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经常打架孩子会有什么心理影响?

如题所述

我接待了一位来访者,是一位妈妈在接到老师的电话,说是她孩子在学校跟别的小朋友发生了争执,然后吵着吵着就抽动晕厥了。老师吓坏了,赶紧给她打电话。后来她和老公一起把娃送到了医院,医生给出的诊断是“抽动症”。后来这位妈妈通过介绍来找到我,我了解后才知道,原来,他们夫妻俩,经常为了一些小事吵架。这位妈妈脾气火爆,她老公也不知道忍让,再加上还有一个爱搅事的婆婆,家里的关系可谓剑拔弩张,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闹。
可是父母作为孩子最重要的亲人,俩人一直关系不够好,还互相谩骂,指责,甚至拳打脚踢,恶语相向。孩子的心理肯定也不好受,由于孩子太小,不知道怎么排解心理情绪,一直压抑着,时间长了,孩子的心理防御会转化成躯体方式体现出来,于是就出现了抽动症的症状。其实,有些孩子的这种情况根本不是身体上的疾病,而是需要心理疏导。
通过以上这个案例可以发现父母打架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如果父母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可能导致孩子成年后更容易罹患心理疾病。夫妻之间经常吵架,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达32%,父母争吵比离异带给孩子的伤害更大,而且这种伤害像是种慢性病,内隐,且病程漫长。

下面我就和大家聊一下,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打架给孩子会造成哪些影响。

第一、孩子比较容易焦虑多疑
父母家暴过程中,往往会丧失理智,说许多尖酸刻薄的话,甚至粗话、脏话,有时甚至大打出手。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不仅会给孩子带来恐惧感,更严重的是容易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会分开,他们不要自己了”,让孩子丧失基本的安全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家庭的态度,无疑会影响孩子。如果父母之间天天争吵不断,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应有的安全和温暖,孩子感受不到家的温馨,很容易丧失对婚姻的美好期待。有研究表明,经常面对家庭“战火”的孩子,容易焦虑多疑,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长大后可能对建立亲密关系感到恐惧,尤其对将来的婚姻产生恐惧。
第二、掌控不了自己的情绪
父母之间家暴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控制不住情绪,孩子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之下也会变得脾气暴躁,产生暴力倾向。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在家里面对暴力,无法反抗,就会产生让自己变得强大再去欺负比自己弱势的群体,产生欺软怕硬的心理。一方面就是学习父母的这种暴力行为,可以说孩子已经麻木了,并不会意识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第三、压抑自己,不敢表达自己
很多父母吵架打架,都会迁怒于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一看到家长就感到害怕,不敢跟家长说话,甚至不敢靠近家长,变得唯唯诺诺。不仅不敢跟父母提要求,也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不论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论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样长期的压抑下,孩子慢慢会变得焦虑、抑郁、懦弱等等。
有一位女士来访者,她的父母在她小时候经常吵架和打架。几乎每次打架都是因为她。目睹了最亲爱的人不断上演互相伤害的画面,给她内心的创伤可想而知。她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因为她不喜欢与人交往,也不大合群。最要命的是,她经常无意中的话就在不知不觉中把人给伤了。倒不是她说的话有多刻薄,而是她的语调和她所要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我们曾说过,一个人说话时,她传达给对方的意思里,文字只占7%,语调却要占到38%。因为这个缺点,她在大学时只跟宿舍的人来往,也没有男朋友。后来结了婚,幸亏老公能包容她这个语调伤人的问题,但也争吵不断。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主要对象。父母争吵,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如上两个案例中的心理负面影响。而且会导致孩子无法形成正确的人际观,他们从小就没有学会正确的交往技巧,自然就无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很可能会在未来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上不断受挫。
长期生活在家暴环境中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两个情况:一种是自卑,不愿或不善与人交往,有的甚至将自己封闭起来;另一种就是孩子的是非观念模糊,认为只要自己够横、够强势,就能让别人听自己的。而且这样的孩子内心会非常缺乏安全感,甚至在心中留下阴影,成年后也难以抹平,会对婚姻更容易失望和恐惧。
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完全不能发生任何争执。有时候,父母之间发生建设性的冲突是为了明确边界,释放情绪,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坦诚告诉孩子,大家有意见不一致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没有两个人能在所有的事情上完全意见一致。如果彼此的争执无法以和平的态度进行讨论,变得激烈起来,也无须自责。可以坦诚的告诉孩子自己争吵后的不开心,可以告诉孩子“这次争吵使我很累,有些失望。”或者告诉孩子“你爸爸/妈妈有自己的看法,那都是为了我们好,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不赞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说:“你爸爸/妈妈很不讲理,他使我很累。”更不能在孩子面前批评、责骂对方。如果自己情绪崩溃,哭了,也可以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情绪表达,所有人都会有难受的时候,当情绪达到一定程度,眼泪就会掉下来,没关系。当彼此冷静下来后,彼此虽然可以坚定自己的立场,同时也要为自己的情绪向对方道歉。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明白:首先,激烈的情绪是不对的,是需要道歉的。其次,激烈的冲突也可以处理,无须惧怕。这样当孩子自己面对冲突时,他就懂得如何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以通过轻度或中度的含有妥协以及相互支持的冲突而获得成长。当然,上面提到的都是权宜之计,最根本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和家暴。切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