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0
班主任密切与科任教师联系,主要做好下列几方面的工作。
  1.经常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应主动将每学期班工作目标、打算、基本做法等与科任教师商量,便于他们在教学中配合。同时,主动将班上学生的情况向科任教师介绍,(尤其是班上后进生的情况、特点)沟通情况,取得教育目标的共识。千万不能"几套马车,各顾各",更不能"互相拆台"。
  2.班主任应该成为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多数科任教师都注意主动搞好师生关系,这为他们完成学科教学、完成育人任务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对于这样的科任教师,班主任应该更主动依靠他们,积极开展班工作。而当科任教师一旦与学生产生矛盾、误会时,班主任应该成为双方沟通的桥梁。在一个班上曾出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物理教师,看到班上学生物理单元测验成绩不好,心里十分焦急,她在做测验分析时,不慎讲了一句"你们班的人真笨!"学生听后极为反感,少数学生上课专找教师的岔子。班主任了解情况后,用这位教师带病坚持工作的事实教育学生,又进而引导学生认识教师偶尔讲错一句话,出点差错是难免的,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善意地提醒教师,而不能说怪话,故意挑毛病,抓住不放。另方面,班主任善意向这位教师提及了这件事,反映了学生的意见。这位老师主动向学生作了自我批评。同学们被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感动了,自此,对这位老师更加尊重了,全班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成绩也赶上了其他班。同样,科任教师对班上学生有意见,班主任也应该通过恰当的途径传达给学生,使师与生、教与学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二)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的效应
  《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稿)中指出:"对学生进行德育,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各实施途径均应以《德纲》为指导,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家庭,对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素质对子女的个性、心理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可以通过亲缘关系、爱的感化对子女产生影响。通过有形的言传身教和无形的家庭气氛来实施教育。家庭教育是贯彻学校德育要求的又一重要途径。班主任应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取得配合。
  1.家访。班主任应在普访的基础上,对需要重点帮助的学生经常家访。
  普访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家庭环境,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包括经济情况、教育情况、或特殊情况),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等,掌握教育好学生的第一手材料。
  重点家访,目的是沟通家长,取得共识,步骤一致,配合教育。这类家访,最好是家长、学生、教师三方面都在场,大家坦率诚挚地讨论问题。一定要调动教育主体--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最失败的家访是,教师在家长的面前数落学生的不是。它之所以失败在于:学生被"数"得一无是处,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育效果。同时,家长也灰溜溜的,只顾责备子女,却不知如何去教。
  除此以外,写信、组织班干部上门、与家长通电话等,都是沟通情况,取得家庭配合教育的好方法。
  2.家长会。学生家长会,每个学期2-3次比较恰当。家长会上班主任应该通报学期工作计划、要求,对家长如何配合德育工作提出具体的意见;如实汇报班工作情况,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一起重点讨论研究班上突出问题,虚心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对班工作的意见,今后分别向学校的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反映。
  要开好家长会,重要的是会前作好准备,收集材料,列好统计数字,做到心中有数。对具体问题应有调查、有分析。有时为了调动家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家长会的效果,可以让学生也来参加家长会,让他们向家长们汇报自己的情况,直接听听家长、叔叔、阿姨的意见。
  3.家长接待日。家长接待日,就是请学生家长到校参加一日(或半日)活动,让他们与子女坐在一起听教师讲课,让他们在旁看子女做实验,让他们观看子女做眼保健操、课间操,让他们与子女一起参加班的主题活动或者学校的其他活动。家长接待日能够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活动情况,便于配合学校,同步教育,这样的活动,学生家长是欢迎的。
  家长接待日活动的组织,涉及学校多个部门的工作,要由学校统筹安排为好。
  4.举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一个好办法,它深受各层次家长的欢迎。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22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

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

班主任的职责:

1、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社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小学,特别强调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文明行为习惯。

2、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会同各科教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3、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4、关心学生的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

5、进行日常管理。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和本班的团、队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

6、负责联系和组织本班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

7、做好本班学生思想评定和有关奖工作。

8、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1-20
把你学会的东西传给学生,内容就是,做一个好老师,不要看不起学生,因为他们还小,前途无限
第4个回答  2021-02-15
班主任工作: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进行个别教育;
5、组织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