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自信,但是最终失败的例子有哪些,详细点

如题所述

自信,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的因素之一。如果空有才华没有自信,就会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也无法让别人信任自己,最后一事无成。但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掌握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适得其反,自信也一样。过度自信会带来盲目激进,进而导致对于事态发展以及局势判断有误,最后酿成苦果。

三国时期袁绍帐下就有一名叫做许攸的谋士,因为过度自信,最后死于曹操之手。许攸曾是曹操和袁绍少年时的朋友,本来是应该因谋略过人而前程似锦。可是过度的自信让他不仅看不清自己的能力,也看不清当时的形势,最终死于狂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手好牌被他打烂了。那么许攸的自信来源于哪里,他的死是偶然而致还是错判局势下的必然结果,许攸之死与其盲目自信之间有着怎么样的关系,这些都是今天的我们想要探究的真相。

一、许攸自信的来源
1 与袁绍、曹操自幼相识

许攸与袁绍和曹操是同乡,据《魏略》记载,许攸年少的时候曾经与曹操和袁绍一起学习,而且与他俩关系都还不错。这个关系不错应该是很不错的关系,有一件事可以证明。汉灵帝期间,许攸曾与人合谋造反,准备灵帝给废掉,立合肥侯为帝。这可是杀头的大事情,当然越少人知道越好,可是当时许攸去找了曹操商议,希望共同谋事。这件事非同小可,如果是一般的关系估计提都不敢提。只是当年的曹操还是一个一心扑在建设大汉王朝的有志之士,他果断拒绝了许攸。当然许攸这个事情也没做成,最后被灵帝发现剿灭了这帮人,许攸见事情败露早早就跑了。

过度自信终酿苦果,许攸之死与其盲目自信之间的关系
许攸卡通形象

等到后面汉灵帝崩后,何进为了灭宦官,引董卓进京导致政权旁落,汉王室摇摇欲坠。袁绍因为有兵权,就带兵从董卓处逃离去了冀州,而许攸这时候选择跟着袁绍,由其少年好友成了帐下谋士。期间许攸还曾劝说袁绍与曹操联合搞事业,被袁绍给拒绝了,自此三个好朋友阵营分立。

过度自信终酿苦果,许攸之死与其盲目自信之间的关系
袁绍动漫形象

由此可见,许攸虽然作为谋士,前期效忠袁绍,后期投靠曹操,在他的心中这两个人不是主公,而是当初一起玩耍的那俩不务正业少年。以至于许攸常常对袁绍耳提面命,说话十分不客气,投奔曹操后还叫其小名。仗着发小的身份,许攸自信他们是念旧情。可惜曹操和袁绍成为一方霸主后,并不是当初的曹操和袁绍了,这也为后来许攸之死奠定了基调。

2 许攸有智谋

当然,与曹操、袁绍交好的许攸也不是个草包,他很有智谋,这个从当时孔融的点评就可以略见一二。东汉末年有个大儒叫做孔融,他曾经评价许攸为"智计之士也",意思很明确,说的是许攸这个人非常有智谋。孔融可不是一般人,也不会对一般人有此评价,他甚至于连曹操都非常看不起。

过度自信终酿苦果,许攸之死与其盲目自信之间的关系
孔融让梨

作为袁绍的下属和少年好友,许攸前期还是非常尽职尽责的。王允设计杀了董卓后,董卓旧部造反,汉献帝在乱臣贼子们的追逐下东归。这时候袁绍还没反应过来,许攸就力劝袁绍迎献帝到冀州,可惜的是被袁绍给拒绝了。想想也能明白,袁绍好不容易天高皇帝远的在冀州,除了没称帝,其他几乎都是自己称霸一方。迎来汉献帝无异于给自己迎了规矩,自己还得每日参拜,十分不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7
韩信就是一个典型. 韩信从项羽那跳槽到刘邦门下,一开始颇不得意,就连夜当了逃兵,幸亏有个萧何,夜下追韩信,对其进行政策攻心,不然历史不会记住这个人,如果韩信足够自信的话,会那样一走了之吗? 在楚汉之争那段时间,韩信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自立为王,鼎足六合,最后一统天下,但是他没有做帝王的勇气,只满足作个诸侯,甘心依顺刘邦.最后连诸侯也没混上,反倒落个兔死狗烹的结局.
第2个回答  2017-04-27
关羽大意失荆州,曹操败走华容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