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什么样的修行才能生做帝释天还是梵天?

释迦牟尼佛如何做到还有要成佛的过程都有机会做帝释天

想要升到帝释天和梵天是有方法的,要严身持戒,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有经典为证:
大典尊经

大典尊经
本经相当于北传汉译长阿含卷第三之典尊经(大正藏一),及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大
正藏八)。和前之阇尼沙经同一趣旨,两者亦存有相同部分。本经对常童子梵天化为五
髻童子出现于三十三天,为知世尊之大智慧,非成于一朝一夕之原因,其架构是世尊于
前生称为大典尊(内务大臣或侍从位)是一国之帝师的因缘谭,示如来之八无等法,说
前修四无量心而至梵天界之道。与梵天如是之共住,非至涅槃之原因,说真正证涅槃之
道是八圣道。于此所说之大典尊本生谭,想古时唯传颂文,在编经之时,或以前成其后,
有附加连络文之说明,皆归于常童子梵天。于本经亦述应依如何之方法生于梵天界,当
时被视生于梵天、梵界是一般的理想,其卑劣不能比佛所说的涅槃为要点,同前之阇尼
沙经。

------------------------------------------------------------------
尔时,大典尊婆罗门经过七日,即剃除须发,著袈裟衣,由俗家出而入无家
之生活。有七人刹帝利王、七人富贵婆罗门、七百梵行终了者、同身分之四十夫人、
数千刹帝利、数千婆罗门、数千长者、妇人群集而来之甚多妇人等,皆剃除须发,
著袈裟衣,出家追随出家者大典尊婆罗门之后。大典尊婆罗门被会众围绕而游行村
250 落,乡镇及都市之间,大典尊婆罗门,凡到村落、乡镇,皆成为王中之王,婆罗门
之梵大,长者之天神也。同时,凡彼等人人打喷嚏或困踬,皆称:“归命大典尊婆罗
门,归命彼人师。”
五九 大典尊婆罗门以慈俱行,偏满一方而住,如是第二方、如是第三方、如是第
四方亦然。即偏满上下横一切处,于一切有情界,以慈俱行广大无边,令无冤无害
之心,偏满而住。以悲俱行之心……乃至……以喜俱行之心……乃至……以舍俱行
之心令偏满一方而住。如是第二方、如是第三方、如是第四五亦然。即偏满上下横
一切处,于一切有情界,以舍俱行广大无边,令无冤无害之心,偏满而住。于弟子
等,示与梵天为友伴之道。
六0 尔时,凡十分了解大典尊婆罗门一切教之弟子,死后生于幸福之梵界。不十
分了解一切教者,死后得[生]与他化自在天为友伴、或得与化乐天为友伴、或得
251 与兜率天为友伴、或得与夜摩天为友伴、或得与三十三天为友伴、或得与四天王天
为友伴也。虽得最低之身者,亦可得乾闼婆身。
此等一切善男子之出家,有效而不空费,具效果8及实果。
六一 [五髻言:]“世尊记忆[此本生]耶?”
一九 大典尊经 二0九
-----------------------------------------------------------------------
长部经典二 二一0
[世尊曰:]“五髻!我记忆。其时我是大典尊婆罗门也。我为弟子示与梵天为
友伴之道;然,五髻!此梵行非导厌离、离欲、灭、寂静、神智力、正觉、涅槃之
法,唯是生于梵界之法也。然,五髻!我之梵行,是导究竟厌离、离欲、灭、寂静、
神智力、正觉、涅槃之法也。此是八支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
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五髻!此梵行始正是导究竟之厌离、离欲、灭、寂静、
神智力、正觉、涅槃之法也。
六二 五髻!凡十分了解我一切法之弟子,得漏灭9而无漏于现世自己现证心解
252 脱、慧解脱而住。非十分了解一切法者,或断五下分结,不再还来此世界,成为化
生者,于彼界得不还法于其处般涅槃。又非十分了解一切法者,或断三结,更于次
第灭贪、嗔、痴,成为斯陀含,一次还来此世,灭尽苦蕴。又非十分了解一切法者,
或断三结,成为须陀洹,离堕恶趣之法,必定到达正觉之位。五髻!此等一切善男
子之出家,有效而不空费,具效果及实果也。”
世尊如是说已,欢喜之乾闼婆子五髻,满足、感谢世尊之所说,敬礼世尊,行
围绕之礼而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21
千万不要抱着这样目的去修行,否则会很失望的,释迦牟尼自己都说智慧就是非智慧,是名叫智慧,大智若愚就是这样来的。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证得了"无所得"。所以不要为了做帝释天和梵天而学佛,因为抱着这样的目的终究没有机会做帝释天。
第2个回答  2012-12-21
:“世尊,何因缘故,如来现此希有之相?若无因缘,如来终不现希有事。”

:“世尊,何因缘故,如来现此希有之相?若无因缘,如来终不现希有事。”

现在讲水大。阿难!水的流性是没有一定的。所谓决之东流则东流决之西流则西流。它的流动和不流动都没有一定。如丰德城里的迦毗罗仙、圆轮仙,及即红莲花仙、海水仙等大幻术家。他们要求取月中的太阴之精,来配制幻药,故于月之十五夜,手执五方石所炼成之水精珠,在明月之下来求水。不求之时,是没有水;求水之时,水就有了。

阿难!若水是从月来,月在遥远的天上,尚能令珠出水。那么月经过的树林,亦应该吐流即出水,即随处都可以承月中之水,又何必等待方珠所承而出水呢?若林木不流水,那就证明水不是从月而降下。

若从珠出。则此珠中。常应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昼。

若说水从珠出,则这颗珠就应常常流水,何必等待半夜来接明月之水呢?

若从空生。空性无边。水当无际。从人洎天。皆同滔溺。云何复有水陆空行。

若说水从空来,但虚空之性无边,水亦应当无际,那就下从人间,上至天宫,皆同在滔滔大水之中,俱受沉溺之患了。怎还有水居、陆地和空行之分别呢

参考资料:因为有部典籍记载他已经往返娑婆八千多次了,他是国土就这里

第3个回答  2012-12-21
修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第4个回答  2012-12-22
佛法学习
点我名字,我空间主页(复制个人网址)上面有个三慧禅房的链接,就都有了。
阿弥陀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