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文学的看法 400字左右

如题所述

对于网络时代下的产物,那么它的影响力将不同归任何传统模式的影响力,网络的受众是面向整个国家甚至是世界,那么他的任何一举一动将会被世人看得非常清楚。它的诞生给了很多上网一族和学生青年一族打磨时光需找精神寄托新的选择。当在上班休息之余或当下班后不想赶上下班高峰而在办公室独自等待的上班一族来说,没有比在网络上打发时间更好的办法了,而这一批人主要又是80后,因而言情小说都市小说便成为了他们的最爱,使得他们能够有办法发泄自己的感情,是自己的精神不至于太冷漠。而对于90后学生一族或者说是青年一族,对于这一年龄段的人来说,感情世界会多会少都会有很多苦衷,因而他以从自己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网络上寻找网络小说,而且这一批人是一个热血沸腾很感性的人,他们易于让情绪随外界变化而转移,如果控制得好,这些因素可以成为自己的财富,如果控制得不好,因网络小说情节里男女主人公自杀而在现实生活中自杀的人也不在少数,因而这也是我们现代很多人强调的要让网络文学更加正面积极一些的主要原因。
同时,这样一种新兴文学模式,也可以带来很多商机,也可以按照普通的话来说是“养活一大批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网络文学的母网和子网上可以大量投入广告,那么这就变为了一个大众传媒的平台,从上面通过搭售广告使自己获得收益,继而把收益投入到创作文章上去,而广告投放商通过广告可以获得受众的青睐,使自己的产品销售得更好,那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但是,很多人看到有的大型网络文学网站火爆的人气,高额的利润,心里起了邪念。比如,在不久前一个年轻人看到盛大的起点网的文章点击率颇高,便想自己创办一个网站然后盗取起点中文网的文章,继而便开始实施,随着盗用的文章越来越多,他所建立的网站访问量也越来越大,随之广告公司便陆续找上门洽谈生意,自己获利几十万,后来被盛大发现并揭发。这也是网络文学缺乏法律约束的缺点之一。
但总而言之,我认为网络文学的诞生、发展,是现代化的产物,他可以使社会上人们在精神上找到共鸣,培养当代青年写作的水平,同时很多网络文学成为一些著名游戏的蓝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同时网络文学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很多网络文学作品主题不健康,不积极,很容易误导辨别能力低下的青少年,使之做出错误的事情;其二,恶意炒作也是破坏网络文学环境的一大因素,就像著名网络写手李寻欢所说:“写手们态度太过随意,文字太过粗糙,没什么高级题材,也没什么想象力,大多数都是平庸之作。”因此我们在未来一定要慢慢稳步的改变网络文学的环境使之变得健康。

展望未来新的岁月,我们希望网络文学能够贡献出更加好的作品,人们能够更加遵守网络规则,是网络文学成为能够抗衡与传统文学的另一种文学样类。

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a58c463f580216fc700afd16.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12
有一个专门搜集、整理有关网络小说理论的论坛 龙的天空,偏重于对网络小说的探讨,你可以看看

也可以前往说怪网, 有专门的网络小说理论频道,下面这篇文章就来自那里。

 当下的网络文学已
经深入大众生活的肌理之中。无论在地铁、公交车上,还是在咖啡馆和餐厅里,总能见到不少人拿着电子书阅读器、手机或iPad,
全神贯注地在屏幕上“翻阅”。在我国,网络文学已经走过了10多年的风雨历程,而在学界看来,它仍然像新生事物那样充满问号、争议不断,需要更为深入细致

的研究。近日,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南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在西藏拉萨举办了“网络与文学变局”学术研讨会,关于网络文学研究方法、发展问
题以及价值判断的探讨,又一次摆上了桌面。

  更多的包容,更切实的把握

  在诞生伊始,网络文学在学界可谓备受冷落,许多人将其看作“昙花一现”的短暂文化现象,认为其“几乎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而经过10多
年的成长,网络文学悄悄地走进了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景观。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欧阳友权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
2012年12月底,在我国5.64亿网民中,有网络文学用户2.33亿,其中网站注册写手约200万人。文学网站及移动终端每天的文学阅读超过10亿人
次。欧阳友权表示,网络文学所创造的巨大文化关注,“重构了足以表征一个时代的文学新语境”。

  面对网络文学“烈火烹油”的发展态势,学界仍然存有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声音。有人说,当下中国的网络文学还停留在“印刷文学的网络版”阶段,
与集视频和音乐等于一身的欧美电子文学、具有高度公众参与性的日本电子文学都有差距。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文学应是“充分利用网络特性进行原创的文学”,而中
国现在的网络文学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文学。

  与这些“严苛派”相对的,是一批主张宽容对待网络文学的评论家。他们认为,不管在理论上能否被概括和把握,网络文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实实在在地被当做文学作品来阅读”,成为了文学版图中不可或缺的图景。

  “如此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已不再是确定网络文学究竟是不是文学的问题,而是要认真研究网络文学的存在与传播方式、它的生产与阅读模式、它 对传统文学观念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作用等问题。”黑龙江大学教授马汉广认为,网络文学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讨论,它已经在文学实践活动中被 大众所认可。研究网络文学,需要更切实的把握和更多的包容。

  而他同时承认,在现实中,的确是任何一种现有的观念都无法完全把握网络文学这种形式,所以对网络文学的研究,不应仅仅针对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而更应通过这种研究,在当代文学观念的建构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对准出发点,关注团队研究

  随着网络文学的风生水起,一大批专家学者及团队投身于网络文学研究领域。而面对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网络文学作品,不少研究者心生“以有涯随无
涯”的感慨。由此,“对准出发点”,找准切入的角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中南大学教授欧阳文风就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龙迪
勇以叙事学方法阐述网络文学中的分形叙事作品,广西民族大学教授李启军从网络电影领域寻找网络文学的发展空间,都是很有意思的视角。

  就网络文学研究的基础工作而言,面对阅读量和知识结构的挑战,团队分工合作是一张有力的王牌。比如中南大学文学院的网络文学研究团队,10余年
来致力于建设网络文学数据库、编写《网络文学词典》、编纂网络文学编年史、进行汉语网络文学近5年的普查、编撰“网络文学100”丛书等一系列梳理整合工
作,发表研究论文数百篇,取得了丰硕成果。

  北京大学副教授邵燕君也十分关注团队研究的重要性。她招募热爱网络文学的学生组成研究团队,针对网络文学类型、网络文学网站、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网络文学重要作家作品等领域,做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工作。

  为网络文学提供“舒展”的生态环境

  加强网络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一直是业内经久不息的呼声。中南大学教授禹建湘指出,网络文学自发的“批评”,其随意性、娱乐性、炒作性在某种程度
上削弱了批评的力度和深度。与此同时,传统文学批评受制于固有的批评思路和批评视野,容易对网络文学进行“单向度”的批判,对网络文学新的创作范式往往无
所适从。这导致网络文学的研究处于前后失据的状态。

  而学者们也不无欣慰地观察到,近年来,批评界开始摒弃先前的“傲慢与偏见”,尝试深层面介入网络文学领域,频频开展与网络文学相关的活动,探讨
网络文学的价值与贡献。一些媒体也开辟专栏研讨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现状,但是现今和他们所期望的“开放而多元化”的批评生态,还有不小的距离。

  网络文学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概念,它与时代、生活、大众之间呈现出比以往任何一种文学样态都更为宽广和直接的关联。浙江理工大学教授金雅由此提
出,与之相应的网络文学理论研究也需要更及时的更新和更丰富的维度,使网络文学更好地伸展自己的人生触角,承担自己的文化使命,这也是文学理论面对新的文
学生态建设和发展的自身需要。

  鲁东大学教授何志钧同样强调,网络文学理论批评应当为网络文学维持一个相对舒展的生态环境。他指出,若是一味强调“规范”网络文学,恰恰是忽视
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文化精神上的差异,戕杀网络文学的“野性”。新世纪的网络文学生态建设,需要国人解放思想,更换思路,祛除传统偏见,正视网络文学
的经验事实,立足当下文化语境,客观地审视网络文学的现状和走势,充分理解网络文学独特的艺术思维、复杂的社会根因,从而促进网络文学生态建设。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第1个回答  2014-07-12
400个字给不了你,比你4个字吧,不明一文
第2个回答  2012-12-21
我挺看好的,就是虚拟性太强
第3个回答  2012-12-21
生活和语言的升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