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妈妈强迫你上各种兴趣班,你感觉这样做对吗?以后你会怎么做?

如题所述

我觉得用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来回答最为贴切,里面唱到“为什么别人在看漫画,我却在学画画”,然后后面的歌词给出了答案“长大后我开始明白,将来大家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这首歌真真切切的道出了妈妈的用心良苦,很多小时候我们对于妈妈的不理解,当我们长大以后才懂得了妈妈的那份良苦用心!

在《我爱我家》里,刘星跟妈妈的一段的对话,也从另一个侧面给出了答案:刘星妈:小时候给你报艺术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刘星:哎,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舆论,那就是提倡给孩子所谓的自由,尤其很多人强调,教育孩子要学会静待花开,芬芳自来,实际上这样的一些论调实在不值得一驳,因为不论从哪方面来看,孩子小时候的一些习惯、兴趣,仅仅靠孩子自身的觉悟,是很难实现目的的,很多时候都要靠大人的引导(当然引导要讲究艺术性),才能给孩子未来的成长留下一些引以为豪的优势或兴趣!之所以我们认为妈妈一定程度上强迫是合理,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是有必要的,主要是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儿童时期的孩子对于某个爱好或者兴趣具有短暂性,而且存在不确定性!孩子的心智成熟具有渐进性的特点,不同的年龄阶段,随着心理成熟度的变化,孩子会对不同的事物产生兴趣或好感,这很正常,重要的是孩子的敏感期一旦过去,我们想要重来是不可能的,就像孩子3-6岁的语言敏感期,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住机会,在这个时期不断的去引导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就有可能会滞后甚至会跟同龄小朋友拉开差距!

同样的道理,孩子学习某些乐器、识字、书法、绘画等等都会存在一定的敏感期时间区间,如果我们能有效的抓住这些时间点,给到孩子专业的、科学的引领,孩子就有可能在某一领域激发出过人的天赋,就像我们熟知的钢琴王子郎朗、斯诺克天王丁俊晖等等,无一不是在父母的引导下才走上各自喜欢的领域的!
 


二、听到的东西不加重视很快就能忘记,看到的东西稍加留心就能记住,而只有亲自体验过的事情才能真正的理解并内化为兴趣!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有句名言:“我听到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往往只是停留于口头,比如当我们看到别的孩子学习弹钢琴的时候,我们只是一味的给孩子灌输弹钢琴有多好多好,等改天看到别的孩子打乒乓球,又会给孩子灌输乒乓球多好多好,孩子只是用耳朵在听,时间长了自然也就忘却了,而且由于没有亲眼所见,很多他也只是凭想象,而没有任何的印象!

换一种方式,如果我们能带着孩子亲自到琴行去实操一下,去看看大家弹奏出的美妙的曲子,那么孩子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会感受到不一样的美妙;同样,带着他去体验一下打乒乓球,在来回拍击的过程中,自然孩子的那种天性就有可能被调动起来!

所以很多时候,父母帮着孩子选择兴趣班,其实并不是一种强迫,而是一种巧合,也就是说,只是因为报了这个班,孩子参与其中了,才正好把他这方面的天性给激发了出来!如果我们假设一下,假设没有报这个班呢?一味的强调尊重孩子的自由,确实自由是有了,但是孩子的天分却有可能永远的被埋没了!
 


三、人的潜力是无穷的,而是不是能够激发出来,需要具备很多条件,父母的引导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无数的事实表明,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着不同潜力的,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体育课,在我们没有接触体育课之前,可能跑几步就喘的不行了,但是一旦接受一段时间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以后,不但跑步不喘,甚至俯卧撑都能增加到原来的几倍,身体也会比以前变得的更加的强壮,这就是潜力!

而所有的优秀运动员,如果不是父母从小就发现或者把他们送到专业的队伍进行训练的话,相信他们一生可能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度过了!孩子的爱好与兴趣是一个道理,其实每个孩子天生都是艺术家,只不过我们没有进行有效的激发,如果父母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且进行科学的有效的挖掘与引导的话,那孩子的潜力就能无限的放大!
 


 我们应该感激妈妈小时候为了激发我们的兴趣和潜力所做的努力,同样当我们在面对下一代的教育时,既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又要在此基础上跟孩子一起商量探讨,让孩子理解的前提下,以接受的心态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激发潜力,培养兴趣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9
我感觉这样是不对的,毕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我以后有了孩子的话,我会选择让他自己做决定,而且最多不能超过三个。
第2个回答  2020-10-10
我认为是对的,这样你在未来至少会有大多数人不会的一技之长。以后给小孩讲清楚,多鼓励,让她因为有兴趣而参加兴趣班
第3个回答  2020-10-09
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以后我会遵照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