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在境外设立公司后,再以境外公司名义向我国国内投资,是否允许?

如我公司在境外设立公司后,再以境外公司名义向我国国内投资,设立外资企业,法律和政策是否允许,是否涉嫌变相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有何禁止性规定?

投资到境外的境内企业需要在商务部门(具体以投资额为限,商务部或省级商务厅)办理《投资证书》。再去当地外汇管理机构办理外汇手续。在境外的分支机构按属地管理原则,不需要在国内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手续。

境内机构通过这些境外企业或机构对境外进行投资。这些境外企业或机构不属于中国内地的法人机构,不受内地相关法律的制约,但境内机构通过这些境外机构向境外进行投资时,仍然需要按照国内有关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的政策规定,履行相应的核准手续。与国际惯例相同,在国内具有投资资格的自然人也可在境外投资

扩展资料

境外投资所投入资产的形式十分广泛,包括货币资金的投入,股票、债券、信托凭证等金融资产的投入,各类实物资产的投入,知识产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投入。由此可见,只要是向境外的资产输出行为,无论是以什么方式出现,都应按照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有关规定履行相应行政许可手续。

包括各类新建项目及改扩建项目的初始投资、再投资,也包括收购、合并、参股、增资扩股等权益投资活动,同时也包括对境外投资提供担保的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境外投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这就是典型的 返程投资 ;也称为“假外资”、回流资本或迂回资本,是指由境内的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通到境外,以外国直接投资的名义再返回到境内的投资。这种返程投资,实质上就是政策寻租。当前,我国根据不同性质的返程投资,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措施。由于政策寻租、私人财产保护和金融投机性质的返程投资,既不符合利用外资政策,也偏离了“走出去”的正确轨道,无论是对境内经济发展、金融稳定,还是对社会公正,都有着明显的弊端,正在逐步加以禁止。对于融资性返程投资,由于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规范和引导,尤其要制约融资性返程投资运作过程中的政策寻租行为。

首先,允许民营企业所有者个人出于境外融资目的(包括上市、战略投资者私募、吸收风险投资等形式)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并采取直接换股或者融资收购方式,将其持有的境内企业股权置换到境外特殊目的公司。该过程应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和外资外汇登记。

  其次,实施“实际控制人原则”,要求外国投资者提供其最终股东的实际情况,如果发现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由境内法人或自然人所控制,则应核实境内法人或自然人的境外投资合规性情况,没有按规定办理境外投资核准登记的,不予办理外商投资手续。

  第三,对境外融资过程中通过返程投资形成的“外商投资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对于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处置其持有境内企业股权取得的外汇收入,或者从其持股境内企业所取得的利润及分红,外汇管理局应监督相应的境内投资者(参照其持股比例)及时从境外调回其应得外汇收入或者在汇出金额中相应扣减。

  第四,对于境外融资过程中由返程投资形成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税收、外汇、基础设施等方面实行国民待遇。

  第五,健全对返程投资的统计监测机制。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的处理方法,将反向投资和交叉参股一方面记录为外国直接投资、一方面记录为对外直接投资,并在统计中单独标注。追问

当前,我国根据不同性质的返程投资,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措施,
请问是什么样的管理政策和措施呢?有颁发具体的文件么

追答

就是上面那五条

追问

请问这个有具体的参考文献吗?法律依据是什么?

追答

你百度上搜一下 返程投资 就知道了

追问

好的,感谢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6-14
可以的啊。到时候到一些地方,地方政府还u会有很多优惠政策的。变成外资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