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好故事!急,作业啊!

说明司马懿善施计谋的!速度啊!

祁山对战
史书中记载司马懿的军队是靠陇西粮食补给。《晋书》同《三国志》总体一致,都是司马懿解了祁山之围,使诸葛亮最终因为粮食耗尽退兵。但与裴注引用的《汉晋春秋》,相持阶段的战况,有较大差异。
《汉晋春秋》称诸葛亮打败了郭淮、费耀,抢收了些粮食,《晋书》记载诸葛亮没能抢到粮食,《汉晋春秋》关于这次战斗的记载是矛盾的,费耀已经被司马懿命令留守上邽不可能同郭淮与诸葛亮交战,《晋书》中司马懿赶到上邽阻止诸葛亮抢粮成功,那里是粮食主产区。诸葛亮在祁山附近打败魏军抢到少量粮食是可能的,但是没有影响司马懿主力部队的粮食供应,也没改变蜀军缺粮。
裴注是宋代裴松之对《三国志》的补充,其引用资料也并非全无错误,如他所补的‘郭冲三事’,被证明历史时间完全矛盾。《三国志.曹爽传》里写‘宣王知,曰:"范画策,爽必不能用范计。"讲司马懿说曹爽不会用桓范的计策;裴注引用变成蒋济说:“爽必不能用”[52]等。
空城计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受挫,安排各路人马退回汉中,正待自己抽身之际,司马懿大军出现在城外几十里处,诸葛亮急中生智,玩了一手“空城计”,把司马懿吓跑了。
而正史中,街亭之战发生在228年,司马懿正远在宛城一带破城斩孟达,不可能出现在街亭或西城[53]。

司马懿题跋立像[54]
从《三国志·诸葛亮传》[55]也可以看出:(1)街亭之战时,蜀军主帅是诸葛亮,魏军主帅则是张郃。(2)诸葛亮只是“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并未搞过什么“空城计”。魏军主帅是张郃。而《资治通鉴》:“(就在街亭之战爆发的)太和二年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当诸葛亮率众与张郃拒战于街亭之时,司马懿远在数千里以外的洛阳。
“空城计”源自《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里,一段郭冲讲的故事,史学界称其为“郭冲三事”。
这个郭冲是诸葛亮的粉丝,编的故事大多主观盲目。此段更是于史不符、于理不合,十分荒谬。且司马懿真得到这样的机会,麾下十余万大军把他围住;派几个弓箭手远程放箭,甚至派一小队侦察一下,都可以拆穿的把戏,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绝不至愚蠢和胆怯到“扭头就跑”的地步。
诛曹爽
司马懿平定曹爽乱政也是挽救曹魏政权,维护曹芳的皇位。嘉平之变后司马师兄弟也没有掌权担任要职。
最初曹爽只是专权跋扈,削弱其他贵族的地位,剥夺他们的祭祀荣誉,四处侵吞(侵占洛阳和野王典农的数百顷产业,向州郡索取官物),固执发动对蜀国的战争导致死伤惨重、关中虚耗。
而曹爽篡位的企图也表现的愈加明显,他的衣食和仪式排场几乎和皇帝相同,皇宫御用尚方器物充斥其家,自行从宫中取曹睿的才人到自己府中,甚至到了伪造诏书,霸占皇帝的才人,擅自取用太乐乐器,武库禁兵。后来还把郭太后迁居冷宫囚禁,派遣亲信监视小皇帝。郭太后、刘放、孙资等过去有权势的,都相继被他废黜。得罪过曹爽的官员,如卢毓、傅嘏等都因小事而被罢免。司马懿早就回家养病,也被曹爽派亲信刺探。后来卢毓审理曹爽党徒,了解到他们谋反篡位准备在三个月内行动。【曹爽不是《三国演义》中的窝囊废,他带兵伐蜀、专权乱政,也是野心勃勃、专横跋扈的权贵。】

[56]
司马懿也曾表示不追究曹爽,并给他送去食物。但曹爽集团与各派系都有矛盾,更无百姓拥护,曹爽专权期间得罪的人太多,朝议最终处死了他。参与朝议的有各派系代表,郭太后、蒋济、高柔等。曹操担任丞相时、魏公的权势比司马懿这时要大得多,依然要受到朝议的制约,他要恢复肉刑,但是朝议多数人反对,曹操也只能暂时放弃。司马懿更是不能不接受朝议。曹爽倒行逆施、打击压迫其它派系。在《三国志》中,详细记载了曹爽如何乱政,准备篡位,以及朝议将他处死的经过[57]
辞封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本纪注解,孔衍汉魏春秋曰:诏使太常王肃册命太傅为丞相,增邑万户,群臣奏事不得称名,如汉霍光故事。太傅上书辞让曰:“臣亲受顾命,忧深责重,凭赖天威,摧弊奸凶,赎罪为幸,功不足论。又三公之官,圣王所制,著之典礼。至于丞相,始自秦政。汉氏因之,无复变改。今三公之官皆备,横复宠臣,违越先典,革圣明之经,袭秦汉之路,虽在异人,臣所宜正,况当臣身而不固争,四方议者将谓臣何!”书十馀上,诏乃许之,复加九锡之礼。太傅又言:“太祖有大功大德,汉氏崇重,故加九锡,此乃历代异事,非后代之君臣所得议也。”又辞不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21
古时候,诸葛亮死后,很多人都想要他的兵书。司马懿找到了,就看了起来,看到最后一页时,司马懿发现那里写着一行字:司马懿,你死定了。司马懿立刻倒下。原来,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看书时有一个习惯,翻书时,司马懿要先把手指放到嘴里舔一些唾沫,再翻书。于是,他弄了些毒沾在兵书上,司马懿不知不觉地就把毒吃了进去。追问

描写司马懿好的故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