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胡凯(短跑)明明是清华大学的,为什么能在重庆体工队注册?

请教专家答疑解难

  扯淡 胡凯是山东青岛人,在高中三年级以前从未接受过专业的田径训练,高三时偷偷“溜”进了高中田径队训练了三个月。2001年,他竟然顺利通过了清华冬令营的“选秀”,并以580多分的高考成绩进入清华。胡凯和同年进入清华的20多名学生运动员被单独编班,学习工商管理专业。平时上午学习,下午训练,每天训练两个多小时。

  随后胡凯随着成绩的提高,被重庆市体育局相中,招入重庆市田径队,但仍在校学习。而这一过程,正让胡凯学生运动员的身份发生着微妙的改变。

  “其实,这是另一种模式和概念,我们并非是只向清华大学提供训练经费来换取队员的参赛资格。”重庆田径队负责人罗安明说:“我们非常深入地介入了他的日常训练和比赛,包括训练计划、阶段性总结、比赛总结等等,都是我们和清华的教练一起完成的。而且重庆田径队还有领队和队医长期驻扎在北京,把属于重庆田径队的队员完全纳入到我们自己的管理和训练体系,这实际是一种共同培养的模式。”

  “在这种共同培养的模式下,我们的确已经看到了一定成绩,比如胡凯的成绩一直很稳定。”

  按照胡凯自己的计划,9月中旬的上海田径大奖赛和10月的全运会是接下来分量最重的两个专业级比赛,“我当然想提高成绩,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另外,我其实很想参加2008年奥运会,我想那才是最大的荣誉。”

  如果胡凯希望参加北京奥运会,那么学业和专业训练方面的偏重自然分明———失去举国体制的呵护,仅凭学校和地方运动队的力量投入,胡凯很难实现奥运会梦想。

  “我应该是明年毕业,是找工作就业还是继续上研究生都还没最后确定。”胡凯告诉记者:“要是运动成绩有突破的话,或者说短跑项目的国家集训队成立,那我还会和教练、学校及家里人商量,看看以后的路怎么走。”

  由此可见,“清华经验”尚难推广。与国内其他高校相比,清华的名誉、师资力量、体育储备都算顶尖水平,即便这样,清华也很难凭借自身力量培养出顶尖水平的学生运动员。对大多数高校来说,高水平教练员的缺乏,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经验的缺乏,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体教结合在高校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20
在教练精心的调教中,以及对自己极强的约束下,胡凯的百米成绩越来越好。渐渐的,高校冠军已经无法让他再有激情,而后来重庆体工队和他签约,则将他推向了和全国专业选手之间较量的高水平赛事。
第2个回答  2008-05-20
因为胡凯是重庆人,规定注册只能在户籍所在地进行!
第3个回答  2008-05-20
因为胡凯是他本来就重庆人. 注册参加比赛难道还注册清华大学啊?重庆人,规定注册只能在户籍所在地进行!
第4个回答  2008-05-21
t他本身就是重庆人,只是在清华大学挂名,而且在国家队训练.
第5个回答  2008-05-24
原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