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信全部课文

如题所述

在抗日战争时期, 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 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 他爸爸拿出一封信, 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 海娃一看就明白了, 这,是最最紧急的鸡毛信!
海娃装好信, 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 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海娃灵机一动, 连忙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
一个挂洋刀的鬼子就来到身边问:“小孩, 你的什么的干活?不说实话, 死拉死的! ”
“我是放羊的, 我是放羊的”。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
鬼子把羊都扣下来,还逼着海娃给他们赶羊。没走多远, 只听“轰”的一声, 走在前面的几个鬼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
“小孩, 你的前面的开路! ”鬼子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带路。
海娃心里却想, 好哇, 让我带路, 我就把你们都带到八路军那去, 把你们都消灭了! 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 海娃知道, 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 就跑着大声喊:“鬼子来啦! 鬼子来啦! 八路军叔叔, 快打呀! ”
果然, 八路军叔叔开火了。可同时鬼子也向海娃开枪了,海娃刚跑几步,就昏倒了……
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 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 吃力地说: “叔叔, 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 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八路军叔叔告诉他, 靠着他送来的鸡毛信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 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海娃的心里呀, 别提有多高兴了……
鸡毛信源于“羽檄”。 “羽檄”: 这是古时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汉书•高帝纪下》:“吾以羽檄征天下兵。”颜师古注:“檄者,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示速疾也。” “羽檄”又叫做“羽书”: 虞羲《咏霍将军北伐》诗:“羽书时断绝。”杜甫《秋兴》诗:“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到后来有其名而无其实: 沈括《梦溪笔谈》:“ 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惟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可知此时已不真用羽毛,而且名字也已不用“羽檄”了,“羽檄”只是“古”时候的名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25
鸡毛信全部课文如下:
海娃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一天傍晚,海娃的爸爸交给他一封信,要他马上给乡亲们送去。这封信是封鸡毛信。海娃提着羊鞭赶着羊群来到山坡上,好大的太阳啊,海娃拿出毛巾擦汗。羊儿在山坡上吃草,海娃远远看见日本鬼子来了。海娃想:鬼子来扫荡了,怎么办?海娃想了想,把鸡毛信藏在了绵羊的尾巴下。鬼子来了,他们抢着吃羊肉。海娃说:“我自己采的,自己采的!”鬼子让海娃带路。海娃心里想:鬼子要我带路,这是怎么回事?海娃走了一段路,鬼子嫌他太慢,自己跑了。海娃见鬼子走了,赶紧跑回来,发现鸡毛信不见了。海娃想:肯定是被鬼子拿走了。鬼子到了龙门村,海娃指着大砍刀说:“哈哈,我饿极了,让我杀只羊吃!”鬼子让海娃自己杀。海娃刚要杀羊,羊就乱跑,海娃乱赶。鬼子见海娃这么笨,就不管他了。海娃赶紧跑回村子,把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早就准备好了,枪声、喊声连成一片。鬼子被乡亲们打得死的死,逃的逃。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鸡毛信》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儿童在对敌斗争中的机智勇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5-08
鸡毛信告诉我们:无论当时的困境有多么危险,我们也要收坚持努力去做好每件事,就算是跟本办不到的事情也要努力,也能把这件事做成功!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学习,才能把每件事做好。你看,古代人那时的家境很贫穷,都在更努力的学习,最后不还是成为了很厉害的人吗?难道我们这时候的家里很富裕,就不要读书了吗?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和海娃一样,做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而且遇到困难的事情也要换种想法去对待它,不能死板硬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