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近代史谁知道?

蒙古入侵前,最好讲全面点。

18 世纪初至20 世纪初俄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长期演变,直至资本主义最终确立及其终结的历史。在200 年左右的时间内,俄国从处于东欧一隅的内陆国家发展为横跨欧亚两大陆、在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大帝国;由于溶欧亚两大洲的历史文化传统于一身,沉重的封建关系赘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上,俄国最终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史学界一般以彼得大帝启动俄国近代化过程的改革为俄国近代史的开端。彼得大帝执政时期(1689—1725 年)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更加完善,完成了从等级君主制向绝对君主制的转变。沙皇个人拥有整个国家的最高权力,不受任何限制。贵族地主阶级是统治的支柱,广大人民没有任何权利。经济上由于国家的扶持而出现近代工业,但农奴制也日益强化。手工工场基本上也使用农奴劳动。18 世纪下半叶叶卡特琳娜二世时期,商品货币关系有所增长,使用雇佣劳动的手工工场增多。但是农奴制也达到鼎盛时期,成为资本主义因素成长的严重桎梏。因此,俄国近代前期的一大特点是,当西欧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农奴制早已消灭的时候,俄国农奴制方兴未艾;当西欧资产阶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俄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越来越稳固。
  俄国历代沙皇都是野心勃勃的扩张主义者。18 世纪前,由于力量不足,只实行地域性蚕食政策。彼得大帝使俄国转向争夺世界霸权。通过与瑞典的北方大战和不断的对土耳其战争,俄国终获波罗的海和黑海出海口。18 世纪后期三次瓜分波兰,实现对乌克兰的完全占有。19 世纪上半叶又征服中亚、高加索地区,占领整个东西伯利亚。1809 年合并芬兰。1801—1812 年合并格鲁吉亚、比萨拉比亚等地。俄国成为庞大帝国,从单一的俄罗斯民族变成拥有100 多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俄国政府在各民族地区推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强迫俄罗斯化。在国际舞台上,沙俄充当扼杀一切进步事业的“国际宪兵”。18 世纪末、19 世纪初参加反法同盟,镇压法国大革命。1848 年欧洲革命时出兵镇压。19 世纪俄国资本主义有长足进步,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取得优势。到30年代至50 年代广泛使用机器,工业革命开始。农村出现为出卖而进行的生产,开始使用雇佣劳动,农民进一步分化。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农奴制问题成为19 世纪上半叶一切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焦点。俄国先进思想家认识到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孪生关系,提出推翻专制制度、废除农奴制的革命要求,开始了几代革命志士前赴后继的俄国解放运动的漫长历程。18 世纪末拉吉舍夫是擎起这一旗帜的第一人。19 世纪20 年代出现第一代解放运动:贵族革命家——十二月党人运动。从40—50 年代起进入第二代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时期。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是这一代的杰出代表。
  俄国是通过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不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1861 年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新的社会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但是俄国仍保存大量农奴制残余,政治上从专制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演变极其缓慢,专制制度仍然拥有绝对权力,继续实施黑暗统治。俄国社会各阶级间的矛盾也因此表现得更加深刻和复杂。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在60 年代继续发展,70—80 年代展开大规模的民粹派运动。80 年代至90 年代初工人阶级的作用愈加显著。普列汉诺夫和劳动解放社的活动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有重大作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俄国解放运动进入第三代——无产阶级时期。列宁是这一时期运动的卓越领导者。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1905 年革命被镇压下去后,虽然国家杜马的召开和斯托雷平土地改革使国家制度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道路上进一步演变,但不能彻底挽救危机。俄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国内危机,导致1917 年二月革命的胜利和沙皇制度的覆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