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值对挥发油的鉴定意义

如题所述

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统称为理化鉴定。通过理化鉴定,分析中药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以及有害物质的有无等。现将常用的理化鉴定方法介绍如下:  1.物理常数的测定 包括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黏稠度、沸点、凝固点、熔点等的测定。这对挥发油、油脂类、树脂类、液体类(如蜂蜜等)和加工品类(如阿胶等)药材的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常规检查 ①水分测定:水分测定方法药典规定有四种,即烘干法(干燥失重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中药)和气相色谱法。也可应用红外线干燥法和导电法测定水分含量,迅速而简便。②灰分测定:将中药粉碎、加热,高温灼烤至灰化,则细胞组织及其内含物灰烬成为灰分而残留,由此所得的灰分称为"生理灰分或总灰分".有些含草酸钙较多的中药,可测其酸不溶性灰分,即加10%盐酸处理,得到不溶于10%盐酸的灰分。③膨胀度检查:膨胀度是衡量药品膨胀性质的指标,系指按干燥品计算,每1g药品在水或其他规定的溶剂中,在一定的时间与温度条件下膨胀后所占有的体积毫升数。主要用于含黏液质、胶质和半纤维素类的天然药品。如药典要求北葶苈子膨胀度不得低于12,南葶苈子膨胀度不得低于3,蛤蟆油膨胀度不得低于55.④酸败度:是通过酸值、羰基值或过氧化值的测定,以控制含油脂种子类药材的酸败程度。如药典规定苦杏仁的过氧化值不得超过0.11.⑤色度检查:就是利用比色鉴定法,检查有色杂质的限量,也是了解和控制其药材走油变质的程度。药典规定检查白术的色度。⑥有害物质的检查: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黄曲霉毒素、重金属、砷盐等的检测。  3.一般理化鉴别 ①呈色反应:利用药材的某些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颜色反应来鉴识。②沉淀反应:利用药材的某些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沉淀反应来鉴别。③泡沫反应和溶血指数的测定:利用皂苷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和溶解红细胞的性质,可测定含皂苷类成分药材的泡沫指数或溶血指数作为质量指标。④微量升华: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⑤显微化学反应:显微化学反应是将中药粉末、切片或浸出液,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使产生沉淀、结晶或特殊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进行鉴定的一种方法。⑥荧光分析: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自然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性质进行鉴别。  4.色谱法 色谱法又称层析法,可分为纸色谱法、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常用的是后三种方法,既可作定性鉴别,又可作含量测定。蛋白电泳色谱法较适于含蛋白质及氨基酸的中药材,特别是动物类药和果实种子类药。  5.光谱法 光谱法是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主成分或有效成分在200~400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的中药,常可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此法不仅能测定有色物质,对有共轭双键等结构的无色物质也能精确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目前用于测定中药中微量元素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色谱-光谱联仪分析法主要有:气相-质谱(GC-MS)、红外-质谱(IR-MS)、高效液相-质谱(HPLC-MS)、质谱-质谱(MS-MS)等。  6.含量测定 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清楚的可进行针对性定量;有效成分尚不清楚而化学上大类成分清楚的可对总成分如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皂苷、总蒽醌等进行含量测定;含挥发油成分的可测定挥发油含量。含量测定的方法很多。  7.浸出物测定 对于有效成分尚不明确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的中药,一般可根据已知成分的溶解性质,选用水或其他适当溶剂为溶媒,测定中药中可溶性物质的含量,以示中药的品质。如黄芪的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7.0%。  目前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主要有: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指纹图谱鉴定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组织化学色谱法、计算机技术。祝你好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