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对成长没有利

我们要开辩论赛o(︶︿︶)o 题目是:挫折对我们的成长有利无利我们是反方。跪求一些关于此的适合反方的事例、问题等,谢谢!

我方认为,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是基于三个理由。第一,我方认为,逆境增长人的理念与知识,当我们发现,这条路我们走错了,我们就多知道一条错的路是怎么走的,所以我们人生的见识以及种种的经验就更丰富了。第二、我们认为逆境拓展了人的视野及格局,当我们发现,这条路比我们想象中走得更困难的时候,下一次我们做的那种预期将会做得更高,我们做得准备将会更多。一个人如果预期他三分钟完成一个问题,结果他花了八分钟的时间,下一次他就会做八分钟的准备。第三,我们认为,逆境有助于刺激我们的潜能,在路上我们有风险,有了挑战,我们才会激发出我们原来自己也想像不到的这种能力。在心理学上来看,孩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老师对他在高于预估的能力上挑战,发展的结果是更美好的。

现代的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让其顺利成长,几乎没有经历任何磨难,适应力从何而来,遇到挫折又怎能输得起呢?

有一名老教授的儿子,从小学到高中不仅学业一直名列前茅,其他方面也甚优,他从来就没输过。然而上了重点大学之后,在众多的尖子生中很难再独占赘头,他输了,但没有输得起,就因为考试分低,学校要他留级,他就离校出走了。某市重点高中高考落榜的学生中有四名服毒自杀,后因抢救及时才获救。我们都还记得曾经活跃在诗坛上的青年诗人顾成,仅仅因为感情上的一点挫折,就自杀了,一颗绚目的流星就这样陨落了。让人痛,让人怜…..类似的由于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遇到一点点挫折就摔倒爬不起来的例子太多了。现实生活中,除这些遇挫折而自杀、出走的典型事件外,青少年中其它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也很高,在独生子女身上尤为突出。我们常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别人说了自己什么,觉得自尊心受到损伤,就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即使是自己的过错,也没勇气承认,被别人指出过错,就会被否定的挫折感,得到表扬,就洋洋自得,受到批评,就沮丧,就萎靡不振。究其根源,这种结果与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获得对挫折的适应力有直接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7
有了第一次失败较大的挫折就会害怕面对第二次,再也不敢做同类的事、丧失斗志、信心。以至于永远不会成功--!希望能帮到你额...
第2个回答  2013-11-07
你看下 心理访谈:被“诅咒”的男孩~~心理访谈有好多那些因为挫折~压力~孩子没有处理好~最后导致心理上的不正常!~~~
第3个回答  2013-11-07
确实有点难……
第4个回答  2013-11-07
人的成长指的是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以及充分社会化的过程。以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角色趋向成熟两个指标来显示,虽然顺境逆境,都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面对的人生境遇,但比较而言,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从人的社会化进程来看,一方面顺境更有利于满足人生各阶段的成长需求,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顺境中家庭的关爱让我们具有了自信心和自主意识,而在破碎中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容易自卑多疑。青少年的时候,顺境中良好的教育,可以使我们学业有成,谋生有道,而缺乏教育,则一时失去成长依托,迷失生活方向。当我们到了成年乃至老年的时候,顺境使人在自我肯定中,获得终生成长的动力,而逆境的冲击,容易使人意志消沉,自我否定。另一方面,顺境更有利于人社会角色的成熟,因为人的成长,总是以其独立的担当恰当的社会角色为标志的,逆境中的困顿,容易产生挫败感,使人打断终生成长的进程,而顺境中持续的社会发展,健全的制度安排,和谐的日常生活,为人的社会角色成熟提供了更良性的空间。
让我们来看一个有关青少年成长的不利因素真实的故事.
2001年西峡县人民检察院审查曾处理过一起故意伤害案,犯罪嫌疑人犯罪时均未满18岁,属典型的青少年暴力犯罪,且其犯罪的动机、手段及其后果值得人深思。
案情是这样的:任某某(女,16岁)获知其伯父与被害人鬼混引起家庭不和,于2001年10月21日夜十点许,酒后约张某(女,17岁)、阿酷(16岁)、杜某(15岁)、刘某(15岁)、靳某(16岁)、王某(15岁)七人前往被害人住处,任某某、张某等人对被害人进行拳打脚踢,在殴打中任某某将菜刀递给张某,张某持菜刀朝被害人头部、肩部、腿部乱砍,造成被害人身受重伤。
以上几名犯罪嫌疑人都是未成年人,她们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的不良影响。七人中三人家庭都已离异,其他几位家庭也疏于管教,一些青少年的父母婚姻基础较差甚至畸变,孩子过早地承受家庭内战的不良遭遇。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缺乏家庭亲和力,心灵蒙上阴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形成孤僻性格,大多内向、早熟。再加上社会的一些不良影响,很可能养成不良习惯和反社会意识,误入歧途。而另外一些家庭却溺爱孩子,使其养成娇生惯养、不服管教的毛病。还有一些就是粗暴教育,动辄呵斥辱骂、体罚,使孩子养成逆反心理。
二、学校的教育中过于片面,过多的重视了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忽略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这样教育出来的青少年发展是不平衡的。
三、社会的不良影响。“人之初,性本善”。未成年人如同一张白纸,社会是画师,孩子的成长往往取决于社会的环境。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象,对孩子造成了众多负面影响。由于未成年人在心理上还不完全稳定、思想上还不完全成熟,对那些消极、不健康的东西缺乏成年人那种分析、判断、辨别是非的能力,富于幻想、喜欢刺激、盲目效仿、照搬。使其产生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产生各种反社会行为。加上法制观念的淡薄,又受到金钱、享乐等观念影响,虚荣心强,控制力差,容易走极端,以致走向犯罪。
四、未成年人自身的弱点。 从自身来看,未成年人的无知和法律意识的淡薄是他们走向深渊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生理发育和心理的发展不协调。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生理上发育速度加快,但其心理的发育和形成相当滞后,普遍表现为自控能力较弱,挫折承受能力不强。二是认识能力低,辨别能力差。青少年思想活跃,善于模仿,但对事物的认识和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是非观念不强,违法犯罪界限不明,做事很容易出格违规,甚至违法犯罪。三是乱交朋友,误入歧途。好多未成年人都是由于交友不慎而同流合污,被坏人拉下水,共同作案,危害社会。 某大学一位女生因在一次联欢晚会上唱歌走了调,引起观众的哄笑,竟于当晚跳楼自杀!
1995年9月,北京市某重点中学一位15 岁女生因为议论老师“长得肥”,受到批评,自杀未遂,导致终生 残疾。
1996年,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报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联合调查组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 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在“你的主要缺点”一项调查中,接受调查的16350名小学生中,有31.2 %的人选择了 “胆小”,是排名第一的缺点;5560名中学生中,有28.2%的人选择了“胆小”,是排名第三的缺点。
最近,还有一些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时,97 %的中、小学生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