侯一样。“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完全是天意。不是人所能办到的。(《孟子.万章句上 》)
  从上面的这则故事可以看出,那真正在人间掌权的是上帝,要成就上天的旨意。实际上,兴国废国。立王废王,全凭上帝的旨意。正如《但以理书》中所说:“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给谁就赐与谁。”(但4:32*)这一点孟子看得很清楚。至于信奉上帝的人为什么能够所事合乎天意,《圣经》中的一段经文则有更为确切的解释。“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上帝的灵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若是能照着天的意思谋化,必得天助而成就。
二:盘庚之迁
  《盘庚》之迁是另一段广为人们熟知的故事。盘庚在对百姓讲明其为何要迁徙是对百姓说:“你们问我:‘为什么要使万民震动而迁徙呢?’我告诉你们,我之所以迁徙,是因为上帝要使我们恢复我们祖先的德行,从而安定治理我们的家园。我要孜孜不倦地向着忠厚谨慎的目标迈进,恭谨地保护民众的生命,从而使大家永远幸福地居住在这新邑。”
  他告诉百姓;“我要求上帝延续你们的生命,我哪里是来惩罚你们的呢?我是要保护你们、抚育你们众人的。”
  可见盘庚不仅知道自己动迁的目的、明白自己的使命,而且懂得为百姓的命运向上帝祈求。盘庚的形象,使我们想起了《圣经》里摩西的形象。当埃及兴起了不认识上帝的王,而苦待以色列人时;上帝差谴摩西前往,带领以色列人从埃及迁出来。当以色列人犯罪得罪上帝时,摩西对耶和华上帝说:“唉!这百姓犯了大罪,为自己做了金像。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出32:31*-32)
  盘庚所负的使命与摩西相同,都是从上帝而来。我们可以想像在那个遥远的年代,没有地图,没有指南针,要完全这样的大规模的迁徒,必需有上帝的帮助来行。以色列人出埃及时耶和华上帝白天为云柱,夜间为火柱在以色列人的前头带领。可惜我们没有了那完整的《书经》,不然我们说不定可以从中更多的看到上帝在这次迁移中的作为。
三: 上帝如慈父
  《高宗月彡日》是一篇很短的故事。
  月彡祭高宗的那天,有一只山鸡飞到祭器上叫了起来。祖乙说:“这要先去报告王,让他改正祭祀的事情。”
  祖乙于是告教王说:“上天考察监视下民,天是主持公平、主持公义的。天赋予人的寿命有的长久,有的不长久,为并不是上天故意使人夭折,让人中途丧命。而是因为有些人不肯顺着美德来调整自己的言行,而且还不肯听从天所给予的处罚,天既然发布命令来纠正这种人的行为,但他们却说:‘天还能把我怎么样呢?’”
  “啊!王啊,你要恭敬地对待上天赐给你的臣民,他们都是上天的后嗣啊。王在祭祀的时候,自己先王父庙中的祭品不要过于丰盛才是啊。”
  这里讲到了上帝的公平公义;说到了人因不顺从而得不到上天的赐福而夭亡。特别说到天下的百姓都是上天的子民。父子关系之亲密,可从一句俗话中看出一斑: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我们的祖先认识到上帝是我们天上的父。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认识,足以说明他们对于上帝的认识及与上帝的关系。
  《圣经》中也称上帝为世人的父。请看:
  “他们要哭泣回业。
   我要照他们恳求的引导他们,
   使他们在河水旁走正直的路,
   在其上不致绊跌。
   因为我是以色列的父。”(耶31:9)

  上帝引导我们行走人生的道路,如同慈父领娇儿学步。步步谨慎,步步关切,不让其跌倒在地。何等亲切的一位慈父形象!
  耶稣教门徒祷告时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在天上的父。”使徒保罗说我们所领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唿叫:‘阿爸!父!’”(罗8:15*)
  上帝不仅是以色列人的父,也是中国人的父!不仅是我们先祖的父,更是华夏子孙的父!
四:上帝如良医
  《大诰》篇说:“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作休毕?”
  译文:“上天也是爱惜慰勉民众的,好像民众生病了一样。”
  上帝对待世人不仅是一位父亲,而且还是一位良医。上帝看顾世人如同世人生了病一般,他要医治世人肉体和精神上的一切疾病。中国先祖所认识的这位上帝,与《圣经》中的耶和华上帝正是同一位:
  “主耶和华说:我必亲自作我羊的牧人,使他们得以躺卧。失丧的,我必寻找;被逐的,我必领回;受伤的,我必缠裹;有病的,我必医治。”(结34:15*-16)
  “他赦免一切的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诗103:3*)
  “他发命医治他们,救他们脱离死亡。”(诗107:20*)
  “你们这背道的儿女啊,回业吧!我要医治你背道的病。”(耶23:22*)
  “我必医治他们背道的病,甘心爱他们。”(何14:4*)耶稣基督在世传道的日子,大量的时间就是用在医治之上。他所医治的。不仅是人肉身的疾病,更是有灵性上道德上的疾病。他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可2:17*)
五:公义的上帝
  《大诰》篇说:“天命不僭,卜陈惟若兹。”
  译文:“上帝的旨意是不会有差错的,占卜所表现的就是这样。”
  上帝是公正的,上帝的旨意就是真理。听从上帝的命令就必蒙赐福。而违背天命必遭祸患。《书经》向我们显明,殷本来是多得上帝赐福的国家。《多士》篇上说,殷王从成汤到帝乙没有一个王违背上帝的命令。可是最后的一个王却反其道而行之。因此“上帝就不再保佑他,并且给他降下了大的灭亡之祸。这说明上天是不会把国运给予那些品德不昭明的人的。举凡天下四方的小国、大国、其之所以灭亡,没有一个不是因为有了罪状而受到应有的处罚的。”
  周公在《多方》篇论到殷王灭亡的原因时继续说:“不是上天要舍弃殷国,而是因为你们的君主以及你们天下四方的邦国行为过度放荡,背弃了上帝的命令,并且还振振有辞的为自己的罪行辩护。所以上帝才舍弃了你们。”
  这正好比电源与导体。上帝的赐福正如同电源,当世人自愿听从上帝时就成为良性导体,使得上帝所要赐给世人的福可以畅通无阻。而当世人拒绝听从上帝的恩召时,就是将自己制成不良导体,使得上帝的福源无法流通。我们的祖先在生活之中体认到了这一点,于是有了以下的发自内心的唿吁。
六:先祖的唿吁
  古代的人崇尚九种美德,认为能将这九种美德实施出来,就可以处理国事家事和人事了。这九种美德是:宽而,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廉政,则而塞,强而义。《书经.皋陶谟》
  译文:宽厚而能敬谨,温柔可亲而能有所建树,严谨而能办事,有治事的才干而能尊敬上级,和顺而能刚毅,正直而能温和,性情随和而能辨别是非,刚健而能诚实,勇敢坚强而能合乎礼义。
  可是如何才能发挥出这九德呢?
  周公在《立政》篇中说:“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竞,吁俊,尊上帝,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
  译文:“古时的人,例如夏代的人,他们的大夫们都能十分和睦融洽,他们唿吁杰出的人才能率领大家一起:尊上帝,这样才可以虔诚地遵循九种美德而行事。”
  答案就是在于:“尊上帝”。尊上帝是人品性完全的基石与力量之源。
  我们的先民们对上帝的公平公义、怜慈仁爱、奖善罚恶有着直接的深刻的认识与体验。周尊崇上帝、礼乐盛行、国强民富、安定康泰,实为理想中的社会。这个社会也正是孔子理想中的社会。这个社会就是孔子所谓大盛行的时代。一言以蔽之,所谓大道盛行时代就是尊上帝的时代。
  “尊上帝!”这是古时的仁人志士们的唿吁,这是古人蒙上天赐福的秘诀。我们感谢我们的祖先在《书经》中将这些宝贵的传统留给了我们。使我们今天依然能够在他们对天的颂赞之中得到启发,得到安慰。
  “尊上帝!”华夏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蒙上帝眷爱、信靠上帝的民族。如果说由于种种的原因、这个传统在历史的传承中失去了它应有的光辉;那么在提倡恢复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不能数典忘祖,现在该是我们回到我们祖先蒙福的信仰上来的时候了。
  “尊上帝!”愿这个远古的唿吁也成为我们心灵的现实!
  中国人自古相信善恶报应,正所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圣经》告诉我们,时候不多了,“万物的结局近了。”(彼前4:7)上帝施行报应施行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飞在空中,有永远的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国各族各方各民。他大声说:‘应当敬畏上帝,将荣耀归给他,因他施行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应当敬拜那创造天、地、海和众水泉源的。’”(启14:6-7)“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惟有结党不顺从真理、反顺从不义的,就以忿怒、恼恨报应他们。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却将荣耀、尊贵、平安加给一切行善的人。因为上帝不偏待人。”(罗2:7*-11)
  《圣经》上说:“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让我们从知识和智慧真正的起点开始吧!因为“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走尊上帝信耶稣的道路,让世人去说去吧!

参考资料:王敬之《上帝与中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22
在古书中所记载的上帝不是基督教中所谓的上帝
两者是不一样的追问

那您能具体说说《尚书》中的中国人的上帝信仰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1-23
《尚书》中有用过“上帝”这个词。但那是中国古代对“天”的一种称谓。

跟西方的上帝不是一个概念。最主要的是“没有被人格化”。
第3个回答  2022-12-29
从古到今有几个不是自己双黑手,想把别人黑,反而到后自己黑了。
第4个回答  2013-03-2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