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是觉得心慌,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所谓心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悸,医学上称为心律失常,它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跳一旦失去固有的规律,人就会不舒服,也就是常说的"心慌"。它可以是疾病的征兆,也可能是正常生理反应。正常心脏每分钟跳动60-100次,而当心脏跳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我们就会感觉到心脏跳动的不适。一般人都会有过心慌的感觉,可能属于生理性的,是由于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或是机体本身内环境的波动所致,无需太过担心。但是,心慌也有可能是病理性的表现,经常性的、无诱因的心悸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心慌关键是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一、找对原因

1、生理性。剧烈运动,睡眠不足,大量烟、酒、茶的刺激,情绪激动,压力过大,紧张焦虑,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肾上腺素应用等都会导致心慌。

2、病理性。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缺氧、嗜铬细胞瘤等会导致病理性的心慌。

3、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最容易导致心慌。

二、对症下药

1、对于生理性的反应,不必太过忧心,可能是心脏比较敏感所致。找到原因,加以调整,平时还需注意少饮酒、饮茶,保证睡眠质量,学会释放压力,控制自己情绪,避免剧烈运动,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会有所改善。

2、对于病理性的心慌,则需要对症下药,及早诊断治疗,防治疾病,健康生活。

3、对于有过心脏病病史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一旦感觉心慌和任何心脏跳动的不适感,必须立即就医,尽快治疗,伟特作为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预防再发性心律失常,防止更严重的心脏疾病。

三、心慌,可以自我诊断吗?

心慌,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疏忽大意,进而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所以学会自我诊断对于保护心脏是十分必要的。心慌时,要注意监测这几点:

1、看发作诱因:如果心律失常是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大量饮酒、饮茶、喝咖啡之后出现,则属于正常现象。相反,若查不出明显诱因,则应进一步查清原因。

2、看频发或偶发:心慌发作的频率与其病理性与否密切相关。若偶发,最可能是生理性的,若频发,就需要高度重视,及早诊断了。

3、看伴有症状:若心慌时伴有头晕、胸闷、胸痛、气急、多汗等,此时不容忽视,应立即就医。

4、看既往病史和原发病:如果曾经患有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心悸时必须引起重视;如果既往健康,则不必太过担心。

所以说,心慌,不可大意但也不必太过焦虑,针对自身的状况,找对原因很重要,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是否有过心脏病病史,这些都需要弄清楚,然后才可以对症下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03
心慌就是心悸,就是患者自觉心跳或心伴心前区不适感,是由心跳过快、过慢、心律不齐引起的。

心悸是一个常见的症状,一般认为与心脏活动过度有关。健康人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受到惊吓、体育锻炼、重体力劳动、大量吸烟、过量饮酒、喝浓茶等常可发生心悸。引起病理性心悸的原因有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严重贫血、急性出血等。另外,神经衰竭和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也经常出现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常伴有心前区不适感。一般认为与心脏过度活动有关、当心率不齐、致心搏量不正常时,都可引起心悸。
一、常见病因
(一)心脏搏动增强
1.生理性 见于正常人在剧烈体力活动或精神激动之后、饮酒及服用麻黄素、咖啡因肾上腺素等药物也可心搏增强而感心悸。
2.病理性 见于心室肥大(如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贫血高热、甲状腺能亢进等引起心输出量增加的疾病均可引起心悸。
(二)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及心律不规则(如早搏、心房纤颤等)均可使病人感到心悸。
(三)心神经官能症 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致心脏血管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除感觉心悸外尚有左胸部刺痛或隐痛、呼吸不畅,且常伴有其它神经官能的症状。
二、问诊要点
问诊时要注意心悸发生的时间、与劳动的关系及伴随症状。
(一)心悸伴胸痛 可见于冠状动脉缺血、心肌炎、心神经官能症等。
(二)心悸伴发热可见于风湿热、甲状腺机能亢进、心包炎、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它发热疾病等。
(三)心悸伴昏厥、抽搐可见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引起的心原性脑缺氧综合症。
(四)心悸伴呼吸困难 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重症贫血等。
回答者: huacailin - 大学士 十七级 7-14 14:49
心慌的原因主要是因心率失常所致.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频率60次~100次/min(成人),比较规则。窦房结冲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恒定(成人0.12~1.21秒);冲动经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时间也恒定(<0.10秒)。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心律紊乱”或“心律不齐”等词的含义偏重于表示节律的失常,心律失常既包括节律又包括频率的异常,更为确切和恰当。

也可能是由于神经衰弱导致的睡眠质量不好,可以采取自然疗法,不要随便服用安眠药物,药物可以扰乱睡眠的自然过程,你可以使用放松训练或催眠CD,另外,平时加强活动与锻炼,放松身心,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心慌就是心悸,就是患者自觉心跳或心伴心前区不适感,是由心跳过快、过慢、心律不齐引起的。

心悸是一个常见的症状,一般认为与心脏活动过度有关。健康人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受到惊吓、体育锻炼、重体力劳动、大量吸烟、过量饮酒、喝浓茶等常可发生心悸。引起病理性心悸的原因有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严重贫血、急性出血等。另外,神经衰竭和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也经常出现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常伴有心前区不适感。一般认为与心脏过度活动有关、当心率不齐、致心搏量不正常时,都可引起心悸。
一、常见病因
(一)心脏搏动增强
1.生理性 见于正常人在剧烈体力活动或精神激动之后、饮酒及服用麻黄素、咖啡因肾上腺素等药物也可心搏增强而感心悸。
2.病理性 见于心室肥大(如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贫血高热、甲状腺能亢进等引起心输出量增加的疾病均可引起心悸。
(二)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及心律不规则(如早搏、心房纤颤等)均可使病人感到心悸。
(三)心神经官能症 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致心脏血管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除感觉心悸外尚有左胸部刺痛或隐痛、呼吸不畅,且常伴有其它神经官能的症状。
二、问诊要点
问诊时要注意心悸发生的时间、与劳动的关系及伴随症状。
(一)心悸伴胸痛 可见于冠状动脉缺血、心肌炎、心神经官能症等。
(二)心悸伴发热可见于风湿热、甲状腺机能亢进、心包炎、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它发热疾病等。
(三)心悸伴昏厥、抽搐可见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引起的心原性脑缺氧综合症。
(四)心悸伴呼吸困难 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重症贫血等。
不知道对你有所帮助吗,阿弥陀佛!
第2个回答  2018-11-02
心慌就是心悸,就是患者自觉心跳或心伴心前区不适感,是由心跳过快、过慢、心律不齐引起的。

心悸是一个常见的症状,一般认为与心脏活动过度有关。健康人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受到惊吓、体育锻炼、重体力劳动、大量吸烟、过量饮酒、喝浓茶等常可发生心悸。引起病理性心悸的原因有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严重贫血、急性出血等。另外,神经衰竭和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也经常出现心悸。
第3个回答  2018-01-20
心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单纯出现心慌,多见于心律失常。而我们经常可以遇到心慌时,同时伴有其他的一些表现,而这些表现,则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大致了解。年轻人或中年人,没有什么原因常感心慌、手抖、出汗、易发脾气、易饿而吃得多,但消瘦得很明显,怕热,这往往提示可能患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症状均是基础代谢增高所致。
第4个回答  2017-10-08

伏兔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出自《灵枢.经脉》。伏兔穴能治疗心慌、脉搏猛跳等这些不适症状,被称为养护心脏的四大穴位之一。本期《腧穴之道》就来跟大家说说这中医治疗心慌之法——按摩伏兔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