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的感人故事

不要太长,老师说最多念2分钟,最好整理一下,我会再加20分悬赏的!!!!

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邱少云
1951年3月25日,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

到朝鲜后不久的一天,部队在一个村庄休整,正遇上敌人的飞机轰炸,整个村庄立刻成了一片火海,战士们立即投入了抢救工作。邱少云不顾生命危险冲进了一间燃烧着的窝棚,只见里面一位妇女已经惨死,邱少云抱起死者身边的两个可怜的孩子冲出了火海……目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邱少云胸中充满了愤怒的火焰,他下决心,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消灭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敌军。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独特,易守难攻。在敌军和我军阵地之间还有三千多米宽的开阔地,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必会导致我军较大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上级决定采用隐蔽作战,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要使几百人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而不能有一个暴露目标,这个生物界可等艰巨。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争相请战。临行前,邱少云下了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百多名身披伪装草网的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蒿草丛生的开阔地埋伏了下来。

11日清晨,三九一高地上敌方那层层的铁丝网和一簇簇不暴露我军潜伏秘密,观察所里的指挥员当机立断,下令用炮火将这股敌人全部歼灭。

也许是敌人对这片开阔地的情况有所怀疑,不多时,几架敌机朝着志愿军的阵地投下燃烧弹。有一颗燃烧弹落在了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不一会,插在了邱少云腿上的蒿草被点着了火苗在升腾。在邱少云后边,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往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然而,这样就会把目标暴露给敌人,整个战斗布置将全功尽弃,五百多战友将面临巨大的危险。后方的指挥员对此心急如焚。好一个钢铁战士邱少云,任凭火焰越烧越猛,他强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痛楚,以超常的毅力,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火烧得更大了。周围的战友甚至能闻到肉体烧焦的味道,而邱少云仍旧静静地趴在那里,直到火焰整个将他吞噬……

为了全体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最后胜利,邱少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罗盛教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12
在我的军旅纪念册里,有一张不同寻常的照片。这张照片拍的是一面红旗。令人震惊的是,这面长1.12米、宽1米的红旗上竟有216个弹孔。这216个弹孔记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师二级战斗英雄张世秀的英雄事迹。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担任师团领导工作时,为了把英雄前辈的坚定信仰传递下去,曾向张世秀的战友详细了解了英雄的事迹。我越了解越发现:信仰的力量是如此惊人,它能让有限的生命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特别是这位普通一兵的大胸怀、大无畏、大智勇和无比顽强、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更是震撼人心。

张世秀,湖北省宜昌人,1951年2月入朝,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某部6连1排3班副班长。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尾声。志愿军兵分3路发起金城战役。第68军在西集团中担任攻占522.1高地的任务。张世秀所在6连攻击的目标是522.1高地以东的无名高地。这里是南朝鲜军首都师第1团第1营的指挥所,阵前布满了雷区、铁丝网、明暗火力点和地堡等,设有坚固的防御工事。

为了消灭拦路虎,6连党支部决定,由1排担任主攻,组织突击队,把红旗插上主峰,以鼓舞士气,震慑敌人。任务一明确,1排立即沸腾起来。大家层层围住排长,争当突击队员,抢当红旗手。入党有一年的张世秀早就沉不住气了。他看到在排里根本挨不上号,干脆直接跑到连部,双手向连长递交了用鲜血写成的决心书,并拍着胸脯保证说:“共产党员是要打头阵的。我坚决要求参加突击队,当好举旗手,誓死把红旗插上主峰。”连长见他态度诚恳,情绪高昂,决定由他担任突击队长和红旗手。

张世秀把任务抢到手后,无比兴奋。在战前的几天准备中,他逐个找战友们谈心,告诉大家:“这次反击战是事关全局的战役。我们要用机枪发言,打好了,就能使朝鲜的和平早日到来。我们一定要为祖国争光,为和平而战,坚决完成突击队的任务……”

他看到红旗上的弹孔决定自己一个人高举红旗冲击,用红旗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战友们前进

7月13日傍晚,突击队隐蔽在灌木丛中,整装待发。这时,军宣传队特地赶来,代表军首长把一面鲜红的红旗授予突击队。红旗是革命战士坚定意志和战斗精神的象征,是胜利的象征。在这庄严的时刻,人民的重托、首长的期望仿佛都凝聚在这面鲜红的红旗上。只见张世秀庄严地行了军礼,上前一步接过了红旗,并代表全体队员宣誓:“一定要把红旗牢牢地插在无名高地的主峰上!”

20时55分,反击战的序幕拉开了。在我军强大的炮火掩护下,张世秀大旗一挥,高喊“跟我来”,带领突击队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当他们连续突破敌人3道铁丝网、冲到无名高地的前山梁时,突然遇到了敌人几个复活了的火力点的疯狂阻击。密集的弹雨立刻形成了一道火力墙,把突击队死死地压制在几块巨石的后面,紧跟在后边的2、3排也遭到敌人炮火的拦阻,伤亡较大。全连处于十分不利的形势。

这时,张世秀的左肩负伤。只见他一手紧捂住伤口,侧起身子观察着敌人的动向。他想,如果不迅速打开这个被动的局面,不仅会继续增大战友们的伤亡,还可能影响整个战斗任务的完成。怎么办?就在他冥思苦想解脱困境的办法时,无意中看到了红旗上被子弹穿透了的弹孔,忽然心中一亮。他决定自己一个人高举红旗勇猛冲击,用红旗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战友们前进。只见他猛然跃起,双手高举红旗,火速向山顶冲击。火红的红旗迎着疾风呼啦啦地响着,一下子把敌人的明暗火力全部吸引过来。6连各排乘机发起冲锋,一阵猛打猛冲,攻克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

这时,张世秀第二次负伤。当排长吕大勤赶到时,只见张世秀的左腿已被打断,白森森的骨头露在外面,鲜血已染透了军裤。吕大勤立即命令通信员把张世秀背下去,可张世秀坚决不肯。他大声回答说:“腿断了怕什么,共产党员又不是泥捏的,就是再断一条腿,爬也要爬着把红旗插上去!”为了继续吸引敌人的火力,张世秀惊人地用旗杆支撑着身子,用右腿跳跃着向山顶接近。他头顶上的大旗又成了敌人的集中攻击的目标。全连战友们借势向山顶发起冲锋。

望着这面满是弹孔随风飘动的红旗,张世秀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手却还紧紧地握着旗杆

就在距山顶还有20米时,一发炮弹落在他身边。两块锋利的弹片分别击中他的头部和右腿。他顿时昏了过去。当他被震醒时,发现自己的右腿也被炸断了,两眼都看不清了,只听见四周战友们的喊杀声。他想激烈的战斗还在继续,敌人的主峰还没有占领,自己决不能退下去。他毅然抓住旗杆,两眼直盯前方,忍着巨大的疼痛,拖着两条断腿,用双手推着红旗,一点一点地向山顶爬去。

前进20米,对于正常人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已4处负伤、双腿都被打断的张世秀来说,每前进一步是多么艰难啊。鲜血透过军衣染红了他爬过的每一寸土地。他用尽全身的力气,终于将这面弹痕累累的红旗插上了主峰。旗下,留下了20米长的血路。敌人一见主峰上的红旗,惊恐万状,再一次集中火力射击。雨点般的子弹不时穿透旗面,打得旗杆直晃悠。

“决不能让红旗倒下!”张世秀用力上前,以头和身躯牢牢地固定住旗杆,丝毫不松。6连的其他战士趁势从敌人的火力间隙中冲了上来。经过激战,山顶上响起了我军占领主峰的军号声。望着这面满是弹孔随风飘动的红旗,张世秀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在战友们胜利的欢呼声中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手却还紧紧地握着旗杆。

张世秀的英雄行为深深感染和激励着全连的战士们。他们勇敢地战斗着,在占领整个主峰之后,迅速向纵深发展,突得猛,插得快,打得狠,将作战地域之内的敌人全部歼灭,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战后,志愿军总部为张世秀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而这面布满216个弹孔的红旗也作为英雄壮举的明证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展馆里。

如今,这面红旗的颜色越来越淡,但在我们革命军人的心中,它依然是鲜红鲜红的。每当我和我的战友们回忆这面红旗背后的英雄时,深深感到这是一次内心的震撼、思想的升华、灵魂的净化、人生的洗礼,是永不过时的宝贵财富。它已化为保卫祖国振兴中华的精神力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5

邱少云

1951年3月25日,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渡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后不久,军队在一个村庄休息,遭到敌机轰炸。全村立即成了火海,战士们立即展开营救工作。邱少云不顾生命危险,冲进一间燃烧的小屋,一名女子不幸遇难。邱少云抱起死者身边的两个可怜的孩子,冲出了火场。看到美帝国主义的暴行,邱少云大发雷霆。他决心为打败美国侵略者作出一切贡献。

1952年10月,邱少云的连队接受了从平康到金华391高地消灭敌军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不过,391高地地形独特,防守容易,进攻困难。敌我阵地之间有一个3000多米宽的空地,是敌人的炮兵封锁区。这种远程火炮的冲击将导致更大的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上级决定采取秘密行动。进攻前一天晚上,他们把部队藏在敌人阵地前,出乎意料地抓住了敌人。

生物界可以等待很长时间,在敌人的眼皮底下隐藏数百人20多个小时,没有任何目标暴露。邱少云和战友们不怕打仗。临走前,邱少云立下钢铁誓言:要打赢这场仗,他愿意把一切都给自己。深夜,500多名身穿迷彩草网的士兵以雷电的速度埋伏在青蒿的空地上。11日清晨,敌人在391高地的层层铁丝网和鱼群中,没有透露我军的秘密。观察哨指挥员果断作出决定,命令敌人被炮火彻底歼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09

2019-09-15

邱少云

1951年3月25日,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渡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后不久,军队在一个村庄休息,遭到敌机轰炸。全村立即成了火海,战士们立即展开营救工作。邱少云不顾生命危险,冲进一间燃烧的小屋,一名女子不幸遇难。邱少云抱起死者身边的两个可怜的孩子,冲出了火场。看到美帝国主义的暴行,邱少云大发雷霆。他决心为打败美国侵略者作出一切贡献。

1952年10月,邱少云的连队接受了从平康到金华391高地消灭敌军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不过,391高地地形独特,防守容易,进攻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431366333困难。敌我阵地之间有一个3000多米宽的空地,是敌人的炮兵封锁区。这种远程火炮的冲击将导致更大的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

被炮火彻底歼灭。

进行。上级决定采取秘密行动。进攻前一天晚上,他们把部队藏在敌人阵地前,出乎意料地抓住了敌人。

生物界可以等待很长时间,在敌人的眼皮底下隐藏数百人20多个小时,没有任何目标暴露。邱少云和战友们不怕打仗。临走前,邱少云立下钢铁誓言:要打赢这场仗,他愿意把一切都给自己。深夜,500多名身穿迷彩草网的士兵以雷电的速度埋伏在青蒿的空地上。11日清晨,敌人在391高地的层层铁丝网和鱼群中,没有透露我军的秘密。观察哨指挥员果断作出决定,命令敌人被炮火彻底歼灭

第4个回答  2020-04-24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中最为著名的一仗。“联合国军”在上甘岭这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投掷炸弹190万发。展厅里一截取自上甘岭的布满弹片的树干和一堆掺杂着弹片的碎石向人们讲述着当时战斗的激烈和残酷。当年参与指挥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15军参谋长张蕴钰回忆说:“在战场上,已经没法用数字来显示部队的战斗力。一个人坚守阵地,硬是能把成排成连的敌人打下去;一个人在一次战斗中就可以消灭100多个敌人,这在上甘岭战役中算不得奇迹。”
排长孙占元,在战斗中两腿被炸伤,仍顽强指挥战斗,并用缴获的两挺机枪轮流射击,毙伤美军80余人,当子弹打完,敌人再次涌上来时,他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在反击中,通信员黄继光所在连冲到半山腰,突遭敌火力点阻拦,危急时刻,黄继光奋勇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
其实,何止在上甘岭,又何止是黄继光、孙占元,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这样的激烈的战斗随时都在发生,这样英雄的壮举几乎在每一次战斗中都会涌现。
王海,这位在抗美援朝空战中击落击伤9架敌机的“一级战斗英雄”,站在挂有他和他的战友的巨幅照片的展板前向人们介绍说:“在抗美援朝中,志愿军空军共击落击伤敌机330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绩,连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的范登堡都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空军强国。’”
当有人问:刚刚建立不久的志愿军空军,能打败号称世界头号空中强国的美国,主要靠什么?王海不加思索地回答:“靠人的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