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如题所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4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626/08/2369220_220457990.shtml
第2个回答  2019-01-15
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第3个回答  2013-04-30
这首诗是作者欧阳修于庆历七年在滁州写的,诗中把关在笼中的画眉和自由自在的画眉做了个鲜明对比,透露出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而这种向往在他的另一篇文章《醉翁亭记》里也得到了体现。
滁州风景秀丽,山清水秀,韦应物就写过一篇《滁州西涧》,传达了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琅玡山也是滁州的一大风景,从文中可以看出虽然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但作者还是一眼就能把琅玡山分辨出来,因为与其他的山相比,琅玡山“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这让它格外与众不同。让我们的镜头深入琅玡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就可以看到酿泉——有山必定有水。然后顺着迂回的山路拐弯,就看到了我们的主角——醉翁亭。醉翁亭坐落在奇山异水之间,可以说是佳处美亭了。也许你会感到好奇,这座亭子为什么要叫“醉翁亭”呢?云龙山老人饲养了两只仙鹤,从一个亭子上放出去,傍晚它们又飞回,于是便把此亭叫做“放鹤亭”。苏轼在凤翔府任签署判官时,当地百姓久旱逢雨,正好官舍北面亭子落成,于是便命名它为“喜雨亭”。而醉翁亭得名的原因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主要突出“醉”字和“乐”字,说明“醉”是为了“乐”。与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陶渊明的《时运》:“称心而言,人亦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然后描写山间美景,朝、暮、四时之景。早晨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散了,傍晚烟云聚拢,山谷洞穴昏暗了。春季芳草萋萋,幽香四溢,“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夏季林木挺拔,枝繁叶茂,“古苔凝青枝,阴草湿翠羽。”秋季天高日晶,风霜肃杀,“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冬季水枯石出,寒风凛冽,“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这是“山水之乐”的具体内容,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完全寄寓在变幻莫测的自然景物之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置身于绮丽秀美,恬静闲适环境中,享尽山水之乐的“醉翁”形象。“乐亦无穷”四字写尽作者生活情趣。《放鹤亭记》中也有一段这样的描写“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而本文的姊妹篇《丰乐亭记》是这样写的,“缀幽芳而阴乔木,风霜冰雪,刻录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如此绮丽的景色,来游玩的人一定非常多,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他们有的“歌于途”,有的“休于树”,有的“临溪而渔”,体验“唉乃一声山水绿”的悠闲,有的“酿泉为酒”,尝试“举杯消愁”的滋味。为什么会如此热闹呢?原来是太守在设宴。而乐趣却“非丝非竹”,说明都不是达官贵人们所喜爱的东西。这些游戏本都是平民们喜欢玩的,但却在作者笔下写出,说明了太守只想着滁州百姓,与民同乐。这是一幅“为宾为客,觥筹交错”的画面。而太守此时早已颓然就醉了。
宴饮结束,此时已经是傍晚了。此刻天色已经昏暗,正好照应“云归而岩穴暝”。太守把山林让给禽鸟享受山水之乐。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众游人之乐,又用普通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说不知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因为游人的快乐是太守政绩的体现,说明太守治理有方。下面又说了太守与别人的不同,不仅能与民同乐,而且还能记述下来,正像他在一首很有名的《朝中措》里写得那样: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相似回答