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M2,M3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M1:狭义货币供应量是指流通中的现金(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和狭义货币相对应,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交易货币(M1,即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M3:M2加上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国经济中,一定时期内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存量。货币供应量可以按照货币流动性的强弱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即M0、M1、M2、M3、M4等。

货币供应量的初始供给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这种基础货币经过商业银行无数次的存入和支取,派生出许多存款货币,使其出现多倍数的货币扩张。

货币供应量的多少,与社会最终总需求有正相关的关系,所以中央银行通常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保持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的基本平衡,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基本任务 。

扩展资料:

M1的结构:

M0是我国居民消费品购买力实现的主要媒介手段,对全国零售商品物价指数产生重要影响;其余的活期存款部分是生产资料市场购买力的主要媒介,与生产资料价格水平和工业生产情况都有密切关系。

M1是经济周期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先行指标,对M1的严密监测与调控对抑制通货膨胀和实现经济的健康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20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口径可以把货币供给划分为:

M0 (现钞):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M1 (狭义货币):M�0�20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

M2 (广义货币):由M1加上准货币构成。 准货币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我国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口径,把货币供给层次划分如下:

M0 =现金

M1 =M0 +活期存款

M2 =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M3=M2+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方法:
 
尽管货币供给量的货币并不完全由政府(中央银行)决定,并不完全等同于政府印刷的钞票,但是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强有力地影响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供给主要通过下述三种方式。

1.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在金融市场上,中央银行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其中主要是各种政府债券。买进或卖给出有价证券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买进有价证券,把货币投入市场,从而增加货币量。卖出有价证券,使得货币回笼,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

2.调整贴现率

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方式。当商业资金不足时,可以用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到中央银行要求再贴现,或者以政府债券或中央银行同意接受的其他“合格的证券”作为担保来贷款。再贴现与抵押贷款都称为贴现。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进行这种贴现时所付的利息率就称为贴切现率。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使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这样就可以增加它对客户的放款,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相反,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使商业银行资金短缺,这样就不得不减少对客户的放款或收回货款,贷款的减少也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

3.改变法定存款准备率

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准备金的比率,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变动准备金率则可以通过对准备金的影响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假定商业银行的准备率正好达到了法定要求,这时中央银行降低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产生超额准备金,这部分超额准备金可以作为贷款放出,从而又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货币供给量。相反,中央银行提高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原有的准备金低于法定要求,于是商业银行不得不收回贷款,从而又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减少货币供给量。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工具外,中央银行还有其他一些次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例如,道义上的劝告,即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投资业务进行指导,要求商业银行采取与其一致的作法。这种劝告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也能起作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5-20
秘密关卡的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