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永字八法,如何更深的阐透。

书友都知道永字八法,不再赘述,其中更深的内容,望高人指点。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划,以柳宗元所着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1.点法
点,也就是“侧”。在书写时需要把毛笔的笔锋侧过来,因此得名。点是汉字的根源,横、竖、撇、捺等笔画都始于一点。
点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等。
2.挑法
挑,形状像钝角三角形。“策”、“啄”、“ ”三者的书写都与挑法类似。
挑有上向挑、下向挑、左向挑、右向挑、左上挑、右上挑、左下挑、右下挑等。
3.横法
横,也就是“勒”。所谓“勒”,原意指马缰的末端衔在马口,取其不平不直,形状相似。横画在书写时,起笔和收笔需要勒住笔锋,因此得名。
横有平横、凹横、凸横、腰粗横、腰细横、左尖横、右尖横等。
4.竖法
竖,也就是“弩”。在书写时笔锋犹如拉弓射箭,因此得名。
竖有直竖、右弧竖、左弧竖、腰细竖、腰粗竖、上尖竖、下尖竖等。
5.撇法
撇,也就是“掠”。一般习惯称为“撇”。
撇有直撇、弧撇、腰细撇、腰粗撇、弯头撇、弯尾撇等
6.捺法
捺,也就是“磔”。在书写时好像曲折的水波。
捺有直捺、弧捺、尖头捺、方头捺、长捺、短捺等。
7.厥法
厥,笔画形状像人弯腰的姿势,因此得名。古人又称为“勾裹法”。
厥有直厥、弧厥、高厥、矮厥、斜厥等。
8.钩法
钩,笔画形状“如长空之新月”。与“ ”末端相似。古人又称为“戈法”。
钩有直钩、弧钩、高钩、矮钩、斜钩等。

另有
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侧是倾斜不正之意,点应取倾斜之势,如巨石侧立,险劲而雄踞。如点成平卧或正立,则呆痴失势。永字点以露锋作收,是为与下边横画相照应。
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横取上斜之势,如骑手紧勒马缰,力量内向直贯于弩(竖)。如卧笔横拖或下斜则疲沓无力。逆锋落笔,缓去急回,保持“逆入平出,有往必收”之势,不宜顺锋滑过,以免轻飘板滞。
竖为弩(同努)

努是有力的意思,竖画取内直外曲之势,如弓弩直立,虽形曲而质含无穷之力。所以竖画不宜过直,须配合字体之全局,于曲中见直,方有挺进之势。过直如枯木立地,虽挺直而无力。
钩为趯(跃的样子,同跃)

谓作钩时,先蹲锋蓄势,再快速提笔,然后绞锋环扭,顺势出锋,力聚尖端。如人要跳跃,需先蹲蓄力,然后猛然一跃而起。锋不平出,为的是与策(挑)画起笔相呼应。
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策本义是马鞭,这里其引申义策应之意。挑画多用在字的左边,其势向右上斜出,与右边的点画相策应,形成相背拱揖的形势。永字的策画略微平出,主要是与右边的啄(横撇)相策应。两个笔道虽错落不相地称,而其心气相通相应。势略上仰,用力在发笔,得力在收锋。
撇为掠(掠是拂掠之意)

如篦之掠发,状似燕掠檐下。谓写掠画应如以手拂物之表,虽然行笔渐渐加速,出锋轻捷爽利,取其潇洒利落之姿,但力要送到末端,否则就会飘浮无力。
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谓写横撇应如鸟之啄食。行笔快速,笔锋峻利。落笔左出,锐而斜下,以轻捷健劲为胜。
捺为磔磔音哲,裂牺为磔,笔锋开张之意

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指磔画在字体结构中的作用而言,磔本义是指肢解祭祀用的牺牲,含解体张裂之意。楷书中的捺画承隶书的波磔而来,而隶书的波磔正是为了解散小篆屈曲裹束的形式,使字体向外开放。所以隶书又叫分书,楷书中的捺也起到这个作用。楷书捺笔,力虽内聚形却外张,使字体开展舒畅、开放。其二是说这一笔直要写得刚劲、利刹、有气势。磔本义是肢解,肢解必以刀劈,磔画即取刀劈之意。写时要逆锋轻落,右出后缓行渐重,至末处微带仰势收锋,要沉着有力,一波三折,势态自然。

比较细了,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8
澄怀观道-基本情况 “澄怀观道”,本是禅的境界……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这一禅境亦十分精妙地呈示了在审美主客体的交融升华中达到的最高审美境界。“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灵所深深领悟的一个审美主题。 澄怀观道-何谓“澄怀” “人类这种最高的精神活动,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是证生于一个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这充沛的自我,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掉臂游行,超脱自在,需要空间,供他活动。(宗白华:《美学散步》)。 审美,从主体这方面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是心灵的——精神的创造活动,芸芸众生,唯独人能够创造,观照一个美的世界,是因为他有一个美的心怀,这美的心怀,是一个生成,发展的心怀。“澄怀”,就是挖掘心灵中美的源泉,实现“最自由最充沛的深心的自我”,胸襟廓然,脱净尘渣,完成那审美的人,提供审美的主体条件。 何谓“观道”? “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道’具象于生活,礼乐制度。‘道’犹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 “中国人对‘道’的体验,是‘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唯道集虚,体用不二,这构成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的实相。” (宗白华:《美学散步》) 道,是宇宙灵魂,生命源泉,是美的本质之所在,然而,这个“道”不是孤悬无着的实体,也不是不可感悟的虚体。它作为审美客体的本质所在,就存身于“腾踔万象”的“艺”中,就表现于那“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的审美时空中。虚实一源,体用不二,道体虚奥落实于那日用万相,美的本质就呈现于这大千世界。“观道”,就是用审美的眼光、感受,深深领悟客体具象中的灵魂、生命,完成,凸现一个审美客体。你看中国书法,虚空中传动荡,神明里透幽深,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便是观道:你看中国画,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全幅画总流荡着一种形而上的,非写实的宇宙灵气,这便是“观道”。 澄怀方能观道,观道适以澄怀,澄怀与观道是统一的,审美的主体与客体是统一的,心怀的澄彻是审美主体的升华;道体的朗现,是审美客体的升华。在这主客体的升华中,便可“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实现最高的审美境界。 澄怀观道,便能在一个美的世界里,在一种审美情味中悠然自足,这是中国人不同于西方人的独特的人生态度。也大概是李泽厚先生所精炼概括的中国文化为“乐感文化”之所由来。对这种人生态度,宗白华先生曾比照着其他文化系统中人所具的审美心态作了极生动的描绘: 希腊神话里水仙之神(Nayciss)临水自鉴,眷恋着自己的仙姿,无限相思,憔悴以死。中国的兰生幽谷,倒影自照,孤芳自赏,虽然空寂,却有春风微笑相伴,一呼一吸,宇宙息息相关,悦择风神,悠悠自足。 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的万象,我们的诗和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是象那代表希腊空间感觉的有轮廓的立体雕像,不是象那表现埃及空间感的墓中的直线甬道,也不是代表近代欧洲精神的伦勃朗的油画中的渺茫无际追寻无着的深空,而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宇宙感。(《美学散步》)在“澄怀观道”的净化和谐的审美境界中便可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悠然自是,使深广无穷的宇宙来亲近我,扶持我,无庸我去争取那无穷的空间,象浮士德那样野心勃勃,彷徨不安“。(同上) 缺点欤?优点欤?亦或二者兼而有之? 澄怀观道的审美追求或说审美理想,是道家境界,是禅家境界,同时也是儒家境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6�1子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论语�6�1雍也》),这些感喟或议论被以后的宋明理学家阐释为观“万化流行,上下昭著,莫非此理之用”。这种阐释尽管已涂上了理学色彩,但它也表明,那原儒的感喟,议论实在也是一种“澄怀观道”的审美情思,审美了悟,故能见“万化流行,上下昭著”。宋明理学家中那些没沾酸腐气的大儒,亦不能不在人生境界的追索达于极致时,体味到“澄怀观道”的审美意趣。如张载谈到程颢时说:“明道窗前有茂草覆砌,或劝之芟。曰:‘不可,欲常见造物生意。’又置盆池蓄小鱼
第2个回答  2013-04-18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划,以诸宗元所着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笔画一 侧
笔锋着纸后向右,慢慢加重力道下压再慢慢上收转向,回笔藏锋视情形改变其角度。
笔画二 勒
笔锋触纸向右下压再横画而慢慢收起,作一横向笔画。
笔画三 努
为一直向笔画,以直笔之法作开头,竖笔慢慢向下写,向左微偏作一曲度后返回,其笔画不宜直,否则无力。
笔画四 趯
当竖直笔画完后,趁其势顿笔再向左上偏,一出即收笔向上。
笔画五 策
笔锋触纸向右压再转右上斜画而慢慢收起,要点是需轻抬而进。
笔画六 掠
向左下的笔画,必须快而准,取之中的险劲为要节,出锋需乾净俐落,利而不墬.
笔画七 啄
又称短撇,为一向左下之笔画,如同鸟啄树般的力道和气势。
笔画八 磔
向左下之笔画,徐徐而有劲,收尾时下压再向右横画而慢慢收起。
以上为永字八法,势中国书法笔画的根基,由练熟此八划后,即可延伸多样笔画,并各得其精神气度。
第3个回答  2013-04-18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划
第4个回答  2013-04-18
楼上的回答灰常不错,已经没必要说了,永子代表了字的基本笔画构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