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飞行器是哪里出产的?

如题所述

美国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的飞行器馆里,立着这样的字牌:“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所以是中国产的,战国时期就有了!

=========================

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公输般就是后人所说的七巧匠鲁班或“鲁班爷”。他制作的“鹊”或“鸢”,其原材料是极薄的木片或竹片。汉朝以后,由于纸的发明和应用,在制作风筝时,逐渐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 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潍县>> 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生动地描写了清明佳节潍坊风筝的情景。这种春意盎然的民间活动,既是相互观摩、评比的机会,又是呼吸早春空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锻炼身体的好时光。潍坊风筝扎工精美,画工别致,造型新颖,构图合理。它还吸收了木版年画的某些特点,博采京津画技之长,线条优美,色彩鲜明,善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主题。风格独特,栩栩如生。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蜈蚣风筝 ,长达百余尺。放飞时先将尾闻和身闻渐次放起,靠几十节“腰子”所产生的提升力将首部往高空。腰子的连缀是按力学原理系结,系绳之间必须有严格的角度和距离。“龙头蜈蚣”扶摇蓝天,气势千里,蔚为壮观。嬴得国内外的普遍赞誉。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风筝 会,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也为潍坊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
准确地说,火箭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中国是古代火箭的故乡。由中国古代科学家最早运用火药燃气反作用力原理创制的火箭,在当代科学精英的手中发展成为运载飞船升空的大力神,这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自豪的辉煌成就。

“火箭”这个词在公元三世纪的三国时代就已出现。在公元228年的三国时期,魏国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装上火把,当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进攻陈仓(今陕西宝鸡东)时,魏国守将郝昭就用火箭焚烧了蜀军攻城的云梯,守住了陈仓。“火箭”一词自此出现。不过当时的火箭只是在箭头后部绑附浸满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点燃后用弓弩射至敌方,达到纵火目的的兵器。

北宋的军官冯继升、岳义方、唐福等(公元10世纪后期),曾向朝廷献过火箭及火箭制造方法。那时的火箭已经使用了燃烧效能更好的火药,但仍由弓弩射出。从而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原始的“火药箭”。它用纸糊成筒,把火药装在筒里压实,绑在箭杆上,用弓发射出去。后来在原始火箭基础上做了改进,将火箭直接装入杆中间,爆时声响很大,借以恐吓敌人。

中国古代火箭有箭头、箭杆、箭羽和火药筒四大部分。火药筒外壳用竹筒或硬纸筒制作,里面填充火药,筒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筒侧小孔引出导火线。点火后,火药在筒中燃烧,产生大量气体,高速向后喷射,产生向前推力。其实这就是现代火箭的雏形。火药筒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推进系统。锋利的箭头具有穿透人体的杀伤力,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战斗部。尾端安装的箭羽在飞行中起稳定作用,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稳定系统。而箭杆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箭体结构。中国古代火箭外形图,首次记载于公元1621年茅元仪编著的《武备志》中。

火箭出现后,在中国被迅速地用于军事行动和民间娱乐中。10~13世纪,在宋、金、元的战争中,已应用了火枪、飞火炮、震天雷炮等火药武器。那时的飞火炮和现代的火焰喷射器相似,是一种原始的火箭武器。北宋后期,在民间盛行的烟火戏中,人们利用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制成了能够高飞和升空的“流星”(或称“起火”)、“爆竹”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从工作原理看,流星、爆竹已具有火箭的特点。

公元12世纪后,原始的火箭经过改进后,广泛地用于军事。到了元、明时代,火箭兵器在战争中有了很大发展,并发明了许多与现代火箭类型相近的火箭,相继出现了二虎追羊箭、九龙箭、一窝蜂等火箭,这些都利用了火箭多级串联或并联(捆绑)的技术。明代史籍中记载了多种火箭武器,重要的有震天雷炮、火龙出水、神火飞鸦、飞空砂筒、万人敌等。

明代是我国火箭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军事技术家制成多种利用火药反作用力推进的火箭,用于军事战争。明初,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夺取政权的“靖难之役”中,于河北的白沟河同建文帝的部队作战时,遭到“一窝蜂”火箭的射击,这是中国最早将“喷气火箭”用于战争的记载。此后各种单级喷气火箭日益增多,有单发和多发两大类。

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时,创制了飞刀箭、飞枪箭、飞剑箭等三种喷气火箭,统称“三飞箭”。这三种火箭用长6尺的坚硬荆木制作,箭镞长5寸,分别制成刀、枪、剑形锋刃,能穿透铠甲。箭镞后部绑附长7至8寸、粗二寸的火药筒。作战时,将火箭安于木架上,手托箭尾,点着火药筒的药线,对准敌人射去,它在水陆作战都可使用。这三种火箭在戚家军水兵营的10艘战船上装备了2000多支,在车炮营、骑兵营和步兵营中,共装备了4760支,平均每人4支。戚家军装备如此众多的火箭,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都是空前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直到240多年后,才知道世界上有喷气火箭这种火器。

单级火箭的高级制品是各种“多发齐射火箭”。它们大多是将多支火箭安置于一个口大底小的火箭桶中,桶内安置两层格板,用于火箭的定位和定向,同时又将各支火箭的火药线集束在一起,点火后众箭齐飞,发射面有数丈之宽,除前面提到的装有32支火箭的“一窝蜂”火箭外,还有二虎追羊箭、百虎齐奔箭等几十种,一次可射2至100支火箭不等。戚家军还常将多个火箭桶固定在火箭车上发射,一次可射几百支乃至上千支火箭,是后世火箭炮车的前身。戚继光在北方守备东段长城时,至少装备了40辆火箭车,这在古代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其他的一些国家中,直到360多年后,才出现火箭炮车。

明代后期的军事技术家还创制了“神火飞鸦”与球形带双翼的“飞空击贼震天雷”两种“有翼式火箭”。这两种火箭分别在鸦形与球形体内装满火药,火药中有火药线通出,并与起飞火箭火药筒中的火药相串联;发射时先点燃起飞火箭的火药线,使火箭飞至敌方,并将鸦身与球体内的火药引爆,杀伤和焚烧敌军的人马,是破阵攻城的利器。后来的导弹可以说是这种火箭合乎逻辑的发展。

明代后期还创制了“火龙出水”等二级火箭。“火龙”有龙身、龙头、龙尾。龙身是为约1.6米长的薄竹筒制成的箭身,前边装一个木制龙头,龙口昂张,利于火箭射出。后边装一个木制龙尾。箭身头尾下部两侧各安一支半斤重的起飞火箭,箭身内部安置有神机火箭数枚,引线全部扭结一起。龙身下前后共装4个火箭筒,前后两组火箭引线各将其引线扭结在一起,前面火箭药筒底部和龙头引出的纽结线相连。两种火箭之间有火线相联。发射时,先点燃龙身下部的4个火药筒,推进火龙向前飞行。当起飞火箭的火药线燃尽时,龙身内的神机火箭即被引燃,从龙口射向目标。

这种火箭已经应用了火箭并联(4个火药筒)、串联(两级火箭接力)原理。它既可以射向天空,也可以用于水战。它用于水战时可在水面上飞行数公里远。这是最早问世的二级火箭,比现代的二级火箭要早300多年。此外,当时还创制三种可返还可回收的二级火箭“飞空沙筒”,把古代火箭技术推进到高级阶段,为近代火箭的研制启发了思路。这是中华民族对火箭技术的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

明代时火箭不但用于军事领域,而且还出现了火箭载人飞行的尝试。中国明代学者万虎(也有称作“万户”)被认为是世界火箭的鼻祖,是试验空中飞行的开拓者。万虎在研究火箭具有推动物体上升能力的基础上,制作了一把能上天的椅子,他在座椅背后安装了当时最大的47支火箭,同时把自己捆在座椅的前面,两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人把47支火箭同时点燃,想要借助火箭向前推进和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这个试验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已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升空飞行的人。为了纪念万虎,人们已将他的名字用来命名月球背面东方海附近的环形山。

大约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中国的火药与火箭等火器技术传到了印度、阿拉伯,并经阿拉伯传到了欧洲。引发了阿拉伯与欧洲国家对火箭技术的引用,推动了火箭技术的发展。到1805年,英国炮兵军官W·康格里夫创制成脱胎于中国古代火箭的新式火箭,成为近代火箭的肇端,射程达到了2.5~3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火箭技术逐渐用于空间探测和开发。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苏联第一艘“东方”号飞船发射成功。1969年7月20至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

虽然古代火箭、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但由于长期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致使古代火箭技术未能在中国发展为现代火箭技术,最终只停留在礼花爆竹之中。尽管欧洲人在中国发明火箭几百年后才学会使用火箭,但最终还是从欧洲发展起现代火箭技术,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的遗憾。

参考资料:水云深浪-百度整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3-31
风筝是民间玩具。放风筝是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现已成为一项国际比赛项目。李白《登瓦官阁》诗:“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李商隐《燕台》诗:“西楼一夜风筝急。”

古时候,人们用细竹扎成骨架,糊上各种颜色的纸或者绢,系上长线,作为牵引,靠风吹产生升力,在空中飞翔,并且把这种奇妙的玩具叫做纸鸢,又叫鹞子。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风筝。

相传,风筝是春秋时的著名建筑工匠、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发明的。据说技艺出神入化的鲁班,曾经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制成一只精巧的木鸢,而且让它成功地飞上了天空,后来人们仿照他的技法,用纸代替木头,做成“纸鸢”来放飞。这就是风筝的来历。

五代的李邺曾经在宫中用线放纸鸢做游戏,又在纸鸢上系上几枚竹哨,风筝飞起来时,风掠过竹哨,发出动听的声响,就像古筝一样悦耳,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人们就给这种玩具起了一个优美的名称,叫作“风筝”。

风筝不单是一种玩具,它还有很多用途呢!古代的人们曾经在军事上利用风筝传送战争情报、作为信号鼓舞士气,还用它载过人。在历史上把风筝与军事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书写传奇的是汉朝著名的大将军韩信了。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10万大军把项羽围困在垓下。此时的项羽已大不如前了,他的40万大军已所剩无几,汉军在敌后不断骚扰,切断补给线,粮食就要吃完了,补给还遥遥无望。为了瓦解项羽的军心,韩信用竹木和丝绸赶制了一只大风筝,上面绑有竹笛,让一个身轻的人坐在风筝上,乘着夜风悄悄来到楚营上空,配合汉军唱起了凄凉宛转的楚歌。

这一夜,项羽在营帐里大杯喝酒,慷慨悲歌,同他心爱的美人虞姬诀别。他率领的8000子弟兵,思乡心切,士气低落,不战而溃,汉军赢得了胜利。这就是著名的“四面楚歌”的典故。

可见,风筝在古代是极富有实用价值的。隋唐以后,风筝逐渐用于娱乐,北宋后,民间玩乐更为普及。风筝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风筝寄托着古代人们美好的理想、信念和遐思。现在风筝已发展成供人观赏的艺术品。近年来又为国际友人所喜爱,吸引着许多外宾前来观光,发挥了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作用。

风筝的发明,尤其是那种采用固定翼,使拉力和升力分开实现飞行的方式,以及风筝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对后来的科学技术和航空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穿了雷电的秘密。后来人们发明的滑翔机、双翼飞机也曾受到过风筝的启示。

风筝给予人类的启迪多而深远,因此被人们誉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
======================================
人类自古就有翱翔天空的渴望,据有关专家考据证实,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这是人类制作的最早的飞行器的记录。

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制作木鸟,以此寄托人类渴望在空中飞行的梦想。从古人的许多著作中,会发现制作能飞木鸟的众多记载。古书中称木鸟为木鸢、鹊、鹄等名。《韩非子·外储说》记载着:墨子经三年制成的木鸢,飞行了一天就坏了;他的学生安慰他说,老师技术高超,木鸢虽然坏了,但毕竟飞成功了。在《墨子·鲁问》中也有公输班用竹木制成了能飞三天的飞鹊的记述。墨子是鲁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公输班就是传说中的能工巧匠鲁班。有关他们制作木鸟的历史,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00至400年期间。除他们二人外,还有如张衡、韩志和、高骈等木鸟制造家。其中汉朝张衡知名度最高,因他既是天文学家,又是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的发明者。《太平御览·文土传》中就有张衡制造木鸟的记载。所存史料确凿表明在公元前400年,中国人就已经使用竹木在尝试制作能飞的原始器械了。这一点,今天已经得到了世界科学界的一致认同。

距今2000多年前的公输般、墨翟以竹木制作的〓(鹊)、鸢(鹞),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

公输般,约生于公元前507年,卒于公元前444年以后,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巧匠。因为他是鲁国人,“般”与“班”同音,古代通用,所以人们常称他为“鲁班”。公输般曾用竹木制成鹊,可在空中飞3天。对此,《墨子·鲁问》篇记载说:“公输子削竹木以为〓,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墨翟(约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者。他曾用三年时间制成一只会飞的木鹞,《韩非子》载曰:“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飞)一日而败(坏)。”

以后,不断有关于用竹木制造飞行器的记载。例如,东汉的张衡制作过一架内装机关,即利用机械作为飞行动力的“木雕”,据说能飞出几里远。造纸术发明后,人们又制成了纸鸢。由于纸鸢系上竹哨,风入其中,声如筝(古代的一种乐器),故称“风筝”。公输般制作的木〓和墨翟制作的木鸢,其实就是风筝的前身。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飞行器的国家,这一点举世公认。现在美国华盛顿空间技术博物馆中,有一块说明牌上醒目地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小松博客整理.转载请注明★
第2个回答  2006-03-31
专家称公元前中国就制作了人类最早的飞行器

人类自古就有翱翔天空的渴望,据有关专家考据证实,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这是人类制作的最早的飞行器的记录。
中国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制作木鸟,以此寄托人类渴望在空中飞行的梦想。从古人的许多著作中,会发现制作能飞木鸟的众多记载。古书中称木鸟为木鸢、鹊、鹄等名。《韩非子·外储说》记载着:墨子经三年制成的木鸢,飞行了一天就坏了;他的学生安慰他说,老师技术高超,木鸢虽然坏了,但毕竟飞成功了。在《墨子·鲁问》中也有公输班用竹木制成了能飞三天的飞鹊的记述。墨子是鲁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公输班就是传说中的能工巧匠鲁班。有关他们制作木鸟的历史,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00至400年期间。除他们二人外,还有如张衡、韩志和、高骈等木鸟制造家。其中汉朝张衡知名度最高,因他既是天文学家,又是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的发明者。《太平御览·文土传》中就有张衡制造木鸟的记载。所存史料确凿表明在公元前400年,中国人就已经使用竹木在尝试制作能飞的原始器械了。这一点,今天已经得到了世界科学界的一致认同。中新网2月9日电 人类自古就有翱翔天空的渴望,据有关专家考据证实,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这是人类制作的最早的飞行器的记录。
第3个回答  2006-03-31
我忘记是中国那个朝代有的"愤青"了,在椅子底下放了很多火箭然后把自己绑在椅子上."轰"的一声~~~~~~~~~~就找不到他了,到现在也没回来.着可能就是最早的飞行器吧,最早的飞行器肯定是在中国是毫无疑问的了!
第4个回答  2006-03-31
美国莱特兄弟造的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