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时间的定义是什么?现在科学界有时间产生的物理机制吗?我有一个关于时间产生机制的猜想,请您评价!

如题所述

关于时间的产生机制,你可以耐心阅读下文。

时间和空间是一种生命现象。
时间和空间是宇宙间的生命们所特有的一种生命现象
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是生命。
时间和空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宇宙中不存在没有时间的空间,也不存在没有空间的时间。
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时间可以转化为空间,空间也可转化为时间。
时间和空间都是个性化的,宇宙中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相对独立的时空体系。
宇宙中有无数生命个体,因此宇宙中有无数时空体系。
从本质上看:
时间是生命体在存续过程中所消耗的生命能。生命能耗尽,生命体解体(组成生命的材料并不会就此消失,而是继续参与下一轮生命体的构建),一期生命结束,与之相对应的时空体系也就消失。
空间是生命体在消耗生命能的过程中(在存续的这段时间内)的活动范围。从产生的方式上看,空间可以分为:视觉空间、听觉空间、嗅觉空间、行为空间、躯体空间、意识空间和生命能辐射空间。
三维时空体系,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时空体系。
宇宙中任何一个生命体,有,且只有三维时空系统,西方文化中所谓的四维时空体系是一个错觉。
宇宙中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稳定的生命系统中(包含初级、中级、高级生命),有,且只有九维时空体系。宇宙中不存在十维及十维以上的时空体系,这是因为,当时空体系达到十维时,十维内的时空体系即作为一个整体,以三维时空的形式参与更高一级的生命时空系统组合。
整体宇宙的生命能是永恒的,它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它的位置也从未发生过任何的变化,因此,整体宇宙,既没有时间感,也没有空间感,它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瞬间永恒状态,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现象(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原封不动的保存在宇宙生命的记忆里。追问

http://tieba.baidu.com/p/2292231204,我这样想对吗?

追答

时间是生命体在存续过程中所消耗的生命能。
目前人类对时间的认识很不正确,你不要顺着现代人的思路去思考,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许想象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27
时间(time)是指宏观一切具有不停止的持续性和不可逆性的物质状态的各种变化过程,其有共同性质的连续事件的度量衡的总称。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不能把时间、空间、物质三者分开解释、"时"是对物质运动过程的描述,"间"是指人为的划分。时间是思维对物质运动过程的分割、划分。
探究历史
探究时间概念的由来,可从地球人公认的时间单位“天”和“年”说起。自人类诞生起,人们就感受着昼夜轮回现象,并把一个昼夜轮回定义为一天时间,以后逐步认识到这是地球自转(一种事物)的表现。再有,人们从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轮回现象的背后认识了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这一事物,并把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定义为一年时间。不仅如此,人们还把一天划分为24小时或者12时辰,把一年划分为4个季节、12个月份等等。人们还拿一年时间与一天时间的长短进行了比较,以1年时间(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来对应大约365天。
通过对时间单位“天”和“年”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其实是围绕着各个(种)事物的存在过程进行的。时间概念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存在过程进行定义、划分和相互比对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事物的存在过程、状态无外乎运动变化或静止。运动变化的事物既可有空间上的位移,也可有形状的改变,有的事物呈现出周期性的运动或变化,而有的则不明显或者没有。那些具有明显周期性变化的事物,其存在过程或阶段,往往被人们用来作为衡量时间长短的依据。例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单摆的运动周期、原子的震荡周期等等。人们虽然由观察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建立起了时间概念,但这并不表明没有运动变化就没有时间或静止对时间没有意义。静止状态也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比如钻石的分子结构这一事物在通常情况下一般是稳定不变的,不然人们就不会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因此,不论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还是静止的,只要有事物存在就可以对其用时间来描述其存在过程,也就是时间概念里还应体现事物的静止状态这一面。仅仅把时间概念建立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上是初步和片面的,若能进一步意识到静止也是事物存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将是人们在时间概念上的一个进步。
人们建立时间概念的一个基本目的是为了对时,即对各个(种)事物的先后次序或者是否同时进行比对。人们为了方便相互间的交流和活动,通常以一些具有标志性事物的起止作为对时的标志。例如,以耶稣诞生的年份作为公元纪年的开始、以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的年份成为民国纪年的开始、以运动场上发令枪的声音和烟雾就作为某项比赛的开始。
人们建立时间概念的另一个基本目的是为了计时,即衡量、比较各个(种)事物存在过程的长短。人们一般不以静止事物的存在过程作为记时的依据,这也许是长期以来人们将时间仅仅看作“运动的存在形式”的一个因素。人们通常选择一些周期性运动变化较为稳定的事物,以其运动周期作为计时依据。比如月相、圭表、日晷、机械钟表、石英钟、原子钟等等,这些事物也就成为人们天然的或人工的计时器。计时器就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某个(种)变化事物的存在过程(尤其是周期性的)来衡量其它事物存在过程长短的装置。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计时器度量出的时间都是呈现其本身的存在过程,不一定代表其它事物的存在过程。虽然如此,人们还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或通过一定的转换,以某个计时器的运行状态来描述其它事物存在过程的长短或所处阶段。比如以大约365个地球自转周期(天)来对应1个地球公转周期(年)、以大约29.5天来对应1个朔望月、用秒表来测量运动员的成绩等等。
由以上叙述可以看出,时间概念不应是人凭空杜撰出来的意识,时间概念来自于人们对各个(种)事物存在过程的认识,并通过归纳总结而产生。因此时间概念对应着客观现实——事物的存在过程。人们除了对“东西”——以实物形态呈现的客观事物,比如恒星、行星、分子、原子、细胞等认识以后可以产生了相应的概念,还可以对不是“东西”的非实物形态的客观事实认识以后产生相应的概念。比如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所对应的物理量:时间、长度、质量、电流强度、温度、发光强度、物质的量,还有人们的空间、信息、意识等概念反映的也是非实物形态的客观事实。所以,如果有人以时间不是“东西”为由,就否认时间概念的客观性显然是荒谬的。
据国外媒体报道,根据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大脑在计时方面呈现出“地方分权”的特征,针对特定的活动,不同神经回路拥有自身的计时机制。对大脑如何处理时间的这一新发现意味着科学家能够在将来的某一天改变个体的时间感。形象地说,就是让时间变快或者变慢。[1]人们不仅用时间来描述物质事物的存在过程,其它非物质事物的存在过程也可用时间去描述。比如说意识方面的,马克思主义是何时产生的,又流传了多久。
人们若是认识到了事物的存在过程是时间的本原,再给时间下定义就不是难事了。时间是事物的存在过程,是所有事物皆具有的天然属性。作为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量纲之一,人们统一以时间来衡量各个(种)事物存在过程的长短和次序,包括运动变化的快慢。
时间就是宇宙中的我们人类看不到的物质(以太)的流动,恒星或行星只是存在其中的悬着物,随着其流动的方向而做着缓慢的运动,当向着以太流速相反的方向运动,并超越以太的流速时,时间就会加速,反之亦然。
天文时间
一恒星日=24恒星小时,一恒星小时=60恒星分
一恒星分=60恒星秒
由恒星时的定义可知,恒星是在数值上等于春分点的时角。恒星时用s表示,则;s=tr=α+t
真太阳日;太阳视圆面中心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真太阳日。
日、恒星日;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某观测地子午圈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恒星日。
一真太阳日=24真太阳小时
一小平时=60真太阳分
一真太阳分=60真太阳秒
平太阳日;由于真正均匀运动的太阳不存在,就必须找到一个假想点,使其运动均匀。首先引入一个辅助点,在黄道上作等速运动,其运行速度等于真太阳运动的平均速度并且和真太阳同时经过近地点和远地点。再引入另一个辅助点,使其在赤道上做等速运动,它的运行速度和黄道上的辅助点速度相同,并且与第一个辅助点同时通过春分点。这第二个辅助点就叫做平太阳。他说是我们假想的一个均匀运动的平均太阳。
定义平太阳连续两次下中天的时间间隔为一平太阳日。一平太阳日=24平太阳时,一平太阳时=60平太阳分,一平太阳分=60平太阳秒
平太阳时m与太阳时角的关系是m=tm+12h
若时角大于12小时,则所得平太阳时减去12小时。
真太阳和平太阳时的差叫做时差,
η=m☉-m=t☉-t
由于真太阳周年视运动不均匀,而平太阳作均匀运动,时差的值每天都在变化,但与地点无关。每天的准确时差数值可以在中国天文年历太阳表中查到。
恒星日和平太阳日的关系
二.恒星日和平太阳日的关系,在一回归年里有365.2422平太阳日,而有366.2422恒星日
每天时差μ=1/365.2422=3m55s
地方时与世界时
恒星时、平时都具有地方性,都是地方时。
因为这些时间计量系统,计量时间的起算点是天体过子午圈的时刻,而对地面上不同地理经圈的两地,它们的天子午圈是不同的,使得地点时刻的起算点各不相同,这就形成了各自的时间系统—地方时。
不难证明,不同的两地同时观测同一天体,其时角之差,等于这两地的经度之差。
1.世界时。以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所在的子午线为起点,地理经度λ=0h
该地的地方平时就作为世界时,用字母UT表示。其他地方的平时m与世界时的关系为;m=UT+λ
东经λ取正。西经λ取负。
2.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规定,世界一实行分区记时制。这样就产生了区时。全球根据地理经度分成24个时区,每15度一个区,在同一时区内,都采用该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平时作为该区的标准时间,相邻两个时区的标准时间相差一小时。根据这一原则,东西两半球各分为12时区,格林尼治子午线为零时区的中央子午线,两旁各7.5度的经度范围属零时区。类推东一……
西一……东十二时区和西十二时区重合,共同使用180度经线的地方时。这样划分,区时和地方时相差不超过半小时,对人的生活影响不大。显然,区时等于世界时UT与区号N相加,东时区N为正,西时区N为负。
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经线的地方时为“北京时间”.。需注意得是北京时间是区时,不是地方平时,两者相差14.5分钟。
北京区时=UT+8h
时与地方恒星时的换算
S=S0+(T-N)(1+1/365.2422)+ λ
日界变更线为了统一全球的日期,国际规定,在太平洋中以1800经线为准,避开陆地和岛屿画一条日期变更线。叫做日更线。
从日界线以东往西走,越过日更线,即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增加一天,时间不变。如果自日界线以西往东走,越过日界线即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间少一天。
原子时
4.原子时,把铯原子跃迁为秒标准的计时系统称原子时。1967年10月第十三届国际度量衡会议通过原子时秒长的定义为;位于海平面的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密能级,在零磁场中跃迁辐射震荡为
九十一亿九千二百六十三万一千七百七十
周所持续时间。原子时起始时刻为1958年1月1日世界时零点这一瞬间。铯原子钟的准确度能达到10-12量级,也就是说铯原子钟每天的误差只有一亿分之一秒,大约30万年才有1秒的误差。
5.天:古时,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为5点,黄昏放定更炮,入夜放二更炮,半夜三更,黎明前四更,天明放醒炮。夜20点一更,22点二更,24点三更,凌晨两点四更,凌晨四点五更。
一刹那,瞬间,弹指,须臾有多长?
一刹那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三十须臾。24小时有480万个刹那,或24万瞬间,1.2万弹指,30个须臾。换算成秒,24小时有86400秒,(1440分),一须臾等于48分钟,一罗预等于144秒,一弹指等于7.2秒,一瞬间等于0.36秒,一刹那等于0.018秒。我们知道这几个词的具体的时间长短概念,以后在写文章时就可以斟酌选用,确切表达它们各自的意思。[1]
编辑本段时间的流动
物体在空间的运动,在另一物体看来,就是时间。时间不是静止的,时间是一个动量。通常时间的流逝也称为时间,那么,时间就是物体在空间的运动,时间就是运动。
如果时间就是运动,那么任意运动的物体都能表示时间。
‘运动’就是时间怎么理解?运动指的是运动这种运动状态,包括匀速,变速,不论运动大,还是运动小,都是运动。物体的运动,在另一物体看来就是时间。物体的运动,当然是在空间的运动。运动上的任一点也就是在空间上的一点。物体的运动,在另一物体看来,任意截取运动的一点,就是时刻。时刻就是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吗。截取运动的任意两点就是时间段。物体从一点运动到另一点,在另一物体看来就是时间从某一时刻运动到另一时刻。
所谓的时间的流动,流逝,就是物体的运动。时间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就是物体从某一点运动到另一点。时间流逝的过程就是物体运动的过程。
钟表能够表示时间,因为,钟表是一种运动,这种运动在另一物体看来就是时间。为什么能够用运动大小不同的物体当作钟表?因为运动在另一物体看来就是时间,与运动大小无关。任意截取运动上的两点,在另一物体看来就是时间段,运动的大小决定的是这两点间时间段的大小。
至此得出:‘物体的运动,(在另一物体看来,)就是时间’。
编辑本段时间含义
含义-(物理学定义)时间是事件发生到结束的时刻间隔。
(这里所讲的“时刻”我们平常是称之为“时间”,所以从定义描述,讲“时间”是不恰当的,应称为“时刻”)什么是时间?时间的本质:时间是事件先后顺序或者持续性的量度。t=T(U,S,……)U-宇宙;S空间,XYZ,…….....事件,顺序时间不是自变量,而是因变量,它是随宇宙的变化而变化。t=(S1,S2,S3,...,Sn)
以上是时间本质、概念、公式:世界事件发生次序的序列。其中,S是事件,S1,S2,S3,...,Sn是事件 时间模型1,2,3,.....,n发生的顺序,时间就是对这些事件发生顺序的排序,标志的计量《时间的定义》。
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是物质变化的一个过程。如果物质没有变化,时间就不存在。就算存在,它也没有任何意义。而此连续的物质变化的度量称为时间。还有人认为时间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个概念。有些人思维多一些,那他的时间将变慢;有些人行动多一些,那他的时间将变快。说到这,有人可能会说那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时间不是不平等了?错了。时间是平等的,只是先后顺序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地方发展快,有些地方发展慢的原因了。
时间的价值:时间是人最大的成本,同样也是每个人的资本和财富。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给每个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一千四百四十分钟,从你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开始,它就陪伴着你过每一天,无论你是贫、是富、是贵、是贱、时间就从来没离开过你。
时间是有限的,同样也是无限的,有限的是每年只有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二十四小时,但他周而复始的在流逝,人生匆匆不过几十个春秋,直至老去的那天宇宙大爆炸是时间的开端(5张),时间还是那样,每一分每一秒的在走,像是无限的一样,但它赋予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认认真真,不要浪费自己的一分一秒,更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
时间的本原:时间的本原就是事物的存在过程。时间是所有事物皆具有的天然属性,时间是存在的表征,是过程的记录,是人们描述事物存在过程及其片段的参数。
事物的存在状态无外乎静止及运动变化,事物的运动变化既有其在空间上的位移,也有其性状的改变。时间是判别一般事物是处于静止阶段还是运动变化阶段的关键。
一般事物都有其开始的一刻,也有其结束的一刻。但至少有一个事物除外,这就是绝对空间。绝对空间的存在过程——绝对时间就无始无终。而其它事物的存在过程都可对应于绝对时间的某一部分。当然,其它事物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相互对应。
时间是有起源的
就如宇宙也是有起源的,宇宙的产生同时伴随有时间的产生,绝对静止的物体周围是没有时间的,运动着的物体周围则有时间。我们所处的地球是运动的,它会自转,所以地球上面是有时间的,假如没有自转,那么,它也会有时间的,因为它也在公转,假如没有公转,地球上也是有时间的,太阳系是运动的,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都处于运动的状态,若是整个宇宙都处于绝对的静止,那么也就不会有时间。
编辑本段概念
时间的尺度授时系统:是确定和发播精确时刻的工作系统。每当整点钟时,正在收听广播的收音机便会播出“嘟、嘟…….....”的响声.人们便以此校对自己的钟表的快慢。广播电台里的正确时间是哪里来的呢?它是由天文台精密的钟去控制的。那么天文台又是怎样知道这些精确的时间呢?我们知道,地球每天均匀转动一次,因此,天上的星星每天东升西落一次。如果把地球当作一个大钟.天空的星星就好比钟面上表示钟点的数字。星星的位置天文学家已经很好测定过,也就是说这只天然钟面上的钟点数是很精确知道的。天文学家的望远镜就好比钟面上的指针。在我们日常用的钟上,是指针转而钟面不动,在这里看上去则是指针“不动”,“钟面”在转动。当星星对准望远镜时,天文学家就知道正确的时间, 用这个时间去校正天文台的钟。这样天文学家就可随时从天文台的钟面知道正确的时间。然后在每天一定时间,例如,整点时,通过电台广播出去,我们就可以去校对自己的钟表,或供其他工作的需要。
天文测时所依赖的是地球自转,而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使得天文方法所得到的时间(世界时)精度只能达到10-9,无法满足二十世纪中叶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需求。一种更为精确和稳定的时间标准应运而生,这就是“原子钟”。世界各国都采用原子钟来产生和保持标准时间,这就是“时间基准”,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和媒介将时间信号送达用户,这些手段包括:短波、长波、电话网、互联网、卫星等。这一整个工序,就称为“授时系统”。
时区:将地球表面按经线划分的24个区域。当我们在上海看到太阳升起时,居住新加坡的人要再过半小时才能看到太阳升起。而远在英国伦敦的居民则还在睡梦中,要再过8小时才能见到太阳呢。世界各 地的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各自采用当地的时间, 对于日常生活、交通等会带来许许多多的不便和困难。为了照顾到各地区的使用方便,又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将本地的时间换算到别的地方时间上去。有关国际会议决定将地球表面按经线从东到西,划成一个个区域,并且规定相邻区域的时间相差1小时。在同一区域内的东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阳升起的时间最多相差不过1小时。当人们跨过一个区域,就将自己的时钟校正1小时(向西减1小时,向东加1小时),跨过几个区域就加或减几小时。这样使用起来就很方便。现今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由于实用上常常1个国家,或1个省份同时跨着 2个或更多时区,为了照顾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将1个国家或 1个省份划在一起。所以时区并不严格按南北直线来划分, 而是按自然条件来划分。例如,中国幅员宽广,差不多跨5个时区,但实际上在只用东八时区的标准时即北京时间为准。
区时:一种按全球统一的时区系统计量的时间。每当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就是中午12点钟。但不同地方看到太阳当头照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例如,上海已是中午12点时,莫斯科的居民还要经过5个小时才能看到太阳当头照;而澳大利亚的悉尼人早已是下午2点钟了。所以如果各地方都使用当地的时间标准,将会给行政管理、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等带来很多不便。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天文学家就商量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将全世界经度每相隔15度划一个区域,这样一共有24个区域。在每个区域内都采用统一的时间标准,称为“区时”。而相邻区域的区时则相差1个小时。当人们向东 从一个区域到相邻的区域时,就将自己的钟表拨快1小时.走过几个区域就拨快几个小时。相反当人们向西从一个区域到相邻的区域时,就将自己的钟表拨慢1小时.走过几个区域就拨慢几个小时。在飞机场等交通中心.常将世界各大城市所对应的区时,用图表示出来,以方便旅客。
格林尼治时间:亦称“世界时”。格林尼治所在地的标准时间。不光是天文学家使用格林尼治时间,就是在新闻报刊上也经常出现这个名词。我们知道各地都有各地的地方时间。如果对国际上某一重大事情,用地方时间来记录,就会感到复杂不便。而且将来日子一长容易搞错。因此,天文学家就提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且又方便的记录方法,那就是以格林尼治的地方时间为标准。格林尼治是英国伦敦南郊原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所在地,它又是世界上地理经度的起始点。对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都以格林尼治的地方时间记录下来。一旦知道了格林尼治时间,人们就很容易推算出相当的本地时间。例如,某事件发生在格林尼治时间上午8 时,中国在英国东面,北京时间比格林尼治时间早8小时,我们就立刻知道这次事情发生在相当于北京时间16时,也就是北京时间下午4时,即从东+8个时区,加8个小时。
中国共分五个时区:1、中原时区:以东经120度为中央子午线。2、陇蜀时区:以东经105度为中央子午线。3、新藏时区:以东经90度为中央子午线。4、昆仑时区:以东经75(82.5)度为中央子午线。5、长白时区:以东经135(127.5)度为中央子午线。
编辑本段如何管理时间
GTD是最先进的时间管理方法。GTD理念:GTD的核心理念在于只有将你心中所想的所有的事情都写下来并且安排好下一步的计划,你才能够心无挂念,全力以赴地做好工作,提高效率。
编辑本段数理逻辑
什么是时间?时间是宇宙事件顺序的度量。
t=T(U,S,X,Y,Z......)
U-宇宙;S空间,XYZ,…….....事件,顺序
时间不是自变量,而是因变量,它是随宇宙的变化而变化。
t=(S1,S2,S3,...,Sn)
Deng's时间公式:世界事件发生次序的序列。其中,S是事件,S1,S2,S3,...,Sn是事件1,2,3,.....,n发生的顺序,时间就是对这些事件发生顺序的排序,标志的计量。
地球总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总比西边的早。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带来许多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径度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它们是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晚1小时。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前拨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后拨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
什么是时间?时间是所有运动物体的一个共量。
参考系的作用
参考系作为空间的定点描述运动经过的空间。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变化就是运动,不涉及时间。无论物体怎么运动,作为参考系时本身都为一个定点,是不动的。因此不能以参考系测量物体的运动。
我们如何测量运动的大小?只能以一定运动大小为标准来测量运动的大小。因为参考系是以一个定点的身份出现描述物体运动的,因此参考系无法测量出物体(例如A)运动的大小。这个测量运动大小的只能是一个运动的物体,我们可以称它为第三个物体。以第三个物体本身‘运动的大小’为标准,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大小。
‘运动’指的是运动的多少,用位移表示;运动的大小,表示的是运动本身的快慢。用‘运动的大小’表示。
这个‘第三个物体’为标准,那么其它物体的运动与‘第三个物体’的比值就是其他物体的‘运动的大小’。就是说以第三个物体’为标准可以描述出所有物体运动的大小。
以一个物体为标准,以这个物体作为定点,可以描述出物体的运动(运动的多少);以一个运动的物体为标准,以这个物体本身运动的大小来衡量其它物体运动的大小。这里本来只涉及以运动的大小描述运动的大小,不涉及其它。不涉及其它量。下面我们描述一下运动的大小。
第四个运动的物体B是与物体A运动大小不同的物体。物体A从a运动到b; 物体B从a运动到c;’第三个物体’从x运动到y.虽然物体A与物体B运动大小不同,运动的多少(即位移的大小)不同,‘但物体A与物体B有一个共量,那就是‘第三个物体’从x运动到y. 第三个物体’从x运动到y,物体A从a运动到b;‘第三个物体’从x运动到y,物体B从a运动到c。这个共量是物体A与B所共有,与物体A的运动大小无关,与物体B的大小无关。这个共量就是以第三个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从x运动到y.我们发现运动物体拥有一个共量。
这个共量有什么特点?1)当物体A开始运动,物体B 还没有运动的时候,运动物体A与B还是有共量的;当或者物体B还运动,当体A已经停止运动的时候,运动物体A与B还是有共量的。可见共量是一个与运动有关的量,与两个运动物体的开始与结束是否一样无关。2)当运动物体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的时候,物体A与B也有共量,共量还存在。共量是一个与运动的大小无关,与运动的大小是否改变无关的量。
3)这个共量是个变量,随着x、y的变大而变大。可见这个共量有大小。后来我们把这个共量K叫做时间,即时间是共量K=运动/运动的大小。追问

很感谢!我觉得这是生命对时间计量的定义,真的感谢!http://tieba.baidu.com/p/2292231204,我这样认识时间,可以吗?请专家评价一下!!!

第2个回答  2013-04-27
时间是表示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的物理量,这个倒霉催的物理意义就决定时间只能作为基础参数,基础就是说它可以对表示别的量有贡献,且过于基础,没有可以表示它的参量
不过你倒是可以谈一下.............追问

我可以向您请教一下,不过有字数限制,只能发个地址:http://tieba.baidu.com/p/2292231204

第3个回答  2013-04-27
时间应该用体积单位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