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青素、前花青素、原花青素有什么关系和不同

为什么在很多文章中称呼都不尽相同?

花青素、前花青素与原花青素都属于生物类黄酮,都是以3个芳香环结构为基底,又生成途径中有一段是相同的,因此常常会有人将其认为是同一物质,但是生成途径到后面就分开各自生成,其实三者是不同的物质。3者关键的是结构不同,但作用基本相似。

不同之处

1、概念不同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可以随着细胞液的酸碱改变颜色。光可增加花青素含量;高温会使花青素降解。花青素为植物在生理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花瓣和果实的颜色常见于花、果实的组织中及茎叶的表皮细胞与下表皮层。部分果实以颜色深浅决定果实市场价格。 

前花青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可说是植物的二次代谢物(Gabetta et al.,2000),然而前花青素并非是单一化合物,是由一系列的化合物所组成。

其中包括了大分子量和小分子量的化合物,小分子量的有:儿茶素(catechin和epicatechin)、二聚体(procyanidin B系列)、三聚体(procyanidin C系列);大分子量为单宁(condensed tannins)和聚合物(polyhydroflavan-3-ol)。

2、作用不同

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具有强抗氧化、消除自由基的作用,可有效消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

前花青素迄今为止最高效的抗氧化除自由基剂。

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抗突变功能、在食品中的应用等多种功能。

3、生成结构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可以随着细胞液的酸碱改变颜色。细胞液呈酸性则偏红,细胞液呈碱性则偏蓝。花青素(anthocyanins)是构成花瓣和果实颜色的主要色素之一。经由苯基丙酸类合成路径(phenylpropanoid pathway)和类黄酮生合成途径(flavonoids biosynthetic pathway)生成。

是由一系列的化合物所组成,其中包括了大分子量和小分子量的化合物,小分子量的有:儿茶素(catechin和epicatechin)、二聚体(procyanidin B系列)、三聚体(procyanidin C系列);大分子量为单宁(condensed tannins)和聚合物(polyhydroflavan-3-ol)。

原花青素是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或表儿茶素结合而成。最简单的原花青素是儿茶素或表儿茶素或儿茶素与表儿茶素形成的二聚体,此外还有三聚体、四聚体等直至十聚体。按聚合度的大小,通常将二者四聚体称为低聚体,将五聚体以上的称为高聚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青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前花青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原花青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1

一、花青素、前花青素、原花青素的区别

1、成分不同

花青素:花青素的成分为类黄酮化合物。

前花青素:前花青素的成分为生物类黄酮和多酚类等一系列化合物。

原花青素:原花青素的成分为多酚化合物。

2、分布不同

花青素:花青素广泛存在于开花植物(被子植物)中。

前花青素:前花青素存在于水果、坚果、种子、花、树皮,松树皮萃取物中含量较高。

原花青素:原花青素在银杏中含量丰富,尤其在葡萄籽中含量最高。

3、化学性质不同

花青素:花青素随细胞液的酸碱改变颜色。细胞液呈酸性则偏红,细胞液呈碱性则偏蓝。

前花青素:前花青素具有超强最高效的抗氧化性能。

原花青素:一般为红棕色粉末,气微、味涩,溶于水和大多有机溶剂。

二、花青素、前花青素、原花青素的关系

花青素、前花青素、原花青素的结构相似,而且原花青素与花青素都是强效抗氧化剂,但是原花青素强于花青素。但因口感关系,平时膳食吃皮、壳、籽较少,所以通过食物获得花青素更容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青素

百度百科-前花青素

百度百科-原花青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4

花青素与原花青素虽然看名字很像,但原花青素和花青素其实是两类物质。按照化学结构,原花青素属于多酚类物质,花青素属于类黄酮物质。前花青素(PCA)是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的一族,多酚类(polyphenolics)的一种;此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然而前花青素并非是单一化合物,是由一系列的化合物所组成,其中包括了大分子量和小分子量的化合物,小分子量的有:儿茶素(catechin和epicatechin)、二聚体(procyanidin B系列)、三聚体(procyanidin C系列);大分子量为单宁(condensed tannins)和聚合物(polyhydroflavan-3-ol)。

原花青素的近亲是儿茶素——它其实是几个儿茶素分子手拉手组成的聚合体。因为合体的儿茶素分子数量不一样,所以原花青素其实包括一系列成分:有两个儿茶素分子手拉手组成的,就是二聚体;三个分子手拉手,就是三聚体;一堆分子分子手拉手的,就是多聚体。

原花青素(OPC)是一种天然的超强抗氧化剂。具有强抗氧化、消除自由基的作用,可有效消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也参与磷酸、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和蛋白质磷酸化,保护脂质不发生过氧化损伤;是强有力的金属螯合剂,可螯合金属离子,在体内形成惰性化合物;保护和稳定维生素c,有助于维生素c的吸收和利用。

而花青素则是跟儿茶素类似的单体(两个长得非常像)所以原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后,就会分解变成花青素的单体,这就是为什么它会被叫成原花青素。

其实从前面的分子结构对比就可以看出来,无论是花青素、原花青素或者儿茶素,其实大家都长得挺像的,都是亲戚——它们都属于生物类黄酮这个大家族。既然系出同门,那大家抗氧化的手段其实也没什么差别。当然,所谓人多力量大啊,对于原花青素来说,聚合度越高(手拉手的儿茶素分子越多),抗氧化的活性就越强:多聚原花青素(五个以上的儿茶素分子组合而成,简称PPC)的抗氧化活性要显著强于寡聚原花青素(二到四个儿茶素分子的组合,简称OPC)和单体的儿茶素。OPC在人体内的吸收迅速且完全,口服20分钟即可达到最高血液浓度,代谢周期可达27小时之久。

从单纯的抗氧化角度看,原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不及虾青素,Ve,然而由于原花青素水溶性良好,并且脂溶性也不错,故而,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其抗氧化能力强于单纯脂溶的虾青素和Ve,极大拓展了它的应用面和使用量。

目前市场的花青素和原花青素主要来源有:

Bilberry Extract 越橘提取物,Cranberry Extract 蔓越橘提取物,Black Currant Extract 黑加仑提取物,Black Elderberry Extract 黑接骨木提取物,Aronia Chokeberry Extract 黑果花楸提取物,Blueberry Extract 蓝莓提取物,Blackberry Extract 黑莓提取物,Acai Berry Extract 巴西莓提取物,Lingonberry Extract 红豆越橘提取物,Black Bean Peel Extract 黑豆皮提取物,Mulberry Extract 桑葚提取物,Purple Corn Extract 紫玉米提取物,Black Goji Extract 黑枸杞提取物,Roselle Extract 玫瑰茄提取物,Grape Skin Extract 葡萄皮提取物,Purple PotatoExtract 紫薯提取物,Rose Extract 玫瑰花提取物,Black Rice Extract黑米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葡萄籽提取物,Pine Bark Extract松树皮提取物,花生衣原花青素Peanut Skin Extract。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花青素与原花青素同为类黄酮类,两者都是以3个芳香环结构为基底,又生成途径中有一段是相同的,因此常常会有人将其认为是同一物质,但是生成途径到后面就分开各自生成,其实两者是不同的物质。花青素(anthocyanidin)是一种植物的色素,存在于许多蔬果中,如蓝莓、樱桃、草莓、葡萄、黑醋栗、山桑子等,其中以紫红色的矢车菊色素(cyanidin)、橘红色的天竺葵色素(pelargonidin)及蓝紫色的飞燕草色素(delphinidin)等三种为自然界常见,另外还有红色的芍药色素(peonidin)是由矢车菊色素甲基化取代而来,紫色的矮牵牛色素(petunidin)及深紫色的锦葵色素(malvidin)均由飞燕草色素不同程度的甲基化衍生而来,以结构中接上不同官能基,而成不同的色素型态及颜色,结构中通常会接上醣基。 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是无色的,基本的结构是由flavan-3-ol-儿茶素(catechin)及表儿茶素(epicatechin)为单体去构成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聚合物,结构因聚合方式分为A-type及B-type,又以2-10聚体的寡聚合物(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OPC)活性为最佳,因此才会常常听到大家口里常说的”OPC”活性成分,原花青素常存在于葡萄子、苹果、蔓越莓等中。 前花青素(PCA)是一种有着特殊分子结构的生物类黄酮,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清除人体内自由基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非常强的体内活性。实验证明,PCA的抗自由基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50倍,维生素C的20倍,并吸收迅速完全,口服20分钟即可达到最高血液浓度,代谢半衰期达7小时之久。
3者关键的是结构不同,但作用基本相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8-08
三者关键是结构不同,但作用基本相似。
花青素(anthocyanidin)是一种植物的色素,存在于许多蔬果中,如蓝莓、樱桃、草莓、葡萄、黑醋栗、山桑子等,其中以紫红色的矢车菊色素(cyanidin)、橘红色的天竺葵色素(pelargonidin)及蓝紫色的飞燕草色素(delphinidin)等三种为自然界常见,另外还有红色的芍药色素(peonidin)是由矢车菊色素甲基化取代而来,紫色的矮牵牛色素(petunidin)及深紫色的锦葵色素(malvidin)均由飞燕草色素不同程度的甲基化衍生而来,以结构中接上不同官能基,而成不同的色素型态及颜色,结构中通常会接上醣基。
  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是无色的,基本的结构是由flavan-3-ol-儿茶素(catechin)及表儿茶素(epicatechin)为单体去构成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等聚合物,结构因聚合方式分为A-type及B-type,又以2-10聚体的寡聚合物(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OPC)活性为最佳,因此才会常常听到大家口里常说的”OPC”活性成分,原花青素常存在于葡萄子、苹果、蔓越莓等中。
  前花青素(PCA)是一种有着特殊分子结构的生物类黄酮,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清除人体内自由基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非常强的体内活性。
  实验证明,PCA的抗自由基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50倍,维生素C的20倍,并吸收迅速完全,口服20分钟即可达到最高血液浓度,代谢半衰期达7小时之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