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窝囊老虎启发?

如题所述

启发:一再退让,不主动出击,畏缩不前,只会跟在别人的脚步走,永不会进步的。

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我念的那所小学每星期六下午全校开周会,会上总有文艺表演。由十二个班级轮流演出,每个学期,一个照级至多轮到两次。

我没在台上露过面, 因为逢到我们班表演,班主任老师总把我给忘了,角色都派给了班上最机灵的几个小朋友。

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划,我真个羡慕得要死。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有一回又逢到我们班表演,级任老师在分派角色的时候,我段切期待的目光可能引起了她的注意。分派到最后,她看了我半晌才下决心说:“就这样吧,你扮老虎。”

这一回我们应演的是《兄妹历险记),中间有这么一段情节:兄妹俩在森林里述了路,碰上一只老虎。我就扮这只老虎,用不着说话。

于是开始排练。我套上老虎皮,那是一件画着黑道道的黄布连衣裤,脸,手、脚都不露,我想上台露脸是露不成了。

演那个哥哥的小朋友问我:“你会豁虎跳吗?”“不会  ”我只好照实说。

“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他撇了撇嘴。

没想事到临头还会出现危机。我看着老师的脸,就怕她改变主意。

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她说:“不要紧,扮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你先四脚着地爬上台,见了他们兄妹俩就站起来,啊呜啊呜叫着,向他们扑过去,他们逃你就追。等到猎人上场,对你连开两枪,你就躺下来一死掉。记住了吗?”

“记住了!”我连忙答应。我有充分的自信,“现在开始排练。你把虎皮和头罩套起来。”

头罩是个纸糊的老虎头:黄底子上也画着黑道道,额角正中还有个“王”字。套在头上,霉糨糊味儿直冲脑门。亏得眼睛那儿挖了两个小窟窿,要不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我就弯下身子向前爬,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向前爬,再向前爬,快站起来,你没看见他们吗?向他们扑过去!唉,你怎么不叫哇?嗓门要大。别忘了你不是猫,你是一只老虎。”

我还以为扮老虎是最容易不过的了,不用说话,不用露脸,没想到也这么难。

看来老师对我的演技并不满意,她倒没说什么。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话可多了。他说我这只老虎太窝囊,连豁虎跳也不会,只会在地上爬。还说他从没见过不会豁虎跳的老虎。随他说去吧,我这个配角虽然配不上他,可是老师没把我撤换,他也只好将就。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我套上者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一阵阵接连不断。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老师倒没说什么。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唉声叹气地对我说:“你一出场就豁几个虎跳,那就强多了。”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后来呢?后来我上动物园总要去看看老虎,想看看老虎是怎么豁虎跳的。可是老虎在笼子里不是打瞌睡,就是垂头丧气地踱来踱去,从没见过它们豁过什么虎跳。

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为什么没豁虎跳会惹起哄堂大笑呢?我至今还不明白。

扩展资料

一、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回忆他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详细描写了“我”期盼参加演出、排练时不会豁虎跳而受到同伴的质疑、演出时遭到哄笑、对此事感到困惑的过程和一路的心情起伏变化。

二、课文段落划分

第一大段(1、2自然段):学校每周六下午有文艺表演,我羡慕同班小朋友表演,也想上台表演。

第二大段(3-15自然段):老师让我扮演老虎,但在排练时,我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演哥哥的小朋友嫌我不会豁虎跳,老师也不满意。

第三大段(16-19自然段):终于上台表演了,我的表现引得笑声不断,心中倍感懊恼。

第四大段(20、21自然段):后来,我总想看看老虎的豁虎跳,却没有见到。我也一直不明白自己的表演为什么会失败。

三、本文的写作方法借鉴

1、取材真实,引起共鸣。全文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童年学校生活的一段经历。虽然不是成功的体验,但那种遭受嘲笑、奚落而懊悔自责的体验,是每个小学生都会遇到的,所以让学生去阅读,易于引起共鸣,亲切自然。

2、在叙事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心情指的是人物因事情变化或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情绪,比如:快乐、悲伤、悔恨等。本文按照演出前、演出时、演出后的顺序,展现了作者不同时刻的心情。开始的羡慕、渴望到接受角色的自信、再到后来的忐忑不安,怀疑自己,最后是沮丧自责,把我的心情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3、心随境走,环境烘托

心情随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真实生动。而扮演哥哥的小朋友、老师、观众的笑声则构成了影响心情的外界环境,对烘托感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习作时,应重视对周边环境的描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3
文本分析: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主题,编排了《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旨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加深、丰富对文章的理解。

《牛和鹅》呈现了学习伙伴的批注,让学生直观认识批注,提示学生可以批注对内容的体会、疑问等,对写法的体会以及获得的启发,引导学生学习作批注的方法,学习批注的角度。后两篇课文以留白的形式让学生练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交流平台总结梳理了批注的角度和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对理解文章的作用。

第二个要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课后题中借助表格,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语句,体会“我”在不同阶段的心情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7-01
得到了叶至善回忆他的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追忆。这个启发
第3个回答  2019-11-11
读了这篇课文,我得到了做每一个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努力的自己才能获得美好的未来。
第4个回答  2019-11-11
我得到了,做人要讲道理,就像那个,扮演哥哥的小朋友一样她老是说别人什么不足之处要取长补短才是正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