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都上一年级了敏感,爱哭怎么办?

例如,我夸奖别的小孩,他就会生气,认为我说他笨。

有些孩子很敏感,也很容易激动,哪怕一点点的小事都会让他们伤心地大哭一场。这样的性格往往会让他们的父母感到烦恼,很想趁着宝宝还未“定型”的时候,快点纠正,这时父母该怎么做呢?

亲子生活现场问题一:孩子都小学一年级了,还这么爱哭,怎么会那么脆弱呢?真叫人着急。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变得勇敢一些?

我们常听人家说:这个人的泪腺很发达,那个人的泪腺不发达,其实说的是这个人是否爱哭。爱哭说得好一点是多愁善感,说得不好是情绪管理不佳。不过有的人虽然不哭,可是天天心里愁云惨雾,表面却强颜欢笑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在中国有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爱哭的林黛玉和开朗的薛宝钗,最后的下场严格说起来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在一般人的观念里,爱哭总让人觉得很诲气、很令人不愉快。所以,只要孩子一哭,家长就莫明其妙的跟着情绪不稳,这是人之常情。

实际上,无论是成人或小孩,“哭”有它正面的意义。想想我们每个人刚出生时,如果不哭,接生人员都要想办法让我们哭,哭表示健康、生命力,但从那一刻以后,我们却要想尽办法阻止孩子哭泣,似乎有点违反常理。

当然,我们并不赞成孩子没事乱哭,一点小事就用哭来表达,这是情绪表达不适当,不纯粹是哭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教导的不是叫孩子不哭,而是教他: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哭,而且不该哭的时候不要哭。那么,我们也要了解:为什么孩子总是哭得不是时候?才能够适当协助他们管理情绪。

孩子爱哭的原因

一般来说,孩子爱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孩子先天多愁善感

以天生气质来说,就是“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遭遇不如意时,通常会以负向的情绪:如哭闹、发脾气等来表达。这是他的个性倾向,但家长不了解,就容易跟着孩子闹脾气,以致于亲子之间经常闹得不愉快,而无法心平气和地教导。

2、哭只是获取的手段

现在的家长孩子生的少,太过宝贝孩子,怕孩子哭,所以,从小只要孩子哭,大人总是满足他、妥协,让孩子感觉到“用哭来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3、语言表达能力不够

由于家长或带孩子的人照顾太周到,从小孩子不必说话,只要用哼的或用哭的、用指的,大人就知道他要什么,使孩子的语言表达应用能力无法成长,于是惯用哭闹动作来表达。

4、父母的态度过严厉

大人太凶,一点小事就对孩子疾言厉色,吓坏了孩子,使得孩子成了好哭的“小媳妇”以博取同情。

5、常常被父母所忽略

父母连孩子的基本需要都不能完全满足。如:父母不常陪伴、接近的孩子;或者大人总忙着照顾小的或忙着自己的事。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爱或安全感等不满足,就会显得焦虑、不安,表现出来的是爱哭或不快乐的神情。

找出问题原因

孩子的哭有它正面的意义,但哭得不是时候就要找出原因:天生情绪本质负向、惯用哭来达成目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大人对孩子太凶、或者被忽略的孩子等等,都比较容易表现出爱哭的倾向,你的孩子爱哭是属于哪种原因呢?找出来才有办法协助他。以下的亲子生活现场实例,跟你分享解决方法。

亲子生活现场问题二:小孩子在外受委屈后,除了哭,其他什么都不会,你说怎么能不让人揪心?

改善亲子教育方式

从小教孩子看事情的光明面,增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凡事鼓励孩子说出来,只有他用说的不用哭的,才给予正面响应;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同时也要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不是忽略了孩子,或太凶、太严厉?或者太保护?当然更不能孩子一哭就妥协。最后,还要给孩子时间,协助他逐步改善,等孩子身心成熟度够了,情况自然会逐渐好转。
另外,哭,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大哭后,孩子可以感觉轻松、减轻压力。有些学者发现爱哭的人甚至比不爱哭的人生理与心理更健康,因此,父母不要为了清静,过于抑制孩子的哭。

恰当的做法是

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

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的阈比其他孩子更强烈。不准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为了让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泪,应该鼓励说他是一个坚强者,引导他克制哭,对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减少他的孤独感和脆弱感。

2、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易敏感而哭泣,因此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使孩子善于自我认可,产生成就感。不应该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不要强化孩子的哭

哭时不能给予表扬,不能因此给予特权或取消规矩,或因哭而免予惩罚等。父母对孩子的哭应采取中性态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可给一定的安慰,不能给太多同情,否则会哭得更凶。妈妈抱一抱,就会使他“雨转晴”而高兴起来。

4、让孩子用语言表达

教会孩子善于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痛处,说清为什么要哭,这时妈妈给些安慰,可以减少哭的机会。

5、父母学会控制情绪

因这种孩子特别敏感,所以对大人的焦虑、紧张、愤怒、忧郁等情感,极易被影响,因此大人自己要放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影响孩子。如果情绪已经表露,最好立即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解释,免得孩子不断地猜想,加重敏感。但不可将自己的情绪向孩子没有必要承受父母的情绪。

6、多些鼓励少点批评

对孩子要少批评,多表扬,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脱下来,真了不起”,“让我们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们把它调到前面来,就更好了”。孩子做事没有达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样,但他只要尽力了,就别批评他。假如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责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应先鼓励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帮助他把水擦掉。

7、多些温柔多些幽默

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会此起反应,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声骂孩子,对他们温和与幽默或许效果更好,但当敏感的小孩做了错事时,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评,要清楚地说明错在哪里。既不要斥责,也不能无原则。

8、别为孩子乱贴标签

不要对孩子贴上敏感、好哭的标签,否则以后就难以摘此标签。如要把孩子的敏感告诉老师或保姆的话,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不要动不动就对人说这个小孩“哭得像狼一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2
到青春期就好了吧!我没发育前有时候也被别人气哭过……现在长大了,想想当初挺好玩的
第2个回答  2019-03-15
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的这些问题常常让家长感到头疼不已,比如:在生活中总是爱发脾气,在学校里显得不合群,总是会惹到别人,容易动手,招来其他小朋友的不喜欢……
家长为此讲道理、批评教育都不奏效,只好认定是孩子性格不好,对于如何管教渐渐成为一个难题。
其实,面对孩子这样的表现,家长常常有个误区,就是把重点放在想办法让孩子去改变,却没有真正想办法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孩子这些脾气差、不合群的现象真的是自主行为吗?并非如此。
孩子脾气差,不合群,会动手打人…其实表现出的是一个警告,孩子很可能是触觉失调了。
触觉失调的表现
1、 触觉敏感
· 怕生、粘人、爱哭闹;
· 讨厌被他人触摸;
· 吃手、咬指甲、咬人;
· 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 不合群,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
· 挑食、偏食;
· 情绪不稳定,固执,爱发小脾气。

2、 触觉迟钝

· 对细微的触觉很难感知,反应比正常孩子慢;
· 大脑分辨能力弱,缺乏自我意识,不能很好保护自己;
· 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弱;
· 动作不灵活、学习积极性低。

触觉对孩子认知、情绪情感、社会交往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包括容易受一点风吹草动影响而分心,反应过于迟钝,与人相处内向自闭,遇到一点难事就想退缩,大大咧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等。若不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将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

针对孩子触觉敏感或迟钝的感统失调问题,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干预和矫正。
改善触觉失调小方法
1、沙土游戏
将淘洗干净的细沙放进大盆,让孩子在里面玩耍,要增加沙土与孩子的接触面,沙土可用纸、树叶、豆、米等代替。这种游戏更适合孩子在户外进行,尤其公园沙坑或者海边沙滩,让孩子在沙土中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2、冷热水刺激
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让孩子感受不同温度的水所带来的刺激,主要用手感受,条件允许可以全身刺激,家长也可以做示范,并且观察孩子的表现。
3、梳头游戏
用梳子的尖端去刺激孩子的头皮,并且顺势梳头。这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梳子不宜太尖,让孩子自己梳头,可以对孩子手部的精细动作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帮助。
4、抓痒游戏
让孩子躺在床上,抓挠他的腋下、胸口,依照孩子的反应来控制力道,如果连一些常常接触他人的部位也有强烈的反应,则需要加大此游戏强度。抓痒游戏不是把孩子抓挠舒服了,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刺激,强化这种感觉刺激的学习。
5、麻布刷身游戏
用麻布用中等力道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手心、足部。可以边唱歌或者讲故事,保持轻松的氛围,以免孩子过度紧张。也可以用毛巾、海绵、妈妈化妆用的软刷子代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