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和玻璃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一、性质:

1.钻石:

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玻璃:

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

二、应用:

1.钻石:

工艺品、工业中的切割工具。

2.玻璃:

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

三、特性:

1.钻石:

具有极高的反射率,其反射临界角较小,全反射的范围宽,光容易发生全反射,反射光量大,从而产生很高的亮度。钻石的摩氏硬度为10;在自然界物质中硬度最高。

2.玻璃:

玻璃的分子排列是无规则的,其分子在空间中具有统计上的均匀性。因为玻璃是混合物,非晶体,所以无固定熔沸点。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在工业上,钻石主要用于制造钻探用的探头和磨削工具,形状完整的还用于制造手饰等高档装饰品,其价格十分昂贵。

钻石由于折射率高,在灯光下显得闪闪生辉,成为女士最爱的宝石。巨型的美钻可以价值连城。而掺有深颜色的钻石的价钱更高。目前最昂贵的有色钻石,要数带有微蓝的水蓝钻石。

防弹玻璃是由玻璃(或有机玻璃)和优质工程塑料经特殊加工得到的一种复合型材料,它通常是透明的材料,譬如PVB/聚碳酸酯纤维热塑性塑料。它具有普通玻璃的外观和传送光的行为,对小型武器的射击提供一定的保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钻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玻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6

钻石的性质

    钻石是一种矿物结晶,也叫做金刚石

    达到宝石级金刚石,既是钻石。钻石是在长期的地壳活动中形成的,橄榄岩型钻石的形成温度为900~1 300℃ (平均1050℃) ,压力为( 45~60) × 108 Pa ,相当于地球 120 ~180 km的深度,榴辉岩型钻石的形成温度大约1 250℃ , 在距离地面180 km 以下更大的深度(约200km)。

    钻石的晶体结构是正八面体

    钻石的化学成分:C(碳元素)

    C元素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化学性质适中,形成钻石的炭元素相对更稳定。

    钻石的摩氏硬度:10   

    就硬度方面来说钻石是地球上最坚硬的物质,比世界硬度第二的刚玉还高上几倍,做钻石批发朋友告诉我,虽然钻石硬度很高,但是不建议用硬物相互碰撞或者刻痕测试方式来鉴定钻石的真假,即便硬度很大,钻石也会产生摩擦痕,破坏钻石品质。

    钻石的折光率:2.417

    钻石的色散:0.044

    钻石的光泽:金刚光辉

    钻石有其独特的光泽,一般叫做金刚光辉,只有将钻石放在眼前才能看到,这种光辉和玻璃等是不同的。

    钻石的颜色

    钻石的颜色有很多种(这里说的颜色和钻石4c中的颜色不同),颜色不同一般是由钻石中所含的矿物决定的,有无色、金黄色、天蓝色、绿色、粉红色、玫瑰色、紫色、乌黑色、普通黄色、褐色……一般情况下,宝石级钻石是无色至普通黄色、褐色钻石。

    钻石的比重:3.52

玻璃的性质

    各向同性

    玻璃的分子排列是无规则的,其分子在空间中具有统计上的均匀性。在理想状态下,均质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折射率、硬度、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导热率、电导率等)在各方向都是相同的。

    无固定熔点

    因为玻璃是混合物,非晶体,所以无固定熔沸点。玻璃由固体转变为液体是一定温度区域(即软化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它与结晶物质不同,没有固定的熔点。软化温度范围Tg~T1,Tg为转变温度,T1为液相线温度,对应的黏度分别为1013.4 dPa·s、104~6dPa·s。

    亚稳性

    玻璃态物质一般是由熔融体快速冷却而得到,从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变时,冷却过程中黏度急剧增大,质点来不及做有规则排列而形成晶体,没有释出结晶潜热,因此,玻璃态物质比结晶态物质含有较高的内能,其能量介于熔融态和结晶态之间,属于亚稳状态。从力学观点看,玻璃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状态,比如存在低能量状态转化的趋势,即有析晶倾向,所以,玻璃是一种亚稳态固体材料。

    渐变性可逆性

    玻璃态物质从熔融态到固体状态的过程是渐变的,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也是连续的和渐变的。这与熔体的结晶过程明显不同,结晶过程必然出现新相,在结晶温度点附近,许多性质会发生突变。而玻璃态物质从熔融状态到固体状态是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完成的,随着温度逐渐降低,玻璃熔体黏度逐渐增大,最后形成固态玻璃,但是过程中没有新相形成。相反玻璃加热变为熔体的过程也是渐变的。

第2个回答  2017-05-01
钻石和玻璃的化学成分完全不一样,钻石是一种密度相当高的碳结晶体。玻璃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物理性质也有很大区别,钻石硬度为10,玻璃的硬度为6
钻石:
钻石是被公认的世上最坚硬的石头,它是经过琢磨金刚石后得到的成品,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
物理性质:
钻石在天然矿物中的硬度最高,其脆性也相当高,用力碰撞就会碎裂。源于古希腊语Adamant,意思是坚硬不可侵犯的物质,是公认的宝石之王。
化学性质:
钻石其实是一种密度相当高的碳结晶体。钻石的化学成分是碳,这在宝石中是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属等轴晶系。常含有0.05%-0.2%的杂质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N和B,他们的存在关系到钻石的类型和性质。晶体形态多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四面体及它们的聚形。纯净的钻石无色透明,由于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现不同颜色。强金刚光泽。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为0.044。均质体。热导率为0.35卡/厘米/秒/度。用热导仪测试,反应最为灵敏。硬度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矿物,绝对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刚玉的150倍,怕重击,重击后会顺其解理破碎。一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厘米。钻石具有发光性,日光照射后 ,夜晚能发出淡青色磷光。X射线照射,发出天蓝色荧光。钻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不容易溶于酸和碱,酸碱不会对其产生作用。
玻璃:
玻璃是由二氧化硅和其他化学物质熔融在一起形成的。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致使其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复盐,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
第3个回答  2017-02-04
既然把钻石和玻璃放在同一个平台进行比较,那这里所讲的玻璃是天然玻璃,不是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常用玻璃。
钻石和天然玻璃的区别:
1、在《系统宝石学》里,所属宝石类别不同:
钻石:属于常见宝石。号称“宝石之王”。是四月的生辰石、也是结婚60周年的纪念石。
天然玻璃:属于常见玉石。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玻璃”,有多种成因方式,最主要的一种是岩浆喷出型的黑曜岩、玄武岩玻璃,另一种是陨石型的玻璃陨石。
2、化学成分不同:
钻石:主要成分是C,其质量分数可达99.95%。
天然玻璃:主要成分是SiO2,可含多种杂质。
3、颜色不同:
钻石:有无色—浅黄(褐、灰)色系列和彩色系列。其中“无色—浅黄(褐、灰)色系列”主要包括无色到浅黄、浅褐、浅灰色;“彩色系列”主要包括黄色、褐色、红色、粉红色、蓝色、绿色、紫罗兰色、黑色等,大多数彩色钻石颜色发暗,强—中等饱和度的颜色艳丽的彩钻极为罕见。
天然玻璃:玻璃陨石为中至深的黄色、灰绿色;火山玻璃为黑色(常带白色斑纹)、褐色至褐黄色、橙色、红色、绿色、蓝色、紫红色少见;黑曜岩常具白色斑块,有时呈菊花状。
4、光泽、透明度不同:
钻石:非常有特征的金刚光泽,是天然无色透明矿物中最强的光泽;纯净的钻石应该是透明的,但由于矿物包体、裂隙的存在,钻石可呈现半透明,甚至不透明。
天然玻璃:玻璃光泽,透明至不透明。
5、折射率不同:
钻石:折射率为2.417,是天然无色透明矿物中折射率最大的矿物。
天然玻璃:折射率.490(+0.020,-0.010); 无双折射率。
6、发光性不同:
钻石:紫外荧光无至强,可呈蓝色、黄色、橙黄色、粉色、黄绿色等,一般长波下的荧光强度强于短波下的荧光强度。有些可见磷光。
天然玻璃:通常无紫外荧光。
7、硬度不同:
钻石:摩氏硬度为10。
天然玻璃:摩氏硬度为5—6。
8、密度不同:
钻石:3.52(+0.01,-0.01)。
天然玻璃:玻璃陨石为2.36(+0.04,-0.04);火山玻璃为2.40(+0.10,-0.10)。
9、放大检查,内部矿物形态不同:
钻石:可见钻石生长纹、解理(羽状纹)、色带等特征。
天然玻璃:可见圆形和拉长气泡,流动构造,黑曜岩中常见晶体包体、似针状包体。
第4个回答  2020-02-02
大姐!你问的这个问题~晕~
楼上的!你回答的这个答案~更晕~~
其实分辨钻石和玻璃是极其容易的!
因为我是学宝石鉴定专业的,所以我只教实际操作,不教让你们外行人一头雾水的理论知识:
好!书归正传!
首先,可以确定,钻石的火彩是所有天然的透明宝石中最高的!(所谓火彩,其实就是色散————即把白光分解为七种色光的能力)那么,玻璃的火彩是相当低的,因此,这就是“方法一”:钻石的火彩较玻璃高!
方法二:钻石有亲油性(就是钻石能吸附住油脂),而玻璃则有亲水性,所以,把钻石和玻璃放入油脂中,再拿出来,钻石上是油腻腻的,而玻璃则显得很干净。
方法三:钻石是硬度之最,而玻璃的硬度相当低(只有小刀的硬度值),所以,准备一个石英石(就是水晶),钻石的刻划会让石英留下永久性的不可逆的伤害,而玻璃对石英够不成任何伤害!
先教你这三条(这就够你用的了),如果还想知道更多,就到百度贴吧“宝石”吧来问我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