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同胞期盼近多少年的三通

如题所述

时光流转,直至1979年的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如同早春里的第一股暖风,吹过了海峡,吹皱了一澜死水。正是在这份饱含手足深情与民族大义的政治文告里,大陆方面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并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三通”的概念由此创生。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大陆方面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公开发表谈话,表示随时准备与台湾有关方面就两岸通邮、通航、通商问题进行协商,并为两岸“三通”提供一切方便。1979年2月,大陆邮电部门率先开办经第三地对台电报业务,3月又开办了对台长途电话业务,5月、6月先后开始受理寄往台湾的平信和挂号信函业务(均经香港邮局转寄)。1979年以后,大陆方面向台湾产品开放市场,主动派出大型采购团赴香港采购台湾产品,并开放台湾工商企业来大陆投资,设立代表机构,开展业务。 春天的脚步是无法阻挡的,骨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 一位曾发起“老兵返乡运动”的台胞在1982年取道香港进入大陆,从广州、上海辗转回到故乡舟山。“没回家前,自己常做一个梦。梦里就是这么搭飞机、火车一路回家,最后看到妈妈,放声大哭,然后就被太太摇醒。”老人的回忆浓缩了多少人的情感,也以鲜活的事实呼应了《告台湾同胞书》中所指出的:“任何人都不应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 1987年,台湾当局终于作出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受到了大陆方面的欢迎。由此,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隔绝状态终被打破。此后,尽管两岸关系发展历经坎坷,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从无到有、由暗转明、从小到大、由浅入深,涓涓细流汇成了滚滚洪流。随着两岸交流交往的不断扩大,经贸依存度不断提升,“三通”议题凝聚了两岸主流民意,经过不断累积的实践经验和充分准备,实现两岸直接“三通”成为时代最强音。 

2008年年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签署的有关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的三项协议正式生效。两岸“大三通”正式起航。两岸同胞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双向“三通”全面实现,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两岸“三通”将增加两岸政治上的互信度,可搁置争议,消减敌意,增强民族凝聚力;经贸和民间交流也将进一步加强,更主要的是有利于促进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站在“三通”实现的今天,寄托乡愁的那枚小小邮票,将更快捷地将“在这头”的“我”和“在那头”的“母亲”紧紧相连;那张窄窄的船票将不再用来思念“新娘”,曾经使两岸同胞咫尺天涯的海峡,将成为两岸贸易的“黄金海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