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正臣不忠另投他国,父不慈子不孝远走他乡

求这个典故的出处,以及故事。谢谢。

君为臣纲,国君为官员和百姓在治国安邦、敬天爱人和礼教等方面处处作出榜样和表率,君臣相互有忠爱之义,国君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臣子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易经·师卦》云“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必乱邦也”,作为一国之君,有君德方有君位,有道明君国家社稷之大幸,百姓万民之福气。这里的君不单独指皇帝国君,也不是常规我们所理解的忠君思想。在一个城市里,市长和各部门的官员就是我们的君,在企业里,我们的领导和我们的部门上司就是我们的君,企业领导能为员工下属之衣食住行着想,员工必然心怀感恩,员工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壮大努力工作,爱企如家,此乃君臣之义。相反,如果君不正,则臣不忠,这也是我们国内一些企业不能够基业常青和员工频繁跳槽的原因之一。 父为子纲,父亲在家庭中一言一行能处处为子女作出榜样,常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易经卦辞》云:“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所以作为父亲,是家庭的榜样,父亲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孩子在幼儿时期,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父亲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过。父慈方得子孝,其根本也就在这里。现在经常在新闻媒介上看到儿子不孝养老人,甚至丧失人性,对父母血腥残杀,有相当部分的原因在于我们身为人父对子女缺乏家庭教育造成了这种惨剧。父子有亲乃人自然之天性,对长辈父母能够常常践行孝道,对子女慈爱有亲、教育有方,对朋友六亲眷属有觉有情,常行仁德之事,为子女积阴功,后世子孙必然受到祖先德行之庇护,孔子后世子孙到现在已经有七十几代,孔府后人家道兴隆、百世不衰,孔子的德行荫及子孙万代,此为父为子纲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这段话说白了呢就是上位者不谋其政,那么手下人就各奔前程。为国君的,不忧心国政,昏庸无道,那么他的臣子就必然离他而去,投奔他国。做父亲的如果不慈祥,宽厚,那么他的子女就会离开他,远走他乡。因为古代宣扬“三纲”“五常”臣子必须忠实,子女必须孝顺。所以这段话以国和家一大一小两个主体来说臣子和子女离开他们是有原因的。以前在说书什么的经常可以听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