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从哪年开始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的?

我国是从哪年开始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的?
楼下三个说的不对吧?才解放时好像是在天门城楼升旗,像现在这样的升旗仪式是之后吧?

2018年。

新时代、新仪式、新气象,这是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后,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首次执行的升国旗仪式。

1月1日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这是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任务后,首次举行的升旗仪式。

扩展资料:

2018年1月1日升旗仪式活动具体如下:

东方欲晓,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巍然屹立,中华大地万象更新。

天安门广场,九万多名各族各界群众昂首肃立,静候神圣时刻来临。

7时32分,升旗号角划破长空,升旗仪式正式开始。

高亢激越的号角,传递出中国人民阔步新征程的自信豪迈。

22秒号角余音未了,96名解放军仪仗队队员组成的护旗编队,从城楼中间券门走上金水桥,30名礼兵肃立两侧迎接国旗。

7时33分,编队走出金水桥,齐步换正步行进。3名身着陆海空军服的分队长,拔刀出鞘,行举刀礼,90名队员端枪护卫国旗威武前行。

7时34分,编队抵达国旗杆基座,升旗组3人齐步走上基座准备升旗,护旗队员面向国旗列队。

“向国旗——敬礼!”随着分队长响亮的口令,护旗队员和礼兵行举枪礼。

7时36分,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挥动右臂划出优美弧线,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展开,与喷薄的朝阳一同升起。

这一刻,不论地域、不分民族,所有语言都汇成同一首歌;这一刻,亿万军民的爱国热情随着国旗一起升腾。国旗冉冉升到杆顶,飘扬在祖国的蓝天里;人群中爆发出如潮的掌声、欢呼声。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人民解放军首次执行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2
1949年10月1日

北京天安门广场庄严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是亿万中国人民特别关注的活动。
众所周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如今,56年过去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有过哪些变化?经历了哪些不平凡的历史?笔者从采访中得知,1949年10月1日至1950年底,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由北京公安纠察总队负责。1951年至1976年的26年间,由北京市供电局工人胡其俊负责这一光荣神圣的使命,他每天早上带着国旗到广场升起来,晚上再降下带回。1977年底至1982年12月,由卫戍部队的两名战士担负升国旗任务,一人引路,一人扛旗,经过长安街时,还得给机动车让行,升旗的场面也不够庄严。
1982年12月28日,原武警北京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五班进驻天安门,担负天安门广场升降和守卫国旗的光荣任务。从此,我国有了第一套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原来的2人升旗改为3人升旗,其中1人擎旗,2人护旗,正步前进。同时,统一了着装,编制出了升降旗的时间表,从此这个班被人们称作“天安门国旗班”。1991年初,“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正式成立,并从1991年5月1日起实行新的升降国旗仪式。国旗护卫队由36名武警官兵组成,负责每天升降国旗。逢“1”(即每月1日、11日、21日)和重大节日,武警军乐团在现场演奏国歌。为了更好地维护天安门广场秩序,从2004年6月1日起,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每月逢“1”的3次大升旗的勤务改成每月1日进行大升旗,36名国旗护卫队员和62名武警军乐团队员和以往大升旗一样,现场演奏三遍国歌。按照要求,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在四周观看的各族同胞,凡是军人要行军礼,少先队员要行队礼,其他人也应立正行注目礼,表示对国旗的崇敬。
2分零7秒是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的时间,升降国旗的时间与北京地区一年四季太阳升落时间同一时刻。升旗时,按动电钮的时刻遵照太阳上边缘与地平线相切的时刻,国旗升至旗杆顶端历时2分7秒,是太阳下边缘与地平线相切的时刻。但是,每天太阳出来的时间并不一样,怎样掌握升旗的时间呢?原来的国旗班从天文台要来北京地区一年365天太阳升、落时间表,并在每月上、中、下旬各定一个升旗时间。即使如此,还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
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一招一式欣赏性极强,人们概括有“五绝”。一绝:升旗。每一次,当擎旗手以优美的动作,在国歌奏响第一个音符时,将国旗展开抛出,到国歌的最后一个音符终止,都是2分07秒,国旗也准时到达30米高的旗杆顶端;二绝:护旗。国旗护卫队从金水桥行到国旗杆基的围栏,走的正步是138步,落地都是同一个声音,丝毫不差;三绝:敬礼。随着一声“敬礼”的口令,升旗手按电钮,护卫队行持枪礼,军乐队奏国歌都是同一个节拍;四绝:礼毕。国旗升到旗杆顶端与“礼毕”口令,36名托半自动步枪的卫士齐刷刷把枪放下,都是同一时刻。五绝:收旗。1990年通过的《国旗法》规定,升旗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为此,国旗卫士们在降国旗时,练就了过硬的收旗动作,当国旗在2分07秒的时间内降到国旗杆底座时,一名卫士迅速用双手将国旗托住,而后另一名卫士将旗面均匀地打成折叠状,此动作精确在13把至15把之间。
自从天安门广场有了升国旗仪式,当推1999年50周年国庆盛典的升旗仪式最不寻常。这一天升旗时间是上午10点,和以往从天安门城楼出发,过金水桥、越长安街的例行路线不同,这一天国旗护卫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平台出发,托枪走下23级台阶,绕过孙中山画像,在13米处沿广场中轴线踏着红色地毯正步走。在166米的距离上踢正步248步到达国旗基座,擎旗手从旗杆南侧走上基座。国旗护卫队也由平时的36名增至200名,在军乐队的随同下,迈着整齐而矫健的步伐,和着雄壮而激昂的《歌唱祖国》的节拍,向天安门广场走来。场面蔚为壮观,大长国威和军威。此情此景,是每一位观众永难忘却的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12438.html?si=3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6

我国是从1949年10月1日开始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的。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仪式经过多次调整。1982年12月28日,原武警北京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五班进驻天安门,担负天安门广场升降和守卫国旗任务。我国有了第一套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35年来,武警国旗护卫队用挺拔的军姿、威武的气势,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向世界展示着国家和军队的形象。

每月第一天升国旗增加号手和礼兵的迎旗环节。新创作《升旗号角》音乐,由军乐团8名礼号手在天安门城楼演奏,象征奏响新时代的奋进强音。仪仗队礼兵在金水桥南侧列队,强化庄重威严的气氛。

在今天以民族国家为基本构成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国旗是一个国家最鲜明的标志,显示着民族的个性和尊严。在不同的场合,国旗有不同的意义。在战争中,国旗就是战旗,两军对垒,斩将夺旗,是战场的常态。但在奥运会上,国旗则是和平的使者、友谊的象征 。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5
我国在天安门广场,进行的升旗与正规的升旗是有些区别的,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毛主席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1949年10月1日至1950年底,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由北京公安纠察总队负责。

1951年至1976年的26年间,由北京市供电局工人胡其俊负责这一光荣神圣的使命,他每天早上带着国旗到广场升起来,晚上再降下带回。
1977年底至1982年12月,由卫戍部队的两名战士担负升国旗任务,一人引路,一人扛旗。
1982年12月28日,原武警北京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五班进驻天安门,担负天安门广场升降和守卫国旗的光荣任务。
从此,我国有了第一套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原来的2人升旗改为3人升旗,其中1人擎旗,2人护旗,正步前进。
同时,统一了着装,编制出了升降旗的时间表,从此这个班被人们称作“天安门国旗班”。
1991年初,“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正式成立,并从1991年5月1日起实行新的升降国旗仪式。国旗护卫队由36名武警官兵组成,负责每天升降国旗。逢“1”(即每月1日、11日、21日)和重大节日,武警军乐团在现场演奏国歌。
2004年6月1日起,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每月逢“1”的3次大升旗的勤务改成每月1日进行大升旗,36名国旗护卫队员和62名武警军乐团队员和以往大升旗一样,现场演奏三遍国歌。

结论:我国在天安门进行升旗是1949年10月1日;第一次进行规范的升旗仪式是1982年12月28日
第4个回答  2015-12-09
最早的正式升旗仪式,当是1949年10月1日。1991年5月1日开始每天举行升旗仪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