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后依然感觉很痛苦,不能转境界是什么原因?

如题所述

阿弥陀佛!师兄,学习佛法,通过对佛法了解,体悟其蕴含的义理,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看破我们此世间的一切色、受、想、行、识的假象,从而方能不随境界而转。纵有余习,不足为碍。
师兄,就好比说,我们在梦中,经历一切事相经历,以为真实,遇到危险恐惧万端,遇到失落痛苦不堪。若是梦中有人告知我们,这只是梦,不必害怕。我们心里或许会有所安慰,但不会真正的令我们彻底摆恐惧和痛苦。若是我们当下真正的从梦中醒来,确定这是一场梦,谁还会为梦中的危险和失落,而耿耿于怀,继续恐惧与痛苦呢?
师兄,我们接触佛法的时候,是要通过佛法了解这些义理,真正的深入体会,并逐渐用于生活当中观照,证知其境确如义理所言,自然就会逐渐的放下。既然一切是梦幻,我们何必强烈地要求去“转”种种的境界呢?这种执着“转”的本身就是有为造作,痛苦烦恼的根源。
另外,师兄,我们了解到一些义理之后,定力的增长,还是需要各种境界的磨炼。我们若是善用这些境界,以磨炼心智,师兄的定力增长,及修行长进,将是神速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8
不是学佛造的成,也不是因为学佛而业障突然多了
要坚持亲近善知识,深入经论,相信会柳暗花明,水清月现的

—————————————————十种逆境为道场——————————————————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即障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心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观人妄为,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施德为弃屣。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何伤我?以受抑为行门。
如是居碍反通,求通反碍。于此障碍,皆成妙境。……是以如来于障碍中得菩提道。
——妙叶《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白话译文】
第一、思惟身体不求没有疾病。身体没有疾病,贪欲就会生起。贪欲生起,必定会破毁戒律,退失道心。了知疾病本性空幻,疾病便不构成恼害,因此以病苦为良药。
第二、处世不求没有患难。世间没有患难,骄奢之心就必定会生起。骄奢心生起,必定会欺压一切。了达患难本自虚妄,患难又何能伤害?因此以患难为解脱。
第三、参究心性不求没有障碍。究心没有障碍,所学道业就会躁进躐等。躁进躐等必定会没有得到法益而自称得到法益。明白障碍本来无根,障碍就自然寂没,因此以障碍为逍遥。
第四、立行不求没有魔障。积累功行没有魔障,誓愿就不会坚固。誓愿不坚固,必定未证道果而自称证得道果。推究魔性无根,魔何能扰乱?因此以群魔为法侣。
第五,谋事不求容易成功。事情容易成功,就会志存轻忽骄慢。志意轻忽骄慢,必定会夸耀我多有能耐。考量事情的成败,都是随宿业而决定,成功并非取决于能力,因此以办事艰难为安乐。
第六、人际交情不求有益于自己。交情有益于自己,就会亏欠道义。道义亏欠,必会常见他人的不是。察知交情厚薄总有前因,交情亲疏乃依缘而起,因此以亏己利他的交情为资粮。
第七、与人交往不求随顺适应自己。他人随顺适应自己,就容易引发傲慢心。内心傲慢,必定会执著我的正确。观察为人处世,种种虚妄行为,难以理喻,人人只是在酬还宿业果报,因此以冤家对头为功德园林。
第八、布施行德不要求回报。行善希望回报,就会意有图谋。意有图谋,必定会求取虚名。明了布施无自性,福德亦无实性,因此以布施之德为可被丢弃的旧鞋子。
第九、见利不求沾润分成。想要利益分成,痴心就必定蠢动。痴心蠢动必定争夺财利,毁损己德。了知世间利益空幻,利益切莫妄求,因此以疏淡利益为富贵。
第十、被人冤屈不求申明。申明冤屈,则人我未能忘怀。心存人我,必定会滋生怨恨。安忍冤屈为己谦德,冤屈又何能伤害我?因此以受冤屈为修行。这样身居障碍之境反而通达,企求通达反而障碍重重。如能智慧观照,这十大障碍便都能成为修道妙境。……所以,一切诸佛如来于障碍中证得菩提道果。
【按】十大碍行极具佛法精髓,真金不怕火炼,钢刀不拒石磨,吾人当智慧观照,先令身心居于种种障碍之中,则众魔诸恶障碍之境,正是成就我等道业之逆增上缘。愿深味而力行之。
——摘自大安法师辑译《净宗法语大观》
第2个回答  2013-04-18
所谓转境界,是自心转,依报随着正报转。寡欲知足,则无贪求。
苦之由来,因惑造业,因业感苦。
这个惑之大者贪嗔痴可以总扩。所以学佛要从心地上对治贪嗔痴。依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就是这个了。
第3个回答  2013-04-18
因为你不相信心能转境。
第4个回答  2013-04-18
要真能转境界就是佛了,慢慢来,今天比昨天好一些,这个月比上个月好一些,这就是真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