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卫生安全资料

如题所述

一、饮食习惯方面,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东西时不要狼吞虎咽;吃东西时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2、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3、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是否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过期食品饮料。不食、饮过期食品饮料。

二、饮食卫生知识方面,

1、不让饭菜馊坏变质。

天热饭菜烧多了,吃不完,如果放置时间过长,细菌大量繁殖,促使食物迅速出现发粘馊坏,吃了引起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疾病,因此,吃饭的时候不要剩余饭菜。

2、注意凉拌菜的卫生。

各种蔬菜在施肥中,可能沾染有细菌、寄生虫卵等,再可能有残留的农药。因此,吃凉拌菜首先要选购质量较好的蔬菜,经过洗净,再用开水烫泡2-5分钟,手要洗干净,切菜刀、菜板和盛器都要先用沸水消毒,最好用筷子搅拌酱油和醋等佐料,防止污染,拌好后要及时吃,不要放置过久防止细菌繁殖。

3、吃水产品要注意。

吃水产品都要生拌冷吃或略加烫泡后即食用,如不注意卫生,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因此,吃水产品要吃多少洗多少,吃不完可用浓盐水浸没,吃前再用冷开水清洗。

三、饮食卫生安全方法:

1、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2、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扩展资料:

关于饮食安全的政策:

1、做好新时代食品经营监管工作,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战略思想,牢牢把握食品安全是重大政治任务的基本要求,坚持党政同责,遵循“四个最严”,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无缝监管。

2、要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出的“七个必须坚持”工作新思路,推进食品经营监管做到“七个强化”的新要求,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强化监督检查为主、强化风险管理、强化处罚到人、强化监管者职责定位、强化阳光监管、强化创新监管,高质量完成各项新任务。

3、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防严控食品安全风险、狠抓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加大网络食品经营监管力度、加强规范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加强食品经营监管法规制度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食安全常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食卫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3
    购买食品要看有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没有的,请不要购买,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在吃东西前记得清洗双手,因为手上含有大量细菌,如果不清理双手,就直接接触食物,可能会导致拉肚子,生病,等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的状况
    第2个回答  2021-09-13
    一,每天起床后喝一杯水能清洗洗肠胃二每天养成喝水习惯三避免暴饮暴食晚上9:00之后,最好不要吃零食四多吃千为食物空腹时五空腹时,不要吃酒类,水果,香蕉,橘子,黑枣甘蔗,荔枝菠萝,山楂,西红柿柿子六边走边吃,对肠胃健康不利兮各种零食如雪糕,饼干巧克力,豆不适合当早餐八引号后不能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鞣酸会痒。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3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一、造成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
    1、食品本身有害有毒:如毒草、莽草、发芽的马铃薯、木薯、苦杏仁、河豚鱼、湟鱼、毒蚌等。
    2、食品被有害有毒物污染,如化学毒物、有害生物污染。
    3、不卫生的设备,容器或用具。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使用了腐败变质的原料。
    6、剩余食物未重新加热。
    7、误用有毒有害物。
    8、不适当的贮存。
    9、食品加工烹调不当。
    10、个人卫生素质差。

    二、食物中毒分类
    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大。
    (2)真菌毒素与真菌食品中毒,特点: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学物,对机体不产生抗体;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发病快,潜伏期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中毒程度严重,病程长,发病充及死亡率高;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物无特异性;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以检测出有关化学毒物;误食混有强毒的化学物质或食入被有毒化学物污染的食物;临床表现因毒性物质不同而多样化,一般不伴有发热。

    三、禁止采购的食品
    1、腐败变质、油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司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2、未经医学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3、超过保质期或者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四、为什么说剩菜应彻底加热后才能食用
    各种剩菜应尽早放入冰箱冷藏,再食用时应彻底加热,这是消除微生物的最好办法,剩菜在贮存时微生物也许已经生长繁殖,因为适宜的贮存仅能减慢微生物的生长,并不能杀灭它们,所以剩菜应尽量当餐食用。彻底加热是指食品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以上。通常情况下,这样可保证食品卫生质量。 但是新鲜蔬菜最好不隔夜、隔餐食用。各种叶菜尤其如此,如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吃剩的白菜经过一夜后,由于细菌的作用,无毒的硝酸盐会转化为剧毒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使人体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中毒症状,亚硝盐还是一种致癌物质。

    五、为什么说有些手部不良的习惯动作具有潜在危险性 我们双手有很多的小动作是不自觉而又经常重复的。如擦鼻子、抓弄头发、挠胡子、触摸口部、抓痒,这些动作若与做饮菜连在一起,有相互污染的风险。历史上曾发生过由于这些动作导致疾病流行的事件。我们在制作食品时应避免这些小动作,若发觉有这些动作应立即洗手,不要怕麻烦。集体食堂、宾馆、饭店等尤其如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止疾病流行,确保吃的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六、为什么应避免用手去直接接触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
    手上有大量的细菌,尽管在接触食品前进行了洗后,但不可能全部洗掉。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大多不再加热处理,一旦污染了细菌,细菌会随这些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 如果这一定要用手处理食物,应该戴手套(如果食物是已包好或需要再煮的可不用戴手套)。
    戴手套要注意以下要求:
    1、当手套破损了,被污染了或因任何理由脱下来后,这些手套一律应弃掉。
    2、在处理生和熟食之间要更换手套。
    3、手套要经常更换(至少每小时一次)。
    4、用过后的手套不能再用。

    七、为什么烹调方法不当,可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烹调方法不当,会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1、动物肉、鱼类等动物蛋白,火候超度,容易产生致癌物氨甲基衍生物,所以动物禽畜肉类、鱼肉类,不可爆炒,烧焦后更不宜吃。
    2、高温加热或油炸食品,可产生致癌的多环芳烃物,因此应少食或不食油炸食品。
    3、新鲜蔬菜洗切后搁置时间过长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因此蔬菜应现洗、现切、现炒、现吃,这样既避免产生亚硝酸盐产生,也减少了营养素的损失,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
    4、严禁用煤、原油、木柴等燃料熏制食品,否则会产生致癌物3.4苯并芘,对人体有害。

    八、为什么会出现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首先应有中毒的食物,并且该食物中带有足够剂量的致病因子,具备了这两条,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经分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有十大因素: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不适当地冷却食物(冷却时间过长);
    5、不适当地加热食物(加热不彻底或低温长时间加热);
    6、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卫生制度不健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8、不适当地解冻食物(在室温条件下解冻);
    9、食品加工或制作人员有感染并且有不良卫生习惯;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