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菏泽有“武术之乡”.“牡丹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之称?

如题所述

1、菏泽——武术之乡

菏泽人向来崇文习武。菏泽武术拳种多,奇功异效,奥妙各异,风格独特,素以“武术之乡”闻名于世。流传的传统武术拳种门类约有39个,诸如梅花拳、夕阳掌、洪拳、水浒拳、炮拳、佛汉拳、少林拳、二郎拳、白鹤拳、太极拳、八卦拳、阴阳拳等等。

上述拳种流派传统套路完整,既有拳术,又有器械,也有对练,还有攻防技术等,充分显示了多姿多彩的武术文化风貌。

菏泽地区的武术源于人,历史久,蕴于中华;拳种多,奇功异效,奥妙各异, 风格独特,素以“武术之乡”闻名与世。

2、菏泽——牡丹之乡

菏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牡丹繁育、栽培、科研、加工、出口和观赏基地  。2002年通过国家组织论证的“菏泽牡丹原产地注册”。2006年被评为“中国牡丹城”。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

菏泽牡丹品种繁多,花色奇丽,自古就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誉,通过发掘加工,打造牡丹产业品牌,向世人成功塑造了“牡丹之都”的形象,将我国牡丹产业推向了一个高峰,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3、菏泽——戏曲之乡

菏泽皮影又名隔纸说书,起源于清末定陶区张湾镇后冯村,冯氏先人于明朝迁居定陶,约在道光元年(1821年),冯玉旗、冯玉福受剪纸艺术的启发创始了皮影,已传至六代。相对于山东其他地方皮影的近乎说唱艺术而言,定陶皮影则近乎地方戏曲,在山东皮影艺术中独树一帜,被山东省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4、菏泽——书画之乡

菏泽市历史上书画名人众多,宋代晁补之、李昭己、何氏家庭、曹氏家庭都为书画艺术留下了宝贵历史遗产。

较知名的近代书画家有牛千古、卜昭信、张凤集、李眉川等,现代有吴东魁、王兆石、晁楣、田伯平、何方华、张得蒂、包备五、沈永进、鲁风、刘昌杰、高观凌、于玉军、李明晋、曹明冉、冯训文、李玉凤等。

真正群众性的书画热活动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的。近年来发展较快,习书画者众多,书画热遍及城乡,各级各类书画展览活动不断,书画队伍逐渐壮大,老作者宝刀不老,后起之秀接连涌现。

全市成立有各类书画协会、书画研究会等20多个,全国书协、美协会员5人,省级美协、书协会员200多人,每年举办各类书画比赛、展览、笔会等活动上百次,建有各类书画、美术专业脱产(业余)校(班)近百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画艺术之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牡丹之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菏泽武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菏泽-历史文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牡丹之乡】
菏泽市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已负盛名。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后又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历史传统的曹州牡丹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目前,我市牡丹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亩,品种多至600余个。历史上形成的包括药物学、植物学、园艺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戏剧曲艺、民俗学等多科在内的牡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菏泽成立了牡丹研究所、天下第一香学会、国花研究会,系统研究开发、利用牡丹资源,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
自1992年起,我市举办了“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开发旅游、振兴经济”为宗旨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 每至花会,各种商贸活动、文艺活动珠联璧合,游客如织,商家云集,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牡丹产业已成为一方经济的支柱产业,花随人意,四季常开,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远销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牡丹已成为菏泽人的骄傲,并为菏泽的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书画之乡】
菏泽市历史上书画名人众多,宋代晁补之、李昭己、何氏家庭、曹氏家庭都为书画艺术留下了宝贵历史遗产。较知名的近代书画家有牛千古、李眉川等,现代有晁楣、田伯平、何方华、张得蒂、包备五、鲁风等。真正群众性的书画热活动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的。近年来发展较快,习书画者众多,书画热遍及城乡,各级各类书画展览活动不断,书画队伍逐渐壮大,老作者宝刀不老,后起之秀接连涌现。全市成立有各类书画协会、书画研究会等20多个,全国书协、美协会员5人,省级美协、书协会员200多人,每年举办各类书画比赛、展览、笔会等活动上百次,建有各类书画、美术专业脱产( 业余)校(班)近百处。全市书画营销门市300多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形成了一个产、供、销一条龙的文化产业大军。目前,菏泽的书画产业已形成城市、乡村于一体的网络,如菏泽城内的马海书画产销一条街、曹县邵庄农民书画之乡已初具规模,巨野县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巨野农民绘画之乡”的称号,该县农民书画作者近2000人,年书画产值达2000多万元。曹州书画院作为全国地市级最大的书画院,建院以来已举办书画展览200多次。
【戏曲之乡】
菏泽市戏剧活动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异彩纷呈,享有“戏曲之乡”的美名。是山东梆子、柳子戏、两夹弦、枣梆、大平调、大弦子戏、四平调的发祥地,现有传统地方戏剧种山东梆子、柳子戏、两夹弦、枣梆、大平调、大弦子戏、曲剧、四平调和豫剧;曲艺有山东花鼓、山东落子、莺歌传书、山东琴书和河南坠子等。其中枣梆系全国仅有的,有“天下第一团”之称。
【武术之乡】
历史上曹州为中原重镇,菏泽市人民历来崇文尚武,人才辈出,清朝科举中武状元2人,武进士30多人。流传的武术拳种如梅花拳、洪拳、猴拳、少林拳、太极拳等达39个之多。解放前菏泽各县大都建有国术馆。 建国后,优秀传统武术艺术得到了弘扬,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的武术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武术组织、社团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以国家、集体办、民办公助、集体与个人联办、个人自办等形式,组建有各类武术及社团1828个,其中学员在百人以上的武术馆校36处,较有影响的宋江武术院、曹州武术馆、东明县东方武术学校等招生都在千人以上。单县、郓城、巨野、牡丹区 、鄄城等五县区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武术之乡”;郓城宋江武术院、单县民族武术馆、东明东方武术学校被评为全国百处优秀武术馆(校);群众武术活动遍布城乡,全市有80%的乡镇,40%的行政村开展有武术健身活动,全市有30多万人参与武术运动,男女老幼习武者到处可见。 近年来,武术馆(校)办学水平逐渐提高,优秀人才成批涌现。
从菏泽走出较有影响的武术、体育明星有全国武术全能冠军张玉萍、现代中国武状元陈超、举重运动员马文广和篮球健将穆铁柱等。特别是郓城宋江武术院的武术舞蹈“狗娃闹春”闹响了全国,跳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13
我不知道呀,你可以到BAIDU去查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