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强调,激励因素能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仅能消除不满。在管理实践中,关键在于识别并区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如销售员的薪酬设计,基础工资属于保健因素,销售提成则是激励因素。为激发员工积极性,应确保保健因素的基本需求,同时增加激励因素的比重。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本质区别在于“平等”与“公平”。平等因素包括共享、共担的条件,如基本工资,必须提供基本满足,但难以完全满足;而公平因素与工作目标相关,如奖金,虽然员工不会主动要求,但能极大激励,应予以重视。
理解了这两者的区别,我们明白划分是灵活的,薪金可以分为基本工资和奖金,但也可以根据工作的性质进行调整。例如,高科技公司的创新工作需要安静舒适的环境,高工资和福利是必要的保健;而外向性工作面对挑战时,可能需要低基本工资和高绩效奖金的激励机制。
总的来说,双因素理论的运用在于理解工作的特性,合理配置保健和激励因素,以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
双因素理论 (Two Factors Theory)又称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