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国近十年发展历程及当前实际,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如题所述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进一步落实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四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国家要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六)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锐意推进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五个统筹”。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所达到的新高度。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实现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多方面的,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其重大意义,才能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23
来自网页,仅供参考。可以直接搜索会找到可以参考的文章,祝你成功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笔者就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谈几点粗浅看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是学习,然后是实践。只有先弄清楚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和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才能够正确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因此,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必须在理论上弄清三个问题。即: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怎样正确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一、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要弄清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科学发展观的一般含义;二是科学发展观的狭义内涵;三是科学发展观的广义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一般含义。要弄清科学发展观的一般含义,必须弄清三个概念,即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发展、什么是观?
观是一种眼光,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理论。
发展一词是二战后产生的,最初主要指经济意义上的发展。之后,其含义逐步演变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因此,发展的本质就是由落后向先进不断进步。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只要能称之为“科学”的,就必须是: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及其客观规律、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运动规律的。
弄清楚了这三个概念我们就明白了科学发展观实质就是讲发展的观念、发展的理论,这种发展的观念和理论是科学的,是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及其客观规律、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运动规律的。
科学发展观的狭义内涵。从狭义上来讲,科学发展观就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解释,对内涵的产生主体、产生基础、产生关系、产生背景、产生作用、产生意义和内在要求等方面都作了限定,是特指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科学发展观的广义内涵。从广义上来讲,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的发展观念。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发展问题,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发展中的观念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科学(想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这样的解释在内涵上没有作什么限定。如果说狭义的科学发展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实践性,对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那么,广义的科学发展观则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性、时空无限性和普遍指导性。
二、为什么要提出科学发展观?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够全面,也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紧迫性。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光是追求GDP的指标,它还应包括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文化生活和精神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需要我们转变过去的发展观念。
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我们有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也有过惨痛的教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要求来做,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表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使我们有条件有能力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如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环境治理、生态改善等。
三、怎样正确理解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因此,要正确理解和实践好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思想认识问题,二是实践问题。
1、思想认识问题
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必须做到两点:
(1) 、提高思想认识,理清科学发展思路。要提高思想认识,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必须在以下三个层面上有所侧重。首先是要提高县(处)以上的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县(处)以上的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理论要做到精通,因为他们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决策者,一些涉及地区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主要出自他们之手,这些人如果对科学发展观不精通,那么,该地区、该部门就难以理清科学发展思路,科学发展则更谈不上。其次是提高县(处)以下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县(处)以下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理论要做到熟悉,作为这些职能部门的决策者,这些职能部门的工作能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要看这些决策者的最终决策是否正确。最后才是普通党员干部和群众提高思想认识。普通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理论要做到了解,因为科学发展的决策做出以后,执行和操做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来实现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提高不上去,再好的决策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2)、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统一思想也是一个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思想认识提高不上去,思想统一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统一思想就是要统一全党上下、全国上下的思想认识。统一思想涉及到一个工作主动性和被动性的问题。要正确理解和实践好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在提高思想认识,理清科学发展思路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践问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点在于实践,要真正做到:
(1)、突出实践特色 着力选择最佳载体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选择载体,载体选对了就等于找准了切入点,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开发区通过以“五项工程”、“大走访、大调研”和“三包一扶”为主要载体,深入到规模以上企业、重点项目、村部社区和困难群众家中,破解发展难题,帮扶困难群众,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2)、突出实践特色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什么是突出问题?突出问题就是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例如,发展方向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就业问题、医疗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就我们开发区而言除了上述问题外,还有动迁安置等问题。
(3)、突出群众路线 群众满意是标准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要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检验解决问题的标准是什么?就是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只有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群众才能得到实惠,群众得到实惠才能拥护我们的决策,支持我们的工作。因此,在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出实招、求实效,认真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2-01
我国近十年来,经济增速基本都在百分之十附近。呈现其他国家不可置信的经济增速,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社会之发展,各种矛盾也竞相出现。如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发展仍依靠低附加值劳动密集企业、腐败、城乡矛盾突出等。这些问题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不是渐渐减小,而是有扩大的趋势。所以我们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必须强调必须坚持几点: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六 、坚持改革开放七、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