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西山景物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么展开描写的?

如题所述

写作技巧分析: 体裁特色 1. 山水游记,记叙体。
2. 藉记游抒情。 记叙手法 顺叙法:案游历的次序叙写。从发现西山,再写游西山的过程的所见所感。
描写手法 映衬:
1.以本以为是异态的众山水不及西山怪特来突出西山之奇异。2.以数州土壤之平凡突显西山超然独立。
白描/ 直接描写:「尺寸千里,莫得遯隐。」、「萦青缭白,外与天接,四望如一。」 比喻:「若垤」、「若穴」
抒情手法 借景抒情:1.以西山自喻2.以培塿喻小人/ 同流合污者
直接抒情:「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直接写游西山与万化冥合,超越时空,物我两忘的感受。
从多角度描写 远眺:从西山对面的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
环视、俯视:在西山之巅俯览数州,尽览无遗,一览众山小-----「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尺寸千里,莫得遯隐。」
环视:青烟白云萦绕西山;及黄昏,暮色四合。「萦青缭白,外与天接,四望如一。」
点题手法巧妙 作者以「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指异之」、「游于是乎始」点出「始得西山」与「游」字,以「引觞满酌,颓然就醉」点出「宴」字,以「为之文以志」点出「记」(志)字,手法高明,充分阐释题目的含意。
善用修辞 排比:1.「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2.「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顶真:1.「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而卧,卧而梦。」 明喻:1.「若垤」
2.「若穴」
迭音词 / 迭字:
1.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2. 「悠悠乎与颢气俱」、3.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下列各句的用意是:
1「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意思是说西山的独立出众,其实是作者自喻之词,表示自己有出众的才华和高洁的品格,因而耻与世俗之徒为伍。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意思是说自己站在山头,好像凌空升天,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俱存,与主宰世间万物的造物者同游,抒发了作者在欣赏自然景色时,精神振奋,心胸广阔,神意恬淡,忘怀一切,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3「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意思是说心神已经凝结,万念已经全消,身躯似乎已经解体,不复存在,而整个人的身心已完全融化于大自然环境之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9.「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两句写的是怎样的境畀? 
答:两句写的是自己的精神(真我)与大道合一交融的境界。是道家的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为一的逍遥自由境界。造物者指大自然,颢气则指天地中的元气。这两句写登高望远,感悟到人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真我(精神)可超越时空,与自然合一,忘却形躯,忘却物我的分别的精神状态。

.始得西山宴游记在动静情态方面之描写表现:
答:甲、景物静态描写:日间所见有「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遯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入暮时所见有「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

柳宗元在文中最后一部分写出三种超脱烦愁的精神境界:
答:(1) 形体与天地合一-----柳宗元在文中说:「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是说西山久远,与天地同生,而不知道它的边际。也暗示了自己的感受和抱负,觉得自己处身西山胜景中,身体与天地之气合而为一,也成了浩气中窆一个分子。
(2) 精神与造物者游-----柳宗元又说:「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是说西山广大自得,和天地的主宰同在,不知道它的穷尽。这是作者觉得宇宙是如此浩荡,感到自己与造物者在游,身体无拘无束。
(3) 心灵与万化冥合-----柳宗元最后说︰「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心灵像是凝结了,形体像是消散了,心中思虑明澈寂静,忘掉本身的存在,彷佛自己和万物合而为一。这种但觉万物一体,与自然为友的胸怀,有着庄子思想的影子。

关于体裁──游记在体裁上有甚么特点?
答:游记是记叙文的一种。以记叙旅游见闻,描写山水景物为主,并寄寓作者的情思或审美趣味。因此游记常合记叙、描写与抒情一体。

本篇记游西山的经过,层次上的安排是怎样的?前后文有哪些地方是互相呼应的?
答:本篇用顺叙法记游西山经过。首段先写谪居中好宴游引出下文。次段先写发现西山经过,次写登山经过,再写从山上远望所见,最后写游山感受。写来层次分明。
前后文呼应的地方,如:首段写「上高山,入深林,……无远不到」;下文则写「过湘江,缘染溪,……穷山之高而止」,正相呼应。
首段写「倾壶而醉」,次段应以「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首段写「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而下文则应以「然后知是山
之特立」,「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首段为甚么不直接写游西山?这段在结构上有甚么作用?
答:首段不直接写游西山,是要突出西山之游的特别之处。以游众山作陪衬,引出「西山之怪特」。在结构上是「引起」,引入全文主题。而「始」字刖是全篇主眼。首段所写可收映衬之效,以遍游永州山水但竟都不如西山,傱而突出「始得西山」之可贵。

这是一篇以描写山水景物为主的游记,还是一篇以抒情为主的游记?
答:全篇章法仍以记事为主。从描写景物中抒情,可谓情景文融。这是一篇抒情为主的游记,并不以写景为主。文中写景是为了抒情。文中所写之景,都加上作者的主观感情,而非客观描摹物态,所以本篇不是以描写山水景物为主的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始得」的「始」是甚么意思?作者游西山,所「得」的是甚么?
答:「始得」的「始」是开始了第一次真正的游览。因为作者以前的游历只是欣赏山水美景,未真正领略到与万物为一的逍遥乐趣,而这次游西山,才真正领略到这种乐趣。
作者游西山的「得」是指:发现了西山,并领略到它的怪特景色。
游西山后,感悟到万物为一、物我两忘的道理,从忘却俗世间的荣辱毁誉,使自己形躯得到解脱,心境达致平静
希望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07
作者抓住了西山“山势险要,高高耸立,与青山白水互相缠绕”的特点。

作者主要是以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来突出西山形象的。

因为文中写“我们”登山的艰险,以及从山顶往下四望,景物一览无遗的情节,都是属于侧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