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各种角色介绍

帮忙介绍一下京剧各种人物,谢谢了!

在中国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五个总的行当,每个行当中又有更细密的分支。

1、 "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2、"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 

3、  "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4、"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5、 "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扩展资料:

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

1、梅兰芳(1894——1961),其表演以庄重深邃,简洁凝练而艺压群芳;不以奇特取巧,而在平淡中见神采;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成为京剧旦角的楷模,被誉为一代宗师。

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九一八”事变后,他以无比激愤的心情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激励人民大众奋起反对侵略。抗日战争时期,他在上海蓄须明志,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梅派传人有言慧珠、李维康、杜近芳、梅葆玖等。梅兰芳第九子梅葆玖,是梅派目前的领军人物。

2、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文革十年动乱,受到迫害冲击,一夜之间变成了“资产阶级反动艺术权威”而被关押批斗。1976年春,因心脏病再次发作,在西安逝世,享年76岁。尚小云较著名的亲传弟子有张蝶芬、张君秋(后自创张派)、尚长麟(其次子)、尚慧敏(长孙女) 等。

3、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擅长演悲剧,代表作有《荒山泪》、《英台抗婚》、《窦娥冤》、《锁麟囊》等。1958年因心脏病突发,仅几分钟便离世,年仅54岁。

程砚秋鞠躬尽瘁殉艺术,将自己一生全部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其卓越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重大的影响。学习程派并较有成就的演员有陈丽芳、新艳秋、王吟秋、李世济、李蔷华、张火丁、迟小秋..等。

4、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等剧著名。

1966年夏天,荀慧生被扣上了“反动艺术权威”的帽子,接着又被勒令去劳动改造,有一次终于累倒在了大路旁。此后,他原有的旧病更加严重了。由于家人都受牵连失去了自由,夜晚,他一个人蜷缩在小黑屋里。1968年冬,荀慧生孤苦零丁病故于北京,享年68岁。荀派传人学荀者极众,主要传人有毛世来、吴素秋、童芷苓、孙毓敏、刘长瑜、宋长荣等。

在京剧艺术表演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旬慧生四位京剧表演艺术家以风格独特的演技(梅派扮相的“样”,唱腔尾音自然下垂;程派的别具一格“唱”,尾音上提;荀派俏丽扮相的“浪”,唱腔尾音腔化和尚派表演的“棒”,唱腔尾音干掷)在京剧舞台上尽领风骚数十年,为京剧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生旦净末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8

1、生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红生 、娃娃生。

2、旦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3、净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称毛净)。

4、丑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扩展资料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京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8

京剧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 

"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扩展资料:

生旦净末丑简介: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

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战将或是绿林英雄。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娃娃生:剧中的儿童角色等几大类。除去红生和勾脸(即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分为青衣(正旦):端庄娴雅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

武旦:扮演勇武的女性人物,特别是打出手。刀马旦: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不用打出手。老旦:老年妇女。

彩旦:滑稽诙谐的喜剧性人物。花衫: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于一炉的全才演员等称为花衫。

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净行可分为正净(大花脸):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的忠臣良将。

副净(二花脸):俗称架子花脸,大多扮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武净(武花脸):以武打为主的角色。

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的角色。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生旦净末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1

京剧有生旦净丑四大角色。

1.生角: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红生 、娃娃生。

2.旦角: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3.净角: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称毛净)。

4.丑角: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扩展资料: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的板式是指:唱腔的-板眼结构形式。通俗的讲就是(唱腔节奏。通常有四类:一眼板,三眼板,无眼板,散板。在各种声腔中,原板是变化的基础。除原板外,还有慢板、快板、导板、摇板、二六、流水板、快三眼等。

参考资料:京剧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30

京剧中包含多少种角色,仅仅是脸颜色的不同吗?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他们的区别,当然不仅仅是脸颜色的不同。下面小编就详细地给各位解释一下。先讲生行,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还有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其次说旦行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再说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其中,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第三是净行,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第四个讲讲末行 简称“末”。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 最后讲丑行 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