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8年东莞文化已建成基础设施简介

要的是简介啊
急!急!!急!!!

  近年来,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还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禁毒先进单位、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篮球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也已通过验收。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5)
  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以山地、丘陵、河道、园地、农田林网等防护隔离绿地组成伸入城市内部的绿楔。规划市区2015年绿化覆盖率不小于50%,规划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0.07平方米/人。
  规划2010年市级公园13座。另有同沙郊野公园、绿色世界公园、东莞植物园和水濂山郊野公园等郊区公园和保护区。
  规划确定的八大城市对外通道为:东北新温塘通道、东部莞樟公路通道、东南规划南外环路通道、南部莞长公路通道、西南石鼓立交处通道、西部北环公路通道、西北部莞穗大道通道和北部环珠三角高速公路东莞段通道。规划确定了各通道的具体景观建设要求,力求创造各通道不同的景观主题。
  规划根据河道、黄旗山楔入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自然丘陵、绿地等创造和建设六条切入市区的楔形绿带,使城市形态与自然形态有机结合。楔形绿带必须严格控制和保护。

  旧城区规划分为三大片区。
  (1)运河东片区用地168.5公顷,以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游览休憩为主。在西正路和向阳路之间,结合原有迈豪街、同德街及文化广场,加以补充完善,形成商业步行区和文化娱乐中心。
  (2)运河西片区用地172.8公顷,该区以传统风貌的商业服务业为主要功能。结合原有大西路、中兴路、和平路、中山路等骑楼商业街,加以完善,形成商业步行区。
  (3)桥南片区:用地125.40公顷,该区以居住为主。

  旧城区道路分为市级主干道、区内主路、次路、支路四级。规划主干道间距 600米左右,次干道间距300米左右。主次干路相互联通,形成网络。环绕旧城区形成内外两条环路,其中外环由沿江路-可园路-金牛路-罗沙路等道路组成,主要担负旧城区过境交通组织;内环由下关路-向阳路-新芬路等道路组成,担负旧城区内部的主要交通组织。
  考虑市内车辆和外来车辆临时停放的需要,旧城区停车场采用小型分散布置,停车场位置选择要顺应主要交通流向。规划按每人0.9M2设置公共停车场,旧城区共设2700个公共停车位,分为28个停车场,其中运河西区11个,运河东区14个,桥南片3个。
  旧城居住区住宅分为一类住宅、二类住宅、三类住宅和特色建筑四类。规划确定了分类改造和控制的具体指标。在各类住宅区中的破旧危房应拆除,不准许就地翻建,原基地改为公共绿地或停车场用地。

  规划逐步全部搬迁旧城内有污染和与居住混杂的工厂。市粮食仓库及其加工厂占地2.11公顷,改建为特色游乐城。人民医院南侧东江大堤外仓库,规划迁至龙湾港库区,原址作东江公园。船闸公园西南侧东江大堤外的生产资料公司仓库和医药保健品仓库,规划将其分别迁至龙湾港库区和篁村外贸库区,原址作为绿地。船闸公园西北、运河西岸的二轻仓库,规划将其迁至篁村外贸库区,原址改建住宅。东莞大桥桥洞内的仓库和商店,严重影响交通,规划将其迁出,原址改造为绿地。
  规划在西正路和向阳路之间,综合现有迈豪街设置商业步行区。充分利用周围原有商业设施,新建一批3~5层的商业建筑,将专业商店集中,组成专业街。
  修缮大西路、中兴路、和平路、中山路等三十年代前后建成的传统商业骑楼街,维护其传统商业风貌。振华路由于交通原因道路须拓宽至23M,两侧原有三层破旧商店均须拆除、改建为6层新商业骑楼街。
  规划尽量利用原有文化设施,在各片区各设一处文化馆,作为大众化文化娱乐场所(包括片区级青少年及老年活动中心)。在文化广场东面的街坊内,利用原有一组富有特色的住宅(同德街5巷18、11、12、15号,新芬路23、25号)改建为民俗博物馆,用地0.25公顷。
  规划将体育学校迁至同沙。运河东区原游泳场向南扩展,用地面积21494㎡,除保留游泳馆、跳水池外,补建标准池、比赛池和看台。在人民公园内的蓝球场和大型运动场仍保留,远期拟将大型运动场迁出,原址改为绿地。运河西区在洲面坊路和光明路转角处设一处运动场,面积17347㎡,内设三百米环形跑道,篮、排球场和游泳池。桥南区在滨河路旁东莞大桥南侧设一处运动场,面积9021㎡,内设三百米环形跑道及篮、排球场。游泳场设在闸门公园北面,滨江路东侧,内设儿童池及标准池,面积5686㎡,以及三百米环形跑道及篮、排球场。

  重点保护片区。划定四个保护片区分别实施重点保护。并对一些重点文物进行妥善保护。
  1、西城楼保护区:规划要求重点保护。以城楼中心为圆心,半径50米以内为绝对保护区,区内开辟广场进行绿化,严禁设置任何建筑物;半径50~80米内为景观保护区,允许建高度12米以下的建筑;半径80~150米范围内为环境保护区,不允许新建高层建筑。
  2、可园保护区:可园本身为绝对保护区,可园内建筑物及景物(包括树木),不得变动更改;景观保护区范围北至下关路,东至可园东墙外14米,南至高架桥。原有水塘要保护。可园东墙外14米内须植树绿化,不得修建任何建筑物或构筑物。可园至高架桥范围内不得建任何建筑物,并须对高架桥进行垂直绿化美化。在西至珊洲河及东江南支流,北至大西路、振华路,东至运河西路,南至高架桥以内为环境保护区,不得新建高层建筑。
  3、金鳌洲塔保护区:以金鳌洲塔为中心,四周各控制300米为景观保护区。保护区内河堤路西侧只能修建四层以下建筑;河堤路外侧不得设置任何建筑和构筑物,以绿化为主,可以设置临时性的游览服务设施。其四周800米内为环境保护区,不得新建高层,建筑各路段须注意塔轮廓的显露,使金鳌洲塔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显示其控制地位。
  4、同德街特色民居保护区:同德街5巷11、12、15、18号及新芬路23、25号,形成了一个特色民居群。规划考虑辟为民俗博物馆,并划定为保护区。可按其原样进行修缮,周围改建或新建的建筑注意与之保持协调。

  重点保护街区。规划将大西路、中兴路整条街区设为景观保护区,区内质量较好的如大西路3~6号、34号、36号;中兴路24号、28号、30号、32号、38号需绝对保护。有些年代久远、破损较严重的,可依其原样翻修;若拆掉重建则必须按照整条街的建筑风格、材料质感及规模大小新建。在街道上视野内不得出现影响街道风貌的建筑,街道上的一些设施尽量做到古朴自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30
【东莞水利】

东莞全市面积2465平方米公里,境内96%属东江流域,东江干流在市境北边自东向西横贯而过,经企石至石龙,过境河长32公里,在石龙头分北干流与南支流。北干流由石龙经石碣、高步、中堂,于麻溺爱镇大盛注入狮子洋,河长41公里;南支流经峡口、樟村、莞城、道窖、沙田,于泗盛注人狮子洋,河长42.7公里。
东莞水资源丰富,除境内多年平均年迳流总量19.94亿立方米外,还有东江年迳流量平均为255.7亿立方米,为全市工、农业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提供丰富资源,但亦给沿江43万亩农田带来洪涝之患。
东莞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雨量1769.5毫米,最大年雨量2394.9毫米,最小年雨量972.2毫米。在汛期雨量特别集中,占全年总雨量80%以上。雨量分布呈"双峰型":主峰出现在5-6月,称"龙舟水";次峰出现在8-9月,"白露水"。夏秋两季常受台风侵袭并带来暴雨暴潮。
东莞---深圳供水工程于1965年建成,从桥头取东江水途经桥头、常平、清溪、樟木 头、塘厦、凤岗等镇输水至深圳、香港,供水路线在东莞境长64公里,经三次改造,目前 年供水能力达108亿立方米,其中香港72.86亿立方米、深圳12.43亿立方米,东莞宝安沿 线22.71亿立方米。成为香港、深圳和东莞沿线乡镇的主要水源。

【东莞电力】

概况 东莞电网从单一电源到多环供电。电压从60年代初的35千伏到70年代初的110千伏,从80年代初的220千伏到90年代末的500千伏超高压电压供电。省大电网的建设保障了东莞经济高速发展的能源需求。

供电量大幅度增长 在"九五"计划5年间,供电量累计595.15亿千瓦时,比"八五"期间的225.78千瓦时,净增电量369.37亿千瓦时,平均每年以21.56%的速度递增。其中,1998年年供电量突破百亿千瓦时,成为广东省第三个年供电超百亿的地级市。2000年的供电量为178.03亿千瓦时,比"八五"期末的1995年年供电67.53亿千瓦时增长2.64倍,净增电量和网供电量均居全省首位,线损率则由1995年的9.31%降至2000年的5.04%。

【东莞通讯】

邮政通信
1998年,国家对邮政电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实施邮、电分营,东莞市邮政局于同年11月建立,成为独立运行的经营主体。分营后,通过体制改革、管理创新、科技进步和强化经营,邮政通信的网络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市邮政现有固定资产净值2.83亿元,员工1541人,下设11个专业分局、公司、生产科,29个镇区邮政分局,开办邮递、金融、集邮、电子邮政信息和其他业务等五大类数十项邮政业务。全市邮政服务固定网点总数达到517个,平均每一固定网点服务面积为4.77平方公里,服务人口为12467人(含外来暂住人口),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基本实现用邮不出管理区。全市邮路达到118条,单程总长度3320公里,邮运车辆共188辆,邮运能力224.6吨,实现市-镇-村邮路汽车化和全市583个村报刑投递到户。一个覆盖全市各镇区的实物传递网、邮政金融网已具规模,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建设已在全市铺开。"九五"期间,全市邮政业务量年均增长17.61%,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4.66%,分别累计完成553亿元和13.69亿元,为"八五"的2.29倍和3.68倍。2000年,邮政业务量15783.57万元,业务收入40017.95万元,收支差额12052.44万元,劳动生产率年人均23.13万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位于全国地级市局的前列;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分别比1995年增长2.25倍和3.01倍。

电信
1996∽2000年,东莞市电信高速发展,电信固定资产净值由1996年的18.7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5亿元,年均增长7.5%,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996年的48.08万元/人年,上升到167.70万元/人年,年均增长36.6%。至2000年底,全局职工239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32人,占总人数的30.5%;公司设有职能部室9个,镇区电信分局及专分局32个,营业网点54个。2000年,电信业务总量40.14亿元,业务收入36.34亿元,比1995年分别增长2.6倍和2.4倍。

经过五年的努力,东莞通信能力日益增强。电话主线普及率为5104%,全市现有程控电话交换局21个,在用长途电路64438路,全市拥有用户电话7812万部,实现了电话交换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数字数据网和分组交换网,实现了居民打电话不出管理区的目标。五年来,先后向社会推出了IC(智能)卡、IP电话、200、800业务,一线通、汇线通、DDN、分组交换、视聆通、国际互联网、传真储存转发、电子邮箱等多种新业务。通信技术朝着宽带化、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个人化的方向发展。

移动通信
概况 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东莞分公司(以下简称东莞分分司)为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在东莞的分支机构,于1999年1月15日正式注册,其前身是东莞市邮电局移动通信分局。

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移动通信(香港)有限公司在内地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香港)有限公司于1997年10月22日和23日分别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公司有广东全球通、广东大众通、广东本地通、神州行、岭南持等五个品牌。在移电电话新业务的推广上,推出了包括主叫显示、呼叫转移、呼叫限制、呼叫等待、国际漫游、短消息、WAP、1258中文秘书、全球通IP电话、会议电话、数据与传真等十几项新业务。

网络优化 为了能够提供优良的网络,公司注重在搞好网络工程建设的同时进行网络运行维护和优化,,建立了实时鉴控为基础的故障闭环管理体系,和以本地网为整体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使维护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为更好地利用网上资源,定期开展无线网络配置调整和小区参数调整,及时制定中继电路和链路调整方案,提高中断设备利用率,降低了电路和链路负荷以及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并继续尝试在局数据和公共知数方面入手,提升网络质量水平。
加强室内信号覆盖工作,确保电梯、停车场、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100%覆盖。干线公路、铁路要实现连续函数的全覆盖,保证客户打电话不掉线。网络的各项指标位于全省中上层次的水平。

移运通信业务迅猛发展 1996年底公司移动电话用户数为8万,1997年底为12万,1998年底达到24万户,1999年7月,用户数达到38万,1999年底,达到45万户,2000年8月移动电话用户数突破80万户,2000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100万户,东莞紧随广州、深圳之后,成为全省第三大的移动用户地区。东莞也成为全国第一个移动用户超百万的地级市。2000年,东莞分公司继续大力拓展移动电话市场,加快新业务的开发推广,"神州行"预付费储值卡的推出大大刺激了低端用户的入网消费。1860客户服务系统有人工、自动、1861话费查询共150条线,系统内有较为完善的业务功能。

中国联通
概况 中国联通东莞分公司成立于1997年10月,实现由提供单-业务的GSM移动电话运营商到提供多种电信服务的综合电信运营商转变。目前东莞联通资产达8.6亿元。

网络建设 中国联通东莞分公司目前正在运营的有GSM移动电话、无线寻呼、193长途、IP电话及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五大类业务。CDMA移动电话网也在积极筹建,预计在2001年内投入运营。

【东莞交通】

概况 "九五"期间(1996∽2000年)东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公路网络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重于从增强发展后劲出发,确立起构建高速公路、迈向现代化的公路发展新思路,实行渐进发展的跨越发展同步建设的新模式。一方面把现有三级以下标准的公路按照一、二级的标准加以改造配套完善,另一方面,启动以高速公路为龙头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已有13个镇(区)通高速公路,形成了一个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架,各镇均有联网公路联通的快速公路交通网络,把国道、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连成一体。特别是虎门大桥于1997年6月建成通车,东莞已成为沟通穗、港以及珠江两岸和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的交通枢纽。

公路高速化 五年来,全市总投资28亿元用于公路建设。先后完成了天水线凤岗天堂围路段和平蛇线凤岗官井头至油甘铺路段等一批改造扩建工程项目,完成了107国道、莞长公路、莞樟公路、东深公路等"三化"配套工程项目。广深高速公路其中有47.5公里东莞过境,并自行策划、自行投资、自行组织建成全国第一条地方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公路第一、二期工程41公里路段。四级公路562.8公里。为全国公路密度最大的地级市。

站场上等级 "九五"期间,加大了公路运输站场的建设和管理。制定《东莞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投资近1.5亿元建设长安汽车客运站、虎门客运总站、石龙汽车客运站等一批上等级的站场枢纽。并通过整顿清理,撤消了8个建设档次差、设施不齐全、设置不合理的简易站场,促使其整体上等彖,上水平。到2000年底,全市共有客运站场57个,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分别比1995年增加32%和46%。其中一级站场1个,二级站场3个,三级站场3个,四级站场9个,简易站场26个,专线发车点15个。站务量为日发班次3550班,日过往班次580班,2000年日均发送量124500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1%。

港口码头集约化 1997年虎门港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对外国籍船舶开放的港口。确定以开发虎门港为龙头建设港口城市的发展战略,虹加快东莞新港(龙湾港)的建设。到"九五"期末,虎门港已建面2000吨级至35000吨级泊位11个,设计通过能力600万吨。同时还有东莞港、石龙港和中堂、望牛墩、麻涌、新民、洪梅等一批水路进出口货物装卸点。2000年底,全市拥有港口企业码头单位38个,泊位综合通过能力2145万吨,比1995年减少13.7%和增加51%。

水陆交通运输 "九五"期间,积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不断优化运力,更新车型,提高经营服务水平。到2000年底,全市拥有营运汽车63059辆,比1995年增加55%。其中营运货车56590辆,10.1万总吨,分别比1995年增加50%和25%;营运客车6469辆,11.9万客位,分别比1995年增加115%和103%。全市拥有港澳船舶144艘,69243吨,比1995年增加87%、46%。实现了全市镇区通公共汽车,拥有143条长途客运线路,最远客远线车程达1800多公里。运输市场的繁荣兴旺,带动运输生产连续保持上升势头。2000年全社会客运量完成3.07亿人次,比1995年增长200%;客运周转量100.05亿人公里,比1995年增长123%;货运量完成4016万吨,比1995年增长68.4%;货物周转量完成30.8亿吨公里,比1995年增长140%。港口货物吞量完成746万吨,比1995年增长132%。

城市公共交通 1991年,成立市公共汽车公司及1994年成立二运出租小汽车公司,东莞才开始出现公共汽车公司和专业出租小汽车服务。但到2000年,全市已拥有18家市、镇属公共汽车公司,公共汽车835辆,25091座位;拥有18个专业出租小汽车公司,2928辆出租小汽车,14620座位。市公共汽车总公司担汉市公共交通运输的主角,属下有城区、万江、大岭山、黄江、中巴等五间分公司,拥有冷气大中巴士、普通大巴士、双层巴士等各类营运车辆517辆,43条营运线路,服务遍及全市32个镇区,通车里程达1300多公里。

公路运输 2000年底,全市拥有营运汽车63059辆,比1995年增加55%。其中营运货车56590辆,10.1吨,分别比1995年增加50%和25%;营运客车6469辆,11.9万客位,分别比1995年增加115%和103%。全市镇区都通公共汽车,拥有143条长途客运线路,最远客运线车程达1800多公里。运输市场的繁荣兴旺,带动运输生产连续保持上升势头。2000年全社会客运量完成30.7亿人次,比1995年增长200%;客运周转量100.05亿人公里,比1995年增长123%;货运量完成4016万吨,比1995年增长68.4%;货物周转量完成30.8亿吨公里,比1995年增加140%。

到2000年,全市共有汽车维修企业913家,比1996年增加81.9%。客运站场57个,比1996年增长28%。运输服务业289家,比1996年增加964%。

经过5年的培育,运输市场基本上形成旅客运输、货物运输、汽车维修、搬运装卸、运输服务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紧密地融入到人民的社会生活当中,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2个回答  2008-06-02
好东东,谢谢
第3个回答  2008-06-0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