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的特点和功能?

如题所述

城市道路的特点: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行人量大、车种复杂、交叉口多、交通分散。

功能:

1、快速交通干道:只准汽车行驶,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中间设置一定宽度的分隔带;出入口控制。

2、主要交通干道: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骨架,联系着城市主要工业区,住宅区等全市性公共活动场所,负担城市的主要客货运交通。其主要技术要求是:车道数一般不少于四条,道路两侧一般不设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

3、一般干道:是城市中数量较多的普通交通干道。由主干道引出,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负担主干道上交通的集散和区域内主要客货运交通。

4、支路:是区域内大量分布的联系主次干道与各交通源的道路。包括住宅区道路和胡同(里巷)。一般只有少量机动车和较多的自行车混合行驶,车流密度不大。

扩展资料

城市道路一般较公路宽阔,为适应复杂的交通工具,多划分机动车道、公共汽车优先车道、非机动车道等。

道路两侧有高出路面的人行道和房屋建筑,人行道下多埋设公共管线。

为美化城市而布置绿化带、雕塑艺术品。为保护城市环境卫生,要少扬尘、少噪声。

公路则在车行道外设路肩,两侧种行道树,边沟排水。

城市各重要活动中心之间要有便捷的道路连接,以缩短车辆的运行距离。

城市的各次要部分也须有道路通达,以利居民活动。

城市公共交通乘客上下须设置停车站台,还须设置停车场以备停驻车辆。要为行人横过交通繁忙的街道设置过街天桥或地道,以保障行人安全又避免干扰车辆交通;在交通不繁忙的街道上可划过街横道线,行人伺机沿横道线通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城市道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09

城市道路就是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

特点:

1、城市道路一般较公路宽阔,为适应复杂的交通工具,多划分机动车道、公共汽车优先车道、非机动车道等。

2、道路两侧有高出路面的人行道和房屋建筑,人行道下多埋设公共管线。

3、为美化城市而布置绿化带、雕塑艺术品。

4、为保护城市环境卫生,要少扬尘、少噪声。

5、公路则在车行道外设路肩,两侧种行道树,边沟排水。

功能:

1、适当的路幅以容纳繁重的交通;

2、坚固耐久,平整抗滑的路面以利车辆安全、舒适、迅捷的行驶;

3、少扬尘、少噪声以利于环境卫生;

4、便利的排水设施以便将雨雪水及时排除;

5、充分的照明设施以利居民晚间活动和车辆运行;

6、道路两侧要设置足够宽的人行道、绿化带、地上杆线、地下管线。

拓展资料:

中国古代营建都城,对道路布置极为重视。当时都城有纵向、横向和环形道路以及郊区道路并各有不同的宽度。中国唐代(618~907年)都城长安,明、清两代(1368~1911年)都城北京的道路系统皆为棋盘式,纵横井井有条,主干道宽广,中间以支路连接便利居民交通。

随着历史的演进,世界各大城市的道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自发明汽车以后,为保证汽车快速安全行驶,城市道路建设起了新的变化。除了道路布置有了多种形式外,路面也由土路改变为石板、块石、碎石以至沥青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以承担繁重的车辆交通。并设置了各种控制交通的设施。

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道路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国许多大城市改建、兴建了大量道路,铺筑了多种类型的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新兴的中小工业城镇也新建了大批整洁的干道。如北京市展宽了狭窄的旧街道,修建了二、三环路及通达卫星城镇的放射性道路,并修建了一些互通式立体交叉及机动车、非机动车分行的三幅车行道的道路,既改善了市内交通状况又便利了对外联系,改变了旧北京的交通面貌。又如中国工业城市上海,建国以来也新建改建了大批道路,并建成横跨黄浦江的大桥和黄浦江打浦路隧道,两岸交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参考资料:城市道路-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9-30
  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和交通功能,分为:①快速路,②主干路,③次干路,④支路。
  快速路

  为流畅地处理城市大量交通而建筑的道路。要有平顺的线型,与一般道路分开,使汽车交通安全、通畅和舒适。与交通量大的干路相交时应采用立体交叉,与交通量小的支路相交时可采用平面交叉,但要有控制交通的措施。两侧有非机动车时,必须设完整的分隔带。横过车行道时,需经由控制的交叉路口或地道、天桥。
  主干路
  连接城市各主要部分的交通干路,是城市道路的骨架,主要功能是交通运输。主干路上的交通要保证一定的行车速度,故应根据交通量的大小设置相应宽度的车行道,以供车辆通畅地行驶。线形应顺捷,交叉口宜尽可能少,以减少相交道路上车辆进出的干扰,平面交叉要有控制交通的措施,交通量超过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时,可根据规划采用立体交叉。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应用隔离带分开。交通量大的主干路上快速机动车如小客车等也应与速度较慢的卡车、公共汽车等分道行驶。主干路两侧应有适当宽度的人行道。应严格控制行人横穿主干路。主干路两侧不宜建筑吸引大量人流、车流的公共建筑物如剧院、体育馆、大商场等。
  次干路
  一个区域内的主要道路,是一般交通道路兼有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共同组成干路网,起广泛联系城市各部分与集散交通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快慢车混合行驶。条件许可时也可另设非机动车道。道路两侧应设人行道,并可设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物。
  支路
  次干路与居住区的联络线,为地区交通服务,也起集散交通的作用,两旁可有人行道,也可有商业性建筑。
  根据道路力学分类,城市道路主要分为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两大类。
  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以沥青路面为代表。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基本原则: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层间必须紧密稳定,保证结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各结构层的回弹模量自上而下递减。
  刚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主要代表是水泥砼路面。
第3个回答  2015-07-18
城市道路的组成:道路两侧建筑红线之间的空间范围为道路用地。

包括:1、供各种车辆行驶的车行道。其中有供汽车、电车、摩托车等行驶的机动车道;供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兽力车等行驶的非机动车道。

2、人行道。专供行人步行交通的通行带。

3、绿化带。布置在道路中央或道路两侧种植树木花草的地带,具有卫生、防护和美化的作用。

4、排水系统。用以排除地面水的街沟、边沟、雨水口等。

5、公共停车场和公共汽车停靠站。城市道路静态交通必不可少的场所。

6、交叉口和广场。供车辆和行人集散以及改变交通方式或方向的场所。

7、沿街地上设施。如照明灯柱、架空电线杆、给水栓、邮筒、清洁箱、接线柱等。

8、地下各种管线。如电缆、煤气管、暖气管、给水管、污水管等。

9、交通管理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各种交通标志标线以及安全岛、护栏、隔离墩等。城市道路分类:我国城市道路具有行驶车种复杂、速度差别大,人流和

车流易混杂的特点,故城市道路的分类应能反映出各类道路的交通性质和交通特征以及在城市所处地位的功能要求。

1、快速交通干道:主要技术要求:只准汽车行驶,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中间设置一定宽度的分隔带;出入口控制;大部分交叉口采用立体交叉,机动车道至少为四条,计算车速60~80KM/H。

2、主要交通干道: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骨架,联系着城市主要工业区,住宅区等全市性公共活动场所,负担城市的主要客货运交通。其主要技术要求是:车道数一般不少于四条,道路两侧一般不设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

3、一般干道:是城市中数量较多的普通交通干道。由主干道引出,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负担主干道上交通的集散和区域内主要客货运交通。一般干道通常不设立体交叉,部分交叉口可以扩大和分化可设四车道,亦可不设单独的非机动车道;虽有服务功能(两侧设有公共建筑和商业网点),但尽量不要形成商业街。

4、支路:是区域内大量分布的联系主次干道与各交通源的道路。包括住宅区道路和胡同(里巷)。一般只有少量机动车和较多的自行车混合行驶,车流密度不大。此外,根据市民的生活、生产需要,还可单独列出一些专用性道路,如沿街设有大量的文化商业设施,只为公共交通和行人服务的文化商业街等。有时还把支路细分为主要支路和一般支路。

城市道路的特点: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行人量大、车种复杂、交叉口多、交通分散。
第4个回答  2013-06-16
城市道路的组成:道路两侧建筑红线之间的空间范围为道路用地。

包括:1、供各种车辆行驶的车行道。其中有供汽车、电车、摩托车等行驶的机动车道;供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兽力车等行驶的非机动车道。

2、人行道。专供行人步行交通的通行带。

3、绿化带。布置在道路中央或道路两侧种植树木花草的地带,具有卫生、防护和美化的作用。

4、排水系统。用以排除地面水的街沟、边沟、雨水口等。

5、公共停车场和公共汽车停靠站。城市道路静态交通必不可少的场所。

6、交叉口和广场。供车辆和行人集散以及改变交通方式或方向的场所。

7、沿街地上设施。如照明灯柱、架空电线杆、给水栓、邮筒、清洁箱、接线柱等。

8、地下各种管线。如电缆、煤气管、暖气管、给水管、污水管等。

9、交通管理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各种交通标志标线以及安全岛、护栏、隔离墩等。城市道路分类:我国城市道路具有行驶车种复杂、速度差别大,人流和

车流易混杂的特点,故城市道路的分类应能反映出各类道路的交通性质和交通特征以及在城市所处地位的功能要求。

1、快速交通干道:主要技术要求:只准汽车行驶,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入;中间设置一定宽度的分隔带;出入口控制;大部分交叉口采用立体交叉,机动车道至少为四条,计算车速60~80KM/H。

2、主要交通干道: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骨架,联系着城市主要工业区,住宅区等全市性公共活动场所,负担城市的主要客货运交通。其主要技术要求是:车道数一般不少于四条,道路两侧一般不设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

3、一般干道:是城市中数量较多的普通交通干道。由主干道引出,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负担主干道上交通的集散和区域内主要客货运交通。一般干道通常不设立体交叉,部分交叉口可以扩大和分化可设四车道,亦可不设单独的非机动车道;虽有服务功能(两侧设有公共建筑和商业网点),但尽量不要形成商业街。

4、支路:是区域内大量分布的联系主次干道与各交通源的道路。包括住宅区道路和胡同(里巷)。一般只有少量机动车和较多的自行车混合行驶,车流密度不大。此外,根据市民的生活、生产需要,还可单独列出一些专用性道路,如沿街设有大量的文化商业设施,只为公共交通和行人服务的文化商业街等。有时还把支路细分为主要支路和一般支路。

城市道路的特点: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行人量大、车种复杂、交叉口多、交通分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